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们是汽车驾驶员,风里行云里转,奔驰在运输战线,一车车满载着学大庆胜利成果。”(《万里征途》插曲)</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80年代,能成为一名汽车驾驶员是特别时髦和令人羡慕的。在胜利油田这片热土上,伴随着轰轰烈烈的石油会战,生产一线对驾驶员的需求骤增,一个培养优秀运输人才的摇篮——胜利石油运输技工学校诞生了。</p><p class="ql-block"> 1984年9月12日,胜利石油运输技工学校正式开学,后改名为交通技校。17岁的张乃勇是运输技校的第一批学生。</p><p class="ql-block"> 采访张乃勇(原运输技校副校长):“第一届是四个班,都是高中毕业生。当时开车很时髦,驾驶专业是油田技校一类专业。最初学校在西四路西边,和运输处一个院子,很简陋,有一栋三层楼的宿舍楼、一排平房、二三十个教职工。第一届只有汽车驾驶专业,体检看视力合不合格,不合格的转为汽车修理专业。当时学车是学半年,跑完长途人人能独立顶车。实习就在运输的修保厂、五大队等地方。”</p><p class="ql-block"> 1986年5月,学校迁入东营南王屋村西新校址,面积10219平方米,初具规模,教学也步入正轨。课程设有高等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汽车构造、政治、德育、劳动等共16门。</p><p class="ql-block">运输技校面向全油田招生,人数最多时达到1000人,毕业时学生中有三级工等级证书的达到100%。这离不开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教职工秉承朴实、认真的作风。成绩优异的张乃勇毕业后留校,也成为其中的一员。</p><p class="ql-block"> 采访张乃勇:“老师都很认真,体育老师张国良带我们出操,林传红老师教课,潘克强教我们制图。我带的第一届学生和我差不多大,像兄弟姊妹一样,我们一起学习、实习、劳动,很快乐。男孩子们喜欢开车,有时调皮捣蛋,惩罚就是让他们停止练车。安全问题很重要,每一年学校写总结的最后一句都是:今年安全教学无事故。教练员必须在现场盯着,不管冬天还是夏天、夜考,全程陪同。晚上东八路的蚊子一抓一大把,驱蚊香水从头喷到脚都不管用。”</p><p class="ql-block"> 教学分专业基础理论和生产实习两个阶段。为了让学生们走出校园就能迅速投入油田上产,技校格外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他们结合专业特点,与东营市交警二大队建立警校共建关系。</p><p class="ql-block"> 采访张乃勇:“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和交警二大队合作,实现双赢。学生到十字路口协助交警指挥参加社会实践,民警也来我们这的专业场地训练。”</p><p class="ql-block"> 为了培养一专多能的运输人才,学校全面启动培训项目,让学生毕业时在取得技校毕业证的基础上,能再拿到电视大专学历证、计算机等级合格证、驾驶证、中级修理工证。</p><p class="ql-block"> 采访张乃勇:“1998年我们上山西平遥考察农机专业。农机专业按照油田教培处招生计划,当时油田有农业点,上了农机专业。我们一行四人去了平遥。学生开拖拉机到农业点,莱州湾、丰收村、地调五大队等处实习。那时候有汽车驾驶、汽车修理、农机专业、电子商务等专业。”</p><p class="ql-block"> 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被管理局确认定为运输专业技能鉴定点。教练车队连年被评为东营市先进教练车队和管理局先进集体。技能扎实的学生为油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交通技校旧址已不复存在,由于城市规划改为住宅区。只有昔日门口的石象,在撤并过程中被老技校人用心保留下来,放在油田党校求实楼门口,成为一份温暖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从1984年建校到2000年技校停止招生,一批又一批风华正茂、技术娴熟的驾驶员,从这里奔赴四面八方,至今在油田各地一路行驶、勇往直前,为石油事业输送着无限希望与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