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游中东铁路 寻历史印记</p> <p class="ql-block">在黑龙江最后几天里,去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哈尔滨</span>、牡丹江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绥芬河</span>,游览了中东铁路的一些人文历史景观。</p> 哈尔滨 <p class="ql-block">到了哈尔滨,去了中央大街,去了索菲娅教堂,只是一掠而过,把更多的时间用去中东铁路公园,这不是因为中东铁路公园是网红打卡点,而是哈尔滨因铁路而生,中东铁路是哈尔滨的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哈尔滨,满语的意思为“晒网场”。在中东铁路修建之前,中央大街这个地方是松花江畔的一个小渔村,周围是蛮荒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洋葱顶的索菲娅教堂,是修建中东铁路时的随军教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建于1907年,也是中东铁路派生的产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东铁路公园,位于</span>松花江畔斯大林公园东侧<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原先是中东铁路西干线(滨州线)的重要节点,有了这个节点才有哈尔滨城。</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人为了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2016年将已退出运营的铁路和“老江桥”(松花江铁路大桥)开辟成中东铁路公园,让人们铭记历史。</p> <p class="ql-block">公园里保留了旧铁路轨道,并在沿线设立各种雕塑,形象地还原了当年的情景,<span style="font-size:18px;">走进公园,仿佛回到旧火车的年代。</span></p> <p class="ql-block">看,轨道上那侧耳倾听火车声音的孩童雕塑群,生动可爱。应该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在童年都干过这种好奇而幼稚的事。</p> <p class="ql-block">中东铁路公园最主要看点是,松花江铁路桥和中东铁路印象馆。</p> <p class="ql-block">中东铁路大桥,<span style="font-size:18px;">横跨松花江南北两岸,全长1千多米,是滨州线的咽喉要道。</span>1900年5月动工,1901年10月通车,于2014年停运,<span style="font-size:18px;">前后运营113年。</span></p> <p class="ql-block">百年铁路桥,是连接欧亚大陆交通线上的重要枢纽,已成为世界近代铁路工业文化的遗产,它见证了中国东北的历史变迁,更是哈尔滨的一份珍贵历史遗产。</p> <p class="ql-block">2016年老江桥改作观光步行桥。如今桥上是观景的好地方,远望松花江,让人不禁想起那首《松花江上》,悲悯、愤慨之情即涌心头。</p> <p class="ql-block">桥面上设置了3段玻璃栈道,既保护了铁轨、枕木,又能俯看原桥风貌下的涛涛江水,呈现出动感画面,<span style="font-size:18px;">让人流连忘返</span>。</p> <p class="ql-block">公园里专门修建一座中东铁路印象馆,馆前陈列一台“黄继光号”机车,机车<span style="font-size:18px;">1956年命名,</span>其前身1008号机车,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曾立下赫赫战功,担任过毛主席访苏专列牵引任务,具有辉煌的历史,因此展现馆前<span style="font-size:18px;">,让游客与精彩相遇</span>。</p> <p class="ql-block">馆内通过大量历史档案、图片和文物等方式,再现中东铁路建设史,呈现出哈尔滨的老城岁月、华洋商埠和侨民风情,唤醒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尤其<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东铁路历史大事记,</span>公园里和印象馆内都作了记载。公园里记载简明扼要。</p> <p class="ql-block">馆内,记载详尽,图文并茂,历史印记十分清晰。下面将看到的大量历史图片和文字摘要一二。</p> <p class="ql-block">1896年6月,沙俄为攫取中国东北资源,称霸远东地区,逼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共同修建中东铁路。</p> <p class="ql-block">1896年9月,中俄签订合同,清政府与沙俄的华俄道胜银行合伙修建中东铁路。以中东铁路公司路旗作为合伙标志。</p> <p class="ql-block">1897年8月开工,以哈尔滨为中心,分东、西、南部三线,由六处同时开始相向施工。1903年7月正式通车。</p><p class="ql-block">中东铁路,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支线从哈尔滨至大连旅顺口,构成"丁"字形大铁路,总长为2480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1904年日本不甘心中国东北被沙俄独吞,发动日俄战争,1905年沙俄战败,中东铁路南线划归日本,将其改名为南满铁路。</p> <p class="ql-block">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推翻沙俄后,西方列强插手建立了盟国铁路委员会,实施国际共管。</p> <p class="ql-block">1920年,中国收回了铁路驻军、设警、司法和税务权力。</p> <p class="ql-block">1924年,中苏谈判达成协议,承认中国拥有铁路主权,苏联仅负责铁路日常业务。图为中苏共管中东铁路路旗。</p> <p class="ql-block">1929年,张学良强硬收回中东铁路权,引发了中东路之战,结果铁路权没要回,反而丢了黑瞎子岛。</p> <p class="ql-block">1935年,日本占领了东北,苏联迫于压力,将中东铁路主干线,以1.4亿日元的价格,卖给了日本扶持下的伪满。</p> <p class="ql-block">1945年,《雅尔塔协定》苏联出兵抗日,中东铁路归中苏共同经营,并将中东铁路改为中国长春铁路。</p> <p class="ql-block">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共接收东北各铁路管理机构,成立东北铁路总局,任命陈云为铁路局局长,李富春为政委、吕正操为副局长。</p> <p class="ql-block">1950年,中苏进行谈判,到1952年底,中东铁路才真正归还中国。</p> <p class="ql-block">可见,中东铁路半个世纪的历程,都是沙俄和列强的巧取豪夺、强盗掠夺,连当年的“老大哥”也不甘罢休,一路<span style="font-size:18px;">血雨腥风,充满着灾难。</span></p><p class="ql-block">恩格斯说的好,“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p> <p class="ql-block">在灾难面前,抗争自强的中国人撕开了封建的藩篱,黑龙江由龙禁之地走向开放,在中东铁路沿线掀起近代工商业发展浪潮。1900年,哈尔滨出现了中国第一家啤酒厂,秋林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根哈尔滨红肠。</p> <p class="ql-block">中东铁路建成后,哈尔滨作为铁路中心枢纽,通向欧州,成<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侨民聚集这里,19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哈尔滨</span>迅速崛起,从一个小渔村一跃成为“东方巴黎”,一段中华民族血写的历史也从此展开。</p> <p class="ql-block">这时哈尔滨开始接纳西洋文化,欧式建筑、西洋餐饮、西洋芭蕾、音乐、绘画……如潮水般涌入,哈尔滨浸染了“异域”特质。如今,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仍能从马迭尔冰棍和秋林红肠、大列巴上闻到历史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中东铁路建设,带动了沿线满洲里、富拉尔基、扎兰屯、海拉尔、博克图、昂昂溪、绥芬河、旅顺口等一批城市的诞生,从此这些城市有了自己的兴衰荣辱,也有了自己的泣血史志。</p> <p class="ql-block">(1901年满州里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1901年扎兰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旅顺口老站,始建1900年)</p> <p class="ql-block">在哈尔滨,还参观了中东铁路管理局大楼旧址、中东铁路俱乐部。中东铁路管理局大楼,始建于1902年,外墙采用斑驳的花岗岩石板贴面,因此俗称“大石头房子”。楼前广场舒展宽阔,广场上矗立毛主席雕像。现在是哈尔滨铁路集团公司办公大楼,闲人免进,遗憾无法入内参观。</p> <p class="ql-block">据资料,中东铁路管理局大楼,不仅仅是眼前看到的一座主楼,后面还有五幢配楼,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规模庞大。当年这里不仅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铁路管理部门,还有民政、土地、司法、城管、航运等社会管理机构,实则是代表沙皇管理中东铁路附属地(租借地)的总督府。可见沙俄侵略者狼子野心。</span></p> <p class="ql-block">中东铁路俱乐部,在中东铁路管理局斜对面,离得很近。整座大楼外观白黄配色,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温馨典雅。这是当年供中东铁路高级官员娱乐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大楼建于1911年建成,1935年,日本占领中东铁路后,改名为“厚生会馆”,1945年成为“苏联红军会馆”,1956年,改为“哈尔滨市铁路文化宫”,现为哈尔滨铁路博物馆。博物馆旁边陈列着老火车,供人参观。遗憾碰到星期一闭馆休息,无法入内。</p> 绥芬河 <p class="ql-block">来到了绥芬河,参观了三代国门、中东铁路记忆馆、百年老建筑。</p> <p class="ql-block">绥芬河地处中俄边境,早先人烟稀少,没有地名,因河里生长一种锥形的螺(土语叫绥芬),在修建铁路时,才得名为绥芬河。</p> <p class="ql-block">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打开了国门,绥芬河有了铁路通商口岸。</p> <p class="ql-block">随着商贸发展,1987年易货贸易开通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路口岸</span>,设立手动挡杆,用以规范过境人流和车流,出现了简易的第一代国门。</p> <p class="ql-block">1991年建立第二代国门,它的造型似火箭发射架,象征祖国经济腾飞,发展迅猛。</p> <p class="ql-block">2014年建起第三代国门,国门之上,国旗飘扬,国徽闪耀,映射着祖国繁荣发展。</p> <p class="ql-block">查资料,2023年,绥芬河对外贸易额达到230多亿元,过货量、过客量全省双第一。</p> <p class="ql-block">如今绥芬河口岸,是黑龙江省最大陆路口岸,是中国边境第三大铁路口岸,成为连接东北亚和走向亚太地区的“黄金通道”。国门,是绥芬河最骄傲的城市名片。</p> <p class="ql-block">在绥芬河历史记忆馆里,从老照片和文字中看到,绥芬河是中东铁路最早工开、最早通车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1903年铁路全面通车,绥芬河成为中东铁路附属地,正式开埠通商,俄、英、法、美等18个国家的使节和商贾,云集于此,小城即刻兴起,时称“国境商贸都市”。因此人们形象比喻“绥芬河是火车拉来的一座城市”。</p> <p class="ql-block">在记忆馆里还看到,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中东铁路成了〞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的红色秘密通道。当年李大钊、瞿秋白、周恩来等一大批革命家都是通过中东铁路往来于中国和苏联,播下一路革命火种。</p> <p class="ql-block">在绥芬河老城区,<span style="font-size:18px;">先后参观了人头楼、大白楼、契诃夫咖啡馆、苏俄学校、沙俄领事馆等,这些</span>都是百年老建筑,保存完好,<span style="font-size:18px;">洋气十足。</span></p> <p class="ql-block">大白楼,建于1903年,最初为绥芬河铁路交涉分局总理委员的官邸,后成为俄铁路员工宿舍,是秘密的红色旅馆。</p> <p class="ql-block">人头楼,原是赤查果夫茶庄,沦陷时期成为日本领事馆。檐下有立体西洋人头像浮雕,而闻名遐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沙俄领事馆,</span>建于1910年,后为苏联领事馆,现在为中俄文化艺术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苏俄学校,建于1913年,是中东铁路沿线规模较大的学校,现在是绥芬河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一幢房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于1901年,</span>曾是中东铁路工务段办公楼,后改作契诃夫咖啡馆。</p> <p class="ql-block">东正教堂旧址,建于1913年,又称协达亚·尼古拉教堂。</p> <p class="ql-block">中东铁路绥芬河火车站旧址,建于1899年6月,现成为中东铁路记忆馆,</p> <p class="ql-block">这些百年老建筑,足于见证小城曾经的繁华。</p> 横道河子镇 <p class="ql-block">来到横道河子镇,参观了中东铁路机车库博物馆、教堂、俄罗斯老街。</p> <p class="ql-block">横道河子镇,地处张广才岭山脊东侧最凹处,原先荒无人烟,没有地名。1897年修建铁路穿过这里的小河,从而地名为横道河子。</p> <p class="ql-block">横道河子镇,四面环山,是牡丹江通往哈尔滨的必经通道,1897年修建中东铁路要穿越千米海拔的张广才岭,要加挂补机,施工和运行需要大批技木力量,于是大批俄国工程专家和技术人员住扎这里,相应地建起了办公楼、住宅、教堂、酒吧等,集镇、火车站、机车库应运而生。</p> <p class="ql-block">中东铁路开通后,需要长期在此经营铁路,于是俄国人开始在这里修建别墅、公寓,开设工厂和商行,一时间楼房林立,商贾云集,<span style="font-size:18px;">集镇繁华,俄国人在</span>小镇居住多达两万人,至今镇内仍留存了256处俄式建筑。这是有力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走进老街,街道很长,混杂着东北民居和俄式楼房,弥漫着凝固的历史气息,似乎每一面墙体都是一张张书页,每一条屋脊就像一行行文字,记载着小镇的百年风雨历程。</p> <p class="ql-block">在老街中,一栋栋俄式老房子,风格和色彩尤为突出,走近细看,这些百年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虽然铅华尽褪,但仍然掩饰不住当年的典雅与华美,</span>仍能感觉到当年俄人的倾心打造。</p> <p class="ql-block">这幢大白楼,是这里规模最大的建筑,当年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东铁路专家、技术人员的办公及住所。现在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走出俄罗斯老街口,便看到东正教教堂。这座教堂建于1902年,采用<span style="font-size:18px;">原木建造的木刻楞教堂,其</span>规模仅次于哈尔滨“圣尼古拉大教堂”,是亚布力、海林、铁岭河等地区东正教活动中心。</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教堂作为侵华日军宣布投降在海林地区的受降地,永载史册。此外,教堂还见证了日俄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全过程。1955年苏联人员撤走后,教堂停用。</p> <p class="ql-block">现教堂作为中东铁路博物馆,馆内陈列着中东铁路的文献、实物及俄罗斯侨民用过的家具、家电等物件,件件珍贵。其中1910年出版的中东铁路大画册是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座教堂是我国唯一仅存的木质结构教堂。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来到中东铁路博物馆机车库遗址,眼前的机车库一字排开,非常壮观。据简介,机车库建于1903年,用于存放和维修机车头,机车库自建成后一直使用到1990年,蒸气机被内燃机淘汰了,才停止使用。2014年改造成中东铁路博物馆,保护遗存,留住历史印记。</p> <p class="ql-block">机车库建筑设计,堪称世界一流,整个建筑平面为扇形,各个车库门为拱形,共有十五个车库门并列组成,车库前有一个大转盘,用于机车进出库调整轨道。整座机库砖墙铁瓦,造形美观,风格独特。曾登上《国家地理杂志》封面。2006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鸟瞰机车库,像是打开的一把折扇,机库是扇面,轨道是扇骨,大转盘是扇轴,条线鲜明,美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有人形容横道河子机车库像一部巨大的手风琴,15个车库门紧密相连,犹如15个黑色琴键,横道河子也因此被称为“一个风琴遗落的音符”。的确逼真。</p> <p class="ql-block">走近中东铁路机车库,看着密密麻麻的轨道,可以想象当年营运的繁忙。置身其中,感受到很强的历史沧桑感,十五个扇形排开的大门就像一本翻开的厚重的史书,记录着那段挣扎而又无奈、屈辱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这是机车库前的机务段运转室旧址,它是中东铁路东来西往的始终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几天的时间,游览了中东铁路三个点,虽只是窥豹一斑,却深受震撼,所看到的大量史实说明,中东铁路<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沙俄企图称霸东亚的一只魔爪,是列强掠夺中国东北资源的罪证。“一部中东铁路史,半部东北史”说法并不切确,应该是,一部中东铁路史,</span>就是一部旧中国的屈辱史,也是抗争史,更是东北人民的苦难史。中东铁路是一条应该去的旅行路线,不管是铁路历史,还是那些百年建筑群,中东铁路都值得一去再去。</p><p class="ql-block">图文/LKD</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0ucp4a" target="_blank">黑龙江之旅(四)</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