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分”字 缱绻了流年

云子

<p class="ql-block">----读柳青老师《声声慢·秋分(独韵体)》有感</p><p class="ql-block">声声慢·秋分(独韵体)</p><p class="ql-block"> 翻书风至,户蛩吟,寒潭潦落三分。雁旅归来,来把秋色平分。荷衣褪却舞罢,水涵空、银汉星分。照帷月,尽辉光清鉴,将与谁分。</p><p class="ql-block"> 迢递川明岭秀,正红霜叶染,白露匀分。那日兰湖,凉飔恬静时分。虹桥小楼对影,听喁喁、别语难分。笛声里,又几度、融入夜分。</p> <p class="ql-block">  是夜,临窗小读。几阵风过,几声蛩吟,“雁旅归来,来把秋色平分”,已是秋分时节。渐冷的池塘荷花凋零,平静的水面,映照着深邃的天幕“银汉星分”。秋月高悬,清辉洒满大地,寂静中透着淡淡的温柔,这份温柔“将与谁分”?</p><p class="ql-block"> 远处红叶青山,那是“白露匀分”。而眼前浮现的却是那年秋日兰湖湖畔,风过无声,缤纷落英,随水飘浮“恬静时分”的景象。秋天是思念的季节,秋夜的星月,更是容易让人秋思满怀。揭开记忆的帘幕,缱绻的似水流年正在悄然逝逝去。撷一段时光,奏一曲怀念。笛声“别语难分”,余音似是萦绕了耳畔半个世纪,但终将悄然“融入夜分”。</p> <p class="ql-block">  几个月前读到老师这阙词时,如一石击水,泛起涟漪,久久不能平静。反复阅读,便生出“怎一个分字,缱绻了流年”之感慨。</p><p class="ql-block"> 词中看似简单的一个“分”字,源从季节的变换感慨着笔,通过对大自然的动与静,如:归雁、残荷,远山,枫叶等及眼前与过往的描叙,层层递进。没有大幅的跌宕起伏,也没有荡气回肠的激昂,只有恬淡的叙诉,引人入胜。最后,在词作者的引领下将思绪回归宇宙这个永恒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  细读这阙《声声慢·秋分》,画面感极强,仿佛身临其境。生动传神,意象丰富,直抒胸臆,令人神清气逸。读罢深深感受到言有尽而意无限,回环流转,畅然不息。</p><p class="ql-block"> 全词没有华丽和深奥的辞藻,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大自然场景、时光空间切换从容。将画意、诗情、季节、人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意贵透彻的诗境。娓娓道来的讲述,平和,清淡而深沈。亦仿若一声遥远的叹息,轻柔悠长,却让闻者不忍。</p> <p class="ql-block">  声声慢,此调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词。但我想让人们耳熟能详的,应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声声慢·寻寻觅觅》,此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有着浓厚的时代色彩。而另一阙同样写秋的《声声慢·秋声》是南宋词人蒋捷创作的独韵体。以“凄凉”情愫笼罩贯注全章。依次写秋雨秋风声、更鼓声、檐铃声、画角声、胡笳声等等。通过不同秋声,渲染凄凉况味。说实话,不管是李清照还是蒋捷,每个人的生命历程虽然不同,但对大自然和人生都有着似曾相识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常说一首好诗词,就象优美旋律的序曲,可以让人想象出美好的乐章,成就一首交响乐。我心中的交响乐已经奏响,你们的呢? </p><p class="ql-block"> 窗外有风吹拂,花影摇曳,又是新的一季。再读这阙《声声慢·秋分》,却令我有着不问时光深几许,安然浅笑其中的超然。忽然想起柳青老师曾填过的一首《山花子·辛丑秋分》的下阙:“赖有秋声邀笛谱,不妨月影照书窗。轻梦一痕珠露白,夜长长。”</p><p class="ql-block"> 是呀,夜长长,就搁笔于此吧。</p><p class="ql-block"> 云子2024年3月于静斋</p> <p class="ql-block">介绍一下我的老师:叶健敏,号柳青,女。广东岭南诗社副社长、广州荔苑诗社社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岭南诗歌》《荔苑新风》主编。现于广东省老干部大学任教。诗词作品收入《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中华诗词文库. 广东卷》《当代诗词》等国内诗词文集与报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