走进杨爵故里笃祜村

快乐人生 KLRS

2024.11.6日,我和许军强老师驱车从蒲城县城出发,路经兴镇吃了烧饼夹肉来到富平县老庙镇笃祜村,带您一起探寻中国传统村落笃祜村的故事。   笃祜村,大致意思为得天独厚,福禄吉祥,这里也是明代忠臣杨爵的故里。 笃祜村是明代御史杨爵的故里,这里建有杨爵祠。现在,村里发掘整理了这位因直谏而遭七年冤狱的‘廉吏’的故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笃祜村入村牌楼</h3> 沿着村道向西,便来到杨爵祠堂,杨爵祠,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1936年修缮。坐北朝南,由前厅、后殿组成,面阔8.2米,进深11.1米,是一处较为典型的关中民间建筑,它对研究明代关中北部民间建筑、祭祀习俗及杨氏家族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爵祠前的《明史杨爵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富平人物—明 御史 杨爵</h3> 走近祠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朴典雅的青砖瓦房,典型的关中建筑风格的门厅,两边大大的“忠”字镶嵌在青砖墙中。朱红色的大门上额雕刻着“杨爵祠”三个大字,庄严肃穆,似乎是在展示杨爵的威望与庄严。    杨爵,字伯修,号斛山,生于1493年,卒于1549年,陕西省富平县老庙镇笃祜村人,官至监察御史。  从前厅两边侧门出去,中间是花园,建有亭子,可供游人休憩。左边是关于杨爵的石碑展、题刻等;右边则是廉政教育展厅,通过杨爵的著作、故事以及传说,对党员干部及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历史文化的传统教育,树立清正为民、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教育参观者树立良好的家风家训,永远牢记和遵守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br> 杨爵的一生非常传奇也非常坎坷,他廉洁奉公,不置私产,不谋私利,不以个人得失论结局的价值观;他教化乡里,做当时富平精神文化的传播者和守卫者的善举;他孝悌友爱,奉养婶母,善待兄长庶子,对朋友、村人有如血亲,做事的真诚、大气;他知恩善报,孝感天地的故事值得我们后人好好挖掘和学习。 杨爵(1493年—1549年),富平老庙笃祜人,字伯修,号斛山,嘉靖己丑(1529年)进士。初授行人,行巡甘陇、湖广、皖鄂等地,多次拒馈不受。虽为言官, 但居京贫而无马, 常步入朝。居行署中,妻不随口。闭门谢客,专注读书。陋门旷窗,风雪无蔽。炉萧无烟,人不堪苦,而爵视之恬如。久之,选监察御史, 先后司职山东、河南两道。为国事向嘉靖谏疏五事,皆宗社大计,遂两度寃狱七年。后帝念其忠,赦出。居家不及两年,爵病不起。遂自撰墓铭, 曰“平生欲做天下第一等人而志不逮;欲为天下第一等事而力不及!” 无论其居家居官,一介不苟取与。在狱日,曾著有《周易辨解录》《中庸解》,皆深造渊源。到隆庆时,封赠光禄少卿。万历初,又谥“忠介”。<br> 杨爵自幼家贫,20岁开始读书,发愤自学,36岁中举,省试第三,嘉靖八(1529)年,中进士,朝廷授予他行人司行人一职。期间,多次奉旨到湖、广等地巡视灾情,耳闻目睹了灾区的饥民们背井离乡、饿殍遍野、饥不择食、“提筐操刀,割取路边死尸以食”人吃人的悲惨恐怖生活。对此,杨爵悲痛不已,忧心忡忡,于是他就给嘉靖皇帝写了一份《固邦本疏》的谏书 ,一来是如实反应灾区的实际,为灾民请命;二来是给嘉靖皇帝提出治国理政的建议。谏书主要内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意离散,邦本不固,土崩之势可以立待。纵使周公之礼尽行于今日,有何补救百姓之饥饿者”。他这饱含眷眷爱民情,殷殷为国心的恳切谏词,得到了当时还励精图治,虚心纳谏的嘉靖皇帝的采纳,于是,灾区千千万万的饥民在开仓赈济中得以活命。杨爵也因多次巡察进谏有功,在嘉靖十一年(1532)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嘉靖十九年(1540)为母亲守孝三年期满的杨爵官复原职回到朝中。可这时的大明王朝政治腐败、弊端丛生、迷信风行、忠臣遭诛、贪奸当道、民饥国疲、人心危乱,国家趋向衰落的趋势。但昏庸的嘉靖皇帝不思救国为民,却一心想着长生不老而整天沉迷于巫术和修仙炼丹之中,经年不视朝政,让四岁太子监管国事。可谓不务正业,荒唐至极。朝中大臣们开始纷纷上疏劝谏,可到中年时期嘉靖皇帝非常讨厌向他进谏的人,为了不让大臣们不再向他进谏,常对谏言者重责惩罚,杀一儆百。其中,太仆寺卿杨最就因上疏劝谏被杖责而亡,给事中顾存仁等也因上谏被降罪牢中,吓得朝中的大臣们再也不敢轻易进谏。对此,杨爵悲愤交加,五内如焚,他痛下决心,宁可拼着一死陈尸朝堂,也要为国救民犯龙颜直谏,于是,他凭着满腔忠烈正气,将身家性命置之于度外,一气呵成写下一份《隆治道疏》的谏书,连续斥责嘉靖皇帝给国家带来的五大危难(“五危”):“任用非人、兴作未已、朝讲不亲、信用方术、阻抑言路”连斥“五危”痛析了天下危乱之因,力陈为国救民之策,直击朝政弊端,刺中嘉靖皇帝的要害,说出了百官和广大人民不敢说的心里话。对此,嘉靖皇帝大怒,密令锦衣卫将杨爵逮捕押入大牢酷刑审讯,并不准给他饭吃。杨爵在狱中被打的血肉狼藉,昏死一夜才醒,几度死去。朝臣们敬重杨爵的忠烈正气,纷纷千方百计前来营救,但都无济于事,其中,主事周天佐、御史浦铉因上疏营救,都被重杖打死。此时,执迷不悟的嘉靖皇帝不但昏庸残暴,而且行为偏激过度。 但狱中的杨爵在这生死惨痛的折磨中,仍是信念如铁,日夜想的还是扶国危、救民苦。他忍着创伤巨痛,写下了数千言语的《狱中谏书》,仍期望嘉靖皇帝能:“念祖宗创业之艰难,思今日守成之不易。览臣所奏,赐之施行”。在狱中杨爵还与和他相同遭遇的同朝官员周怡、刘魁进行讲论,著写了《周易辩说》《中庸解》二书,并有《斛山遗稿》传世。在这生死危难之时,杨爵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这就是他爱国为民、热血忠魂的精神所在。<br> 嘉靖二十四(1545)年八月,杨爵先被释放出狱,回到家中第十天,又被昏庸的嘉靖皇帝逮捕入狱,直到两年后嘉靖二十六年(1547)十一月最终才被释放,此时,杨爵已经在狱中被关了7年有余。两年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十月九日,杨爵在故乡陕西富平溘然长逝,年仅57岁。 <div>杨爵死后18年,在隆庆元年(1567)正月初一这个重大的节日里,隆庆帝朱载垕奉嘉靖帝遗诏为杨爵平反昭雪,追赠他为奉仪大夫(正五品散官)、光禄寺少卿(从四品)的官职,以告慰杨爵及其后人;(死后43年)万历二十年(1592),万历皇帝朱翊钧给他追加谥号为“忠介”(取意忠诚耿介),令省、府、州、县为他修祠纪念;康熙皇帝为杨爵题词“杨忠介公明代事,关西夫子清世称”。杨爵与海瑞为同朝诤臣,民间素有“南有海瑞,北有杨爵,救民为国,不计死活”的赞歌就是对杨爵的真实写照和褒奖;富平县杨爵祠就始建于万历20年,2014年在原址上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整,2016年又建成了杨爵廉政教育展厅。<br></div> 杨爵清廉传奇的一生,不仅是笃祜村的骄傲,也是老庙人更是富平人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离开笃祜村已是中午,汽车行驶在笃祜村的村道上,环村公路宽阔平整;关中风情的民居房屋平淡朴实;随处可见的家风家训和杨爵精神,犹如晨钟暮鼓,鞭策、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 说明:文字来自网络 下一站——金粟山+老虎桥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的摄影美篇日记</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11.6日 星期三 今日天气: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甲辰龙年十月初六</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整编:快乐人生 KLRS</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