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两年前的同一个时间,恰逢我们忙着筹备“上外干校外语培训班创办50周年”庆典活动。于是,《秋去冬来话当年》这个主题引起了《七语堂》全体堂友的共鸣,从而掀开了尘封五十多年的记忆。50多年过去了,如今大家都已近古稀之年,却唯独对当年在凤阳山下共同度过的岁月难以忘怀:凤阳的城墙、大庙的古树、小南山下的干校以及一群风华正茂的学生在那里发生的点点滴滴都让我们魂牵梦萦。</p><p class="ql-block"> 在干校里,虽然没有青山绿水,也没有杏花春雨,有的是一身泥,一身汗,还有耐不住的肚饥、嘴馋和兜里的空空,但架不住那时的我们还年轻,我们的理想和我们对未来的向往都在支撑着我们在“广阔天地”里快乐着、努力着、幸福着。</p><p class="ql-block"> 如今回首往事,我们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里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所说:“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遗憾”。虽然我们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至少也没有给社会添乱。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大声说,为了祖国的建设事业,我们贡献了整个青春!</p> <p class="ql-block"> 英语的静同学曾评论说,“美篇如晨曦,唤醒了沉睡在我们心里已久的那段时光。凤阳干校的生活很特殊,我曾经一直在想, 我们这批同学中是否有“笔杆子”写过那一段历史?希望有同学把我们这批人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记录下来”。</p><p class="ql-block"> 这个建议得到了众多的响应。在《七语堂》这个微信群,有许多才华横溢,起步就是王者的同学。我想,再怎么说,也轮不到我这个在干校里,充其量就“混个脸熟”的来写吧?却不料,在庆典活动筹备会上受邀,和筹委会一起把庆典活动的图文资料整理成文。我无法推诿这一邀约,于是,在筹委会团队配合下,我先后推出了五十年庆典活动专辑以及《秋去冬来话当年》加副标题系列。</p><p class="ql-block"> 干校四年的生活是我们人生中难以翻篇的一页。正如李娟在《记一忘二三》里描述的那样,我们那个年代的“青春被倒扣在铁桶之中,却并不感到压抑,野蛮地希望着,混沌中奋力奔突”。《七语堂》堂主蓉芳一直鼓励我,要以文字作记录,用旧照作佐证,为堂友们梳理出美好的回忆。还说,我逐一推出的美篇文章“如细微的春风掠过心头和面颊,她会逐字逐句地细读”。</p> <p class="ql-block"> 在制作和发布系列美篇之前,我有了一种“词到用时方恨少”和“图到用时更恨少”的窘迫。我恳请堂友们帮忙,翻找各自的“压箱底货”,为我们“时光不老,青春依旧”的情怀提供佐证旧照。</p><p class="ql-block"> 一时间,无论是活跃在线上的“中坚力量”还是线下那些不露声色的“潜水员”都“浮动”起来了,贡献了不少旧照和说法,让我深深体会到“青春之所以美丽,是因为醉了彼此的心田”这句话的意义。这也是我推出《秋去冬来话当年》青春系列的初衷。</p><p class="ql-block"> 我的本心是让堂友们只要读过我的美篇,就会有一种“从此人生如初见”的觉悟。果然,在苦思冥想,抓耳挠腮地挤出一大堆五十年前的凤阳旧事之后,立马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议论和点赞,让我深感“我们一起回忆青春往事”这个话题真好!因为青春依旧在我们每个同学的心里驻牢。</p> <p class="ql-block"> 在同学们“奉献”的旧照中,有一张是与三位解放军合影的,照片上说明“西语同学与军代表合影”。随后俄语的孟同学指出此说法不准确。在他上传的照片上特意注明,三位同学是:西语的王澜涛、法语的姚建国和英语的陈汉生,他们都是干校的学生干部。照片上的三位军人是蚌埠空军基地的军训教官。他还说,“当时,学生干部可以穿军官服(即有四个口袋的)配手枪拍照,而且,每个干部可使用五四式手枪实弹射击一发子弹。我因没做好防后坐力准备,结果枪口震动,把子弹打在了地上……”。老孟的这一说法,引起了大家对当年学军以及观看军演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都清楚地记得,在那场淮山南北举行的大规模模拟实战演习中,除了有三大军区的官兵,还有来自各地的民兵参加。我们大部分同学来回行走了近五十里路完成了那次观战,也看到了正规军和“土八路”之间的差距。</p><p class="ql-block"> 在返程路上,有的同学已显疲惫,有的同学脚上磨起了血泡,但大家互相鼓励着,咬紧牙关坚持回到干校,虽然都已精疲力尽,但每个人的心里就像红军取得万里长征胜利一样高兴。这就是当年的我们,就这么坚强,这么<span>纯</span>朴,这么可爱!</p><p class="ql-block"> 阿语的邹同学作了补充说明:“那次的军事演习是三大军区联合举办的,不是南京军区单独举行的。我们之所以能观看那场军演,是经南京军区参谋部上报,中央军委特批的。我们干校师生观看军演所占的那个山头,其实离军演主战区还是有点偏的”。</p> <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阿语的支同学是《七语堂》里名副其实的汉学“砖家”,又称农教授,因为他除了舞文弄墨的本职工作外,还兼营家乡的“一亩三分地”,且每季都有令人眼红的收获!无论是描绘生活琐事还是抒发人生哲理,农教授都能达到得心应手,恰如其分的境界;尤其是对美篇的点评,质朴自然,让人读后回味无穷:“冰天雪地中读美篇,仿佛如沐浴在暖暖的温泉中,尘封许久的记忆随着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又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一段段浓烈而又炽热的话语又仿佛回到了五十年前。是的,时光是会悄无声息地逝去,青春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成为了记忆,唯独我们曾经<span>度</span>过的岁月却会永远存放在我们的心底,哪怕再过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我想,我们还是会有感动......”。</p> <p class="ql-block"> 那些年,我们在干校,还有许多诸如“给老母猪喂营养汤”、“杂粮田里吞蛇胆”、“氧气瓶事件”、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等囧事,还有在蚌埠军训的故事都有待续篇分解。时光不老,我们不散,我会继续努力写美篇的!</p><p class="ql-block"> 谨将本篇献给我所有《七语堂》内外的同窗好友,以祭奠我们共同度过的青春芳华!</p><p class="ql-block"> 图:由《七语堂》微信群提供</p><p class="ql-block"> 文:亚沙子</p><p class="ql-block"> 音乐:平台《时光不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