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寻红尘美 一一请来瘦西湖

人在旅途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拍照:李秀琴 王子忠</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制作:人在旅途</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b></p> <p class="ql-block"><b>提起扬州,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幅温婉如画的江南水乡图景,而在这幅图景中,瘦西湖又总是那么耀眼、那么诱人。和名满天下的西湖相比,她以“瘦”字著称,更以“美”字动人。犹如一位佳人,轻盈地漫步在岁月的长河里,用她独有的韵味和魅力讲诉着千年故事。</b></p><p class="ql-block"><b>瘦西湖并非天然形成,而是天造和人作结合的产物。她作为大运河在扬州的一段,原称“保障河”。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时空的变幻,融入了更多的历史和人文元素。特别是清代康乾盛世、两位帝王的六次南巡,为瘦西湖美景的最终形成注入了皇权的力量和宫庭的影响,随着盐业的兴盛和盐商的堀起,奢侈的消费理念和对精致生活的追求,也为瘦西湖的最终定型,提供了物力和文化保障,此时具有扬州特色的城市山林己露端弥,加之众多的私家园林遍布保障河沿岸,造就了“两岸花桥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山盛况。形成了今日瘦西湖园林的基本格局。</b></p><p class="ql-block"><b>瘦西湖是典型的浅水湖泊,虽无杭州西湖的宏扩气势,却有纤巧妙曼的身姿,经过两汉、隋唐和宋元明清历朝历代造园者的经心规划和不舍营建,特别是皇权力量的介入和盐商文化的营响,终于将瘦西湖这张精致靓丽的名片展现给世人。可以说瘦西湖这处集锦式的古典园林群落的诞生,绝非一人之作、一代之功,而是天然美景和人文要素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文明的物化和中国符号的组合,是历代造园者汗水和智慧的结晶。</b></p><p class="ql-block"><b> 景区梗概</b></p><p class="ql-block"><b>瘦西湖全长4.3公里,景区总面积168公顷,其中陆地面积132公顷,水面36公顷。2014年,作为“中国大运河”遗产点之一,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b></p><p class="ql-block"><b>关于瘦西湖的主要看点,说法不尽相同,有说二十四景的,有说十四景的,根据本人历次游览的体会,特别是这次由北门进南门出的游览顺序,冒味的认为游览瘦西湖主要看点应包括:宋井、唐罗城西门遗址、锦泉花屿、西园曲水、扬派盆景博物馆、石壁流浣、熙春台、二十四桥、望春楼、小李将军画本、万花园、白塔、五亭桥、鳧庄、钓鱼台(吹台)、小金山、小红桥、徐园、长堤春柳、虹桥览胜等,把这二十处景点看遍了、看全了,看懂了,就算游有所值。当然如果按深度游,行家看的标准要求,就不敢妄言了。</b></p> 瘦西湖北门 <p class="ql-block"><b>一般来说游瘦西湖的顺序都是南门进,北门或东门出,但因这次我们住在了东关街的花局里,距北门较近,所以一改常态,来了个倒行逆施,北门进,南门出。由于是星期天,园子里游人较多,我们只能由北向南慢慢走,选过去没看全的景点多停停,细看看。时尔停,时尔行,时尔看,时尔拍,时尔座一座歇一歇。耗时较长的有北门一带、锦泉花雨、盆景园、石壁流淙、熙春台、二十四桥、小李将军画本、五亭桥、吹台、小金山、徐园。</b></p> 宋井 唐罗城西门遗址 西园曲水 石壁流淙 万花园 扬派盆景博物馆 熙春台 二十四桥 小李将军画本 白塔 五亭桥 钓魚台 小金山 小红桥 徐园 大虹桥 长堤春柳 瘦西湖南门 <p class="ql-block"><b>视频:[回望来时路 重走瘦西湖]</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以文会友 诚谢惠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