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座始建于明朝,历经六百多年的戴村坝,如今依然发挥着巨大地作用......</p> <p class="ql-block"> 由于大坝主要起到“引汶济运”,给大运河供水,提高水位,防止运河断流以及增加漕运载重的作用,被人们亲切的称为“运河之心”。就像人的心脏一样,不断向血管泵血......</p> <p class="ql-block"> 戴村坝全长1600米,主要有三段组成,灰土坝,窦公堤,拦河坝。而拦河坝又由三段构成,自南向北依次为滚水坝,乱石坝,玲珑坝。中间的乱石坝最低,其次是滚水坝,再其次是玲珑坝,起到分级泄洪,保证向南边的小汶河供水以济运河的作用。戴村坝纵贯南北,将大汶河拦腰截断,大部分河水流入小汶河,小部分流入大清河向西汇入东平湖。</p> <p class="ql-block"> 拦水坝内部由灰浆和木头搭建,外边用石头砌成,而石头与石头之间用浇筑的铁水形成的束腰铁扣连接。整个工程动用民工二十多万,由明朝的工部尚书宋礼组织,民间水利专家白英设计,经过九年多才建成。拦水坝上有两条石龙,龙的首尾和身体的隆起突出在坝顶,似乎是龙王在管理着自己的水域。靠近窦公堤,有一座石头神兽,叫做“囚牛”,看起来就像一个笑面虎,总是面向窦公堤笑着,似乎汶河水总能被他轻松拿捏......</p> <p class="ql-block"> 窦公堤上有数座明清时期的石碑,上面有乾隆等多位皇帝的刻字。有一座赞美龙王的石碑非常有意思,下边驮着石碑的神兽赑屃仰面看着自己的父亲,表现出非常崇敬的神情,脖子上还有一个长辫子,遗留下清朝的痕迹。据说这种形态的石碑,天下无二。窦公堤的作用是减缓流水的速度,降低汶水对拦水坝的冲击,以此保护拦水坝。</p> <p class="ql-block"> 窦公堤外侧是灰土坝,当汶河发大水,拦水坝排水依然不够用的时候,灰土坝开始泄洪,再次降低了拦水坝的压力。可见,灰土坝和窦公堤一样都是保护拦水坝的,起了双保险的作用,这也体现了古人无穷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夏季来临,戴村坝周围三河六岸柳树成荫,水草黄绿相接,到处都是钓鱼者,到处都是帐篷,以及人工搭建的钓台,从远处看,不停有鱼竿徐徐拉起,又徐徐甩下......</p> <p class="ql-block"> 戴村坝上汶河里的渔船在宽阔的河面上穿梭,可以看到捕鱼人在船上下网,拉网......从窦公堤上一眼望去,阳光下的捕鱼人身影影影绰绰......坝下的大清河里波浪翻滚,打渔人正撒网捕鱼......坝上的流水如瀑布般奔腾而下,浑黄的水,白色的浪花,溅起的水汽在阳光下形成一道道彩虹。坝底不时有鲤鱼顶着水朝大坝上一跃而起,就像鲤鱼跳龙门一样,而白鹭则在瀑布上方翱翔,等待着心爱的鱼儿......小虾在河边游弋,螃蟹在石头底下爬来爬去......小汶河的水奔流不息地向着运河南旺分水龙王庙流去......站在戴村坝对面的九龙亭上,可以鸟瞰戴村坝白瀑飞流夹杂着戴坝虎啸的壮美景色......</p> <p class="ql-block"> 如今,运河重新通航至东平湖东岸的东平港;黄河,大清河,大运河三河交汇;南水北调,戴村坝又有了新的历史使命......</p> <p class="ql-block"> 戴村坝已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旁边的博物馆外,是戴村坝总设计师白英的雕像。白英在大坝竣工回京复命途中因劳累吐血而死,几百年来被后人广为称颂......博物馆里还有修筑石坝时的石头,铁扣,各种石硪等器具,以及坝内用过的柏树树干,使用了几百年依旧坚硬如故,没有一丝腐化。博物馆里有毛主席的题词“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以及毛主席对戴村坝的评价“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是这样评价当时的东平古城的:“这是一座中国的大城市,运河上船只如梭,商业繁华,是南北交流的重要口岸......”</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里一个个年轻的女讲解员穿着整齐的制服在曲折迂回的展厅里和大坝之间来回穿梭,自豪地向前来参观的各地游客讲述着戴村坝荡气回肠的前世今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