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川端康成 日本现代小说家。出生于大阪,自幼父母双亡,192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同年和横光利一等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1921年发表短篇小说《招魂祭一景》,为其处女作。1948年起任日本笔会会长,1958年任国际笔会副会长。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在家中自杀。瑞典文学院给川端康成的获奖理由是:“川端康成明显地受到欧州近代现实主义的影响,但是,川端先生也明确地显示出这种倾向:他忠实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学,维护并继承了纯粹的日本传统的文学模式。在川端先生的叙事技巧里,可以发现一种具有纤细韵味的诗意。”川端康成先生的获奖,有两点重要意义。其一,川端先生以卓越的艺术手法,表现了道德性与伦理性的文化意识;其二,在架设东方与西方的精神桥梁上做出了贡献。”其代表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山之音》和《浅草的少男少女》等。</p><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作品概览</span></h1><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伊豆的舞女》:作者根椐自己19岁那年的一些经历为蓝本写成的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作家为摆脱孤儿的悲哀和青春的郁悒,一次去伊豆漫游时,在路上遇到一江湖艺人,两人结伴而行,从而引发出了一场青春恋情,小说笔法细腻,充滿了唯美主义的忧伤。</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雪国》是川端康成从现代主义向日本古典主义转换时期的作品。主人公岛村是一个有着因有财产继承而无所事事的中年男子,他虽然已有妻室儿女,但由于性格和生活方式的原因,只偶尔通过照片和文字资料研究并评论西洋舞蹈。由于无聊的工作和生活使他惶惑不安,他企图借助旅行来接近自然,以此得到精神的摆脱。当他从东京到多雪的上越温泉旅馆时,认识了艺妓驹子,他一共三次到上越,和驹子有了性爱。与此同时,他对邂逅的少女叶子,流露出了爱慕。虚无思想甚重的岛村没有接受驹子的爱,决心和她分手,而他所喜欢的叶子却在一场火灾中丧生。《雪国》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作者以富有抒情色彩的优美笔调,描绘了年轻艺妓的身姿体态和音容笑貌,并巧妙地利用雪国独特的景致加以烘托,创造了美不胜收的情趣和境界。不少评论家认为,《雪国》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抒情文学的顶峰”。</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p> <h1><br></h1><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激情点射</span></h1><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第一次看到川端康成照片的人可能都会和我一样,有一种小小的惊讶。这位日本文学史上第一流的大师,他给我们留下的他的一帧晚年的照片,那脸上流露出的内心沧桑,那向后梳着的蓬起的零乱得如同秋后衰草的白发,明显的有一生命的忧伤和疲惫。他看上去不像一位睿智的大师,更像一个穷苦无告的日本老妇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自己的骨头被日本故乡的秋雨浸湿”,“我的作品里也蕴藏着一种对清晨或傍晚千纸鹤在空中起舞的情景的向往”,川端总是这样静静地说。</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他的所有作品都是如此精细和唯美,就像他笔下精致洁白的瓷器一样,玲珑剔透,令人叹为观止。在他的如有神助的笔下,那些人生的忧郁与伤痛,那些难以言说或是欲说还休的苦闷幽情,和大自然的天然之美那么水乳交融地粘合在一起。对于人生和艺术,川端康成就象一个真正的饮者在面对一坛百年美酒,他在慢慢地品尝、把玩和回味。在他身上,集唯美主义和现代派于一体,而这二者本身的美学追求其实是对立的。可他就是把它们统统纳入自己的艺术王国,竟然如此相得益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川端康成死于自杀。他自杀那年已经是73岁的高龄,我们实在搞不懂,一个年过古稀,已是去日苦多的老人,为什么会在功成名就的时候采取如此极端的手段结束生命?我们只能猜测,也许是内心过度的悲苦和对人生的过度的悲观,使他毕生都永难释怀。他曾经试图用文学和命运和解,但最后,这种企图落空了。他留下了他的文字和名声,带走的是那即将腐烂的肉体。</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编后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 感谢聂作平老师赐予本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 本篇插图源自网络,特向原作者致谢。</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厦门蜂巢秋雨</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写于金色阳光</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年11月15日</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