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凤归来,我在汉长安城等你!——凤城来历篇之一

天凤归来

姜姗秀在汉城湖景区汉武大帝雕像前的留影(作者供图) 凤城这个地名,只要一听,便让人充满龙凤呈祥的美丽遐想,这个名字实在是太美了!可你知道吗,古都西安,除了长安、镐京之外,还有一个美丽的别称:凤城。<br><br>而西安之所以被称为凤城的缘由,经过笔者梳理历史上至少有五个相关出处纪录: 笔者在汉长安城建章宫双凤阙基址的留影(作者供图) 一是根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汉武帝刘彻曾在汉长安城建章宫东侧修筑过高耸入云的“双凤阙”,“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成为大汉帝都的地标建筑,显示出皇室的威严和尊贵。故称长安曰凤城”。<div><br><div>二是《汉书·东方朔传》中提到,汉武帝时期,为了进一步扩大宫殿的规模,计划修建规模宏大的建章宫,凤阙被定位在宫殿的左边,作为其重要标志,与右边的神明阙形成对称,整个建筑群号称千门万户,规模宏大,气势非凡。<br></div><div><br></div><div>三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在《帝京篇》中有云“丹凤朱城白日暮”之句。生动地描绘了帝都长安的壮丽景象。且唐大明宫建筑有天下第一门丹凤门,故曰凤城。<br><br>四是唐代史学家司马贞《三辅故事》释《孝武本纪》:“北有圆阙,高二十丈,上有铜凤凰,故曰凤阙也”。</div><div><br></div><div>五是宋代赵次公《杜诗注》有:“秦穆公女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为丹凤城。其后言京城曰凤城。”</div><div><br>六是隋唐历史学家颜师古在《艺文类聚》中引用的晋代潘岳《关中记》描述了凤阙的地位,建章宫的圆阙位于北部通道之上,凤凰的形象醒目地坐落在其上,再次强调了凤阙作为宫阙之首的独特身份。<br><br>总的来说,凤阙不仅是汉代宫阙中的一个重要地标,更是当时皇权与文化的象征,其高大壮观的建筑风格和深远的文化内涵,至今仍让人赞叹不已。可见,西安凤城的称谓久已有之。<br><br>西安以凤为名的地方不少,比如从凤城一路到凤城十二路、丹凤门、凤栖原、朱雀路、朱雀门等等。西安周边以凤命名的地方就更多了,比如凤翔县、丹凤县、延安的凤凰山、岐山的凤鸣镇等等。传说故事有凤鸣岐山,以凤命名的名酒西凤酒等等...</div></div> 西汉建章宫及太液池遗址文物保护碑(摄影:惟莲) 汉建章宫是汉武帝为显示国威所建,规模宏大,今仅存四处夯土遗址。双凤阙是建章宫东门,高约58.75米,现存西阙基址高11米。遗址位于西安市未央区,被城中村占据,难以准确勘测。作者多次寻访双凤阙,终得一见。 建章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安城遗址内,始建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是汉长安城的主要宫殿,代表了西汉时期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div><br></div><div>汉长安城的建章宫是汉武帝为显示大汉的国威和富足所建,因其“度比未央”,规模宏大,周二十余里,千门万户,在未央宫西、长安城外。经过两千多年岁月的洗礼,曾经的建章宫仅留下了几处夯土台基。其中建章宫双凤阙遗址,据说是中国地面现存最早的古代宫阙基址。</div> 双凤阙西阙基址西侧残迹(摄影:惟莲) 笔者乘坐汉城湖游舫环游汉城湖(作者供图) 建章宫东、北二门之外都有阙,分别名“凤阙”和“圆阙”。凤阙基址至今尚存,位于建章宫前殿遗址以东700米,长安城以西300米。今遗址位于双凤村东南,二阙东西并列。其中西阙基址保存较好,现存高11米,底径17米。二阙基址均为夯筑。其间有一条南北路,宽50米,为阙门的中央通道。 笔者在西安汉城湖景区封禅广场汉风双阙建筑前的留影(作者供图) 双凤阙,亦作凤阙,双凤阙虽地处宫门附近,但它却是一种装饰性建筑,并非东宫门。根据史料的记载,双凤阙的高度约为二十五丈。因为汉代的度量衡与现代不同,根据学者的测算双凤阙的真实高度应为58.75米。<div><br><div><br></div></div> 文章作者:姜姗秀<br>图片编辑:惟 莲<br>文字编辑:大 利<br><br>2024年 11月 15日 19: 01 于古都西安<br><br>文章系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图片除注明出处外,均由作者提供。)<br><br>作者简介:姜姗秀(原名姜凤)字:菊凤,号惟琳居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员,陕西省妇女民间手工艺能手,姜姗秀中国华服非遗艺术会馆(创办人)馆长,其中国华服艺术作品“汉服曲裾深衣”曾荣获“国风秦韵”首届陕西省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大展金奖。<br><br>欢迎在评论区点赞留言并转发分享,您的赞赏与支持是我创作与前进的动力。感谢您的关注支持!<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