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与国子监

老陈

<p class="ql-block">  北京孔庙,又名“先师庙”,北京孔庙位于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13号 ,面积2.2万平方米,为中国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场所,与南京夫子庙、吉林孔庙和曲阜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是仅次于曲阜的全国第二大孔庙。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的总体建筑结构遵循“左庙右学”的规制,分别作为皇帝祭祀孔子的场所和中央最高学府。同时,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均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方式,沿中轴线建造,左右对称,两组建筑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古代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辨奸柏是孔庙内最大的一棵柏树,相传是元代国子监祭酒—许衡所植,已近七百年的历史,至今繁枝盘错,挺拔苍翠。传说明朝奸相严嵩代嘉靖皇帝祭孔时,行至树下,树枝揭掉了他的乌纱帽,人们便认为柏树有知,能够辨别忠奸,因此称之为“触奸柏”或“辨奸柏”。</p> <p class="ql-block">  殿内金砖铺地,内顶施团龙井口天花。殿中供奉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木牌位,龛两边的楠木大柱,为乾隆御笔对联:“齐家治国平天下,信斯言也,布在方策;率性修道致中和,得其门者,辟之宫墙”。主位两侧分立有颜回、孔伋、曾参、孟轲四大弟子的配享牌位。此外于东西两边还置有十二哲的牌位,如仲田、朱熹等人。神位前置祭案,上设祭品。</p> <p class="ql-block">  在孔庙与国子监(古代皇家大学)之间的夹道内,有一处由189座高大石碑组成的碑林。石碑上篆刻着儒家经典:《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这部石经的蓝本是雍正年间的江苏金坛贡生蒋衡历时12年手书而成。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下旨刻石立碑。全部石经共计63万余字,规模宏大,楷法工整,内容准确和刻制精美。</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p><p class="ql-block"> 大成殿是北京孔庙的主建筑,是供奉孔子神位,祭孔时皇帝行礼的地方。这是一座下有月台,"九五"开间,红墙黄瓦,重檐庑殿顶的雄伟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双层飞檐,四坡五脊,通高33米,黄色琉璃瓦,顶部正脊两端均装饰龙形鸱。月台高于地面2米,月台由汉白玉雕云头石栏三面环绕,东西两端各有16级台阶,前级正中嵌有一块7米长、2米宽的大青石浮雕,石面上下雕有二龙戏珠,中间盘龙吞云吐雾。前檐装修为菱花格扇门窗,砖石台基四周出石护栏。</p> <p class="ql-block">  辟雍,是中国古代王室礼制建筑,集祭祀、礼仪、教育(教化)等功能为一体。辟雍本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环为名。根据《礼记》 《周礼》等记载,周代大学有五:即东为东序,西为瞽宗,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中央之学为辟雍,地位最尊,也就是太学。</p> <p class="ql-block">  辟雍是太庙国子监的中心建筑,是天子的学堂,古代皇帝即位后必须在此讲学一次。 辟雍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古代“学堂”。辟雍古制曰“天子之学”。从清康熙帝开始,皇帝一经即位,必须在此讲学一次。辟雍按照周代的制度建造,坐北向南,平面呈正方形,深广各达五丈三尺,四角是攒尖重檐顶,黄琉璃瓦覆盖在顶部,上有鎏金宝珠;四面各开辟一门,四周以回廊和水池环绕,池周围有汉白玉雕栏围护,池上架有石桥,通向辟雍的四个门,构成周代“辟雍泮水”之旧制。殿内为窿彩绘天花顶,设置龙椅、龙屏等皇家器具,以供皇帝“临雍”讲学之用。大殿正面屋檐之下,高挂着乾隆皇帝御笔“辟雍”九龙斗匾。辟雍内,正面皇帝宝座和屏风等,正北上方悬挂乾隆御笔“雅涵於乐”匾额,南边悬挂道光御笔“涵泳圣涯”匾额,东边为咸丰御笔“万流仰镜”匾额。</p> <p class="ql-block">砚水湖</p><p class="ql-block"> 大成殿中心院落御道的西侧有一口古井,由青石板组成的花瓣形井台,石质井圈,因坐落在德胜门至安定门内一带的水线上,井水常溢到井口,水清浅而甘冽,称为满井。相传,进京科考的举子们在孔庙拜谒孔子后,如饮井中“圣水”,便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以井水磨墨,便会浓墨喷香,落笔如神。清乾隆帝特赐名“砚水湖”。</p> <p class="ql-block">  辟雍内,正面皇帝宝座和屏风等,正北上方悬挂乾隆御笔“雅涵於乐”匾额,南边悬挂道光御笔“涵泳圣涯”匾额,东边为咸丰御笔“万流仰镜”匾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