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与小人

阿国

<p class="ql-block">  文化大师余秋雨先生对君子与小人有很深的研究,集中体现在《君子之道》和《中国文脉》中的“大地小人”篇(“大地小人”篇在《山居笔记》中原名是“历史的暗角”)</p><p class="ql-block"> 关于“小人”余秋雨先生多角度、多方面分析,结合自身体会在多篇文章中阐释,给人以警醒!</p><p class="ql-block"> 君子和小人的划分,存在于不同人群之间,也存在于同一人群、甚或同一个人。就每个人的思想意识来说,“君子和小人”的较量会此消彼长,最终成为“君子”还是“小人”,关键在修炼。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君子和小人是个互为条件、互相转化的矛盾体。</p><p class="ql-block"> 做君子,远小人,在当今社会仍有重要意义。因此,把余秋雨先生有关方面的精彩论述,择其要者概述之,给喜欢的朋友作个导引,也为传扬“君子之道”尽点绵薄之力。</p> <p class="ql-block">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p> <p class="ql-block">  世界上其他民族的集体人格都有自己的文化标识,如:“圣徒人格”、“绅士人格”、“骑士人格”、“牛仔人格”等等。中国文化的人格模式也不少,但其中衍申最广、重叠最多的莫过于“君子”。</p><p class="ql-block"> “君子”作为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古已有之,又经过儒家的选择、阐释、提升,结果就成了一种人格理想。</p><p class="ql-block"> “君子”两字包罗万象,儒家学说最简捷概括可称之为“君子之道”,中国文化的钥匙也在那里。</p><p class="ql-block"> 做个君子,就是做个最合格、最理想的中国人。</p> <p class="ql-block">孔圣人画像</p> <p class="ql-block">  “君子”的对立面就是“小人”。如果没有小人,君子就缺少对比,也显现不出君子品行的高尚。</p><p class="ql-block"> 君子和小人的划分,不一定出现在不同人群之间。同一群人,甚至同一个人,也会有君子成分和小人成分的较量。这就构成了我们自己近距离的选择。唐代吴兢在《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中说:君子,小人本无常,行善事则为君子,行恶事则为小人。</p><p class="ql-block"> 这就说得很清楚了,期间区分不在于两个稳定的族群,而在于我们内心的一念之差。</p><p class="ql-block"> 做君子,不做小人,这是儒家对后世的嘱托。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真正能实践的是“修身”。做人,是永恒的起点,也是永恒的终点。</p> <p class="ql-block">  实现君子之道,要从九个方面来规范:</p><p class="ql-block">一、君子怀德是君子之道的起点。“德”主要是指“利人、利他、利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象传》“君子以德,小人以力”《荀子•富国第十》都说明了君子之道,“德”为起点的重要性和必然性。</p><p class="ql-block">二、君子之德风紧随其后。“惟德动天,无远弗届”《尚书•虞夏书》“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颜渊》都说明道德无往不胜的道理。积极传扬仁义大德,是中国文化对于君子品行的一个重要共识。</p> <p class="ql-block">君子怀德</p> <p class="ql-block">三、君子成人之美。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这里的“人”不仅指家人、友人,而是范围极大的“人”。这里的“美”和善有联系又有区别,“与人为善”不便说“成人之美”。因此孔子时代已经有了“尽善尽美”的说法。</p><p class="ql-block">四、君子周而不比。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还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意思是“君子严正而不争夺,合群而不偏袒。”最后孔子总结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p> <p class="ql-block">君子成人之美</p> <p class="ql-block">五、君子坦荡荡,这是指整体气貌。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意思是在人际关系中,小人要比君子劳累的多。你看,小人要“结党营私”,终日战战兢兢。小人要“成人之恶”,必须费劲心机。君子行仁、践义、利天下,全是蓝天白云下的坦然畅然。</p><p class="ql-block">六、君子中庸。中庸思想要求“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意思是把两端掌控住了,只取用两端之间的“中”,才可能有利于万民。孔子把中庸思想说成是最高道德,就是因为他很清楚,如果种种极端不受控制,人类的灾难必将无穷无尽。</p> <p class="ql-block">君子坦荡荡</p> <p class="ql-block">七、君子有礼。意思是君子的种种思想品德,需要形之于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由礼构成仪式,便是礼仪。礼仪是精神需要的外在表现,一旦形成并长期身体力行,反过来可以加固精神,提升人格。</p><p class="ql-block">八、君子不器。意思很简洁:君子不是器具。前者说礼仪很重要,但如果人成了礼仪的器具,那就成了“器具之礼”,而不是君子之礼。不做器物的奴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坚持做一个平常人,一个有体温、有弹性、不极端、不作态的平常人。</p> <p class="ql-block">君子有礼</p> <p class="ql-block">九、君子知耻。君子之道也是“知耻之道”。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孟子•尽心上》又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这里孟子把羞耻当作了道义的起点,成了一个镜面。由于它的往返观照,君子之道就会更自知、更自守。敢于接受这个镜面,是一种勇敢。因此,孔子说:“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p><p class="ql-block"> 上面是余秋雨先生对“君子之道”的轮廓性描述。这是他从文化人类学立场,探索中华民族的集体人格的一种尝试。而且这种尝试是把读者划定在文化学术圈外的普通民众。显然,他的这种尝试获得了极大成功,就如同易中天的《中华史》普及了中国历史……</p> <p class="ql-block">孟子</p> <p class="ql-block">  余秋雨先生对“小人”有系统研究。归结性文章《历史的暗角》被编入《山居笔记》。后来文章标题改为“大地小人”,被编入《中国文脉》一书的结尾。</p><p class="ql-block"> 小人是什么?这是个说不清的定义。如果说得清定义,小人就没那么可恶了。</p><p class="ql-block"> 小人不是指年龄,也不是指地位,与小人物更是两码事。</p><p class="ql-block"> 小人就如一团驱之不散又不见痕迹的腐浊之气。由于他们的存在,许多简单的历史事件变的混沌、暧昧、肮脏,许多响亮的历史命题变得暗淡、紊乱、荒唐。</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许多钢铸铁浇般的政治家、军事家最终悲怆辞世的时候,最痛恨的不是自己明确的政敌和对手,而是曾给过自己很多腻耳的佳言和突变的脸色,最终还说不清究竟是敌人还是朋友的那些人物。</p> <p class="ql-block">钟馗</p> <p class="ql-block">  真正伟大的历史学家是不会放过小人的,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就发现了这个历史症结,于是他冷静的叙述中就会时时迸发出一种激愤。</p><p class="ql-block"> 例如,司马迁写到过发生在公元前五二七年前的一件事:楚平王要为儿子娶媳妇,派大夫费无忌前去迎娶。结果费无忌看到姑娘极其漂亮,半道起了歪心思,他认为如此漂亮的姑娘应该献给正当权的楚平王。于是,经费无忌一手操办,原来做太子夫人的姑娘,转眼成了公公楚平王的妃子。</p><p class="ql-block"> 由此,余秋雨先生分析出小人的几条行为特征:其一,小人见不得美好。其二,小人见不得权力。其三,小人不怕麻烦。其四,小人办事效率高。</p><p class="ql-block"> 为了防止太子的报复,费无忌又挑唆楚平王下令杀死太子老师及其长子,进而又要捕杀太子,太子和老师的次子伍员只得逃离楚国。太子是拥有兵力的人,伍员则发誓要为父兄报仇,从此楚国战乱不断,整片国土满目苍痍。</p><p class="ql-block"> 由此,余秋雨先生又把小人的行为特征延续了几项:其五,小人不会放过被伤害者。其六,小人需要博取同情。其七,小人必须用谣言制造气氛。其八,小人控制不了局势。</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塑像</p> <p class="ql-block">  解析一个费无忌,是为了约略触摸到小人的一些行为特征,但这还远远不够。余秋雨先生认为,小人为之物,不能仅仅看成是个人道德品质的畸形,而是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人治专制和社会下层低劣群体的微妙结合。</p><p class="ql-block"> 封建人治专制隐秘多变,需要有一大批这样的(小人)特殊人物,他们既能诡巧地遮掩隐秘又能庄严地在变动中翻脸不认人,既能从心底里蔑视一切崇高又能把封建统治者的心绪和物欲洗刷成光洁的规范。这些小人没有稳定的社会理想和个人品格,但确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快速的判断能力,还有周密的联想能力和有效的操作能力。于是大量宫廷恶斗、历史悲剧发生了。《史记》中《酷吏列传》记述的汉武帝近臣杜周,后唐宰相冯道,上例费无忌就是这方面人格的代表人物。他们可以把人性、道德、信誉、承诺、盟誓全都丢弃,把朋友之谊、骨肉之情、羞耻之感、恻隐之心全都抛开,从而成为极不自由的封建专制所哺育出来的“自由人”。</p> <p class="ql-block">钟馗伏魔</p> <p class="ql-block">  消解小人没有良方,能做的事情也不多,但文明群落至少应该取得一种共识:这是我们民族命运的暗疾和隐患,因此需要在心理上强悍起来,不再害怕众口铄金,不再害怕招腥若臭,不再害怕群蝇成阵,不再害怕阴沟暗道……而要以更明确、更响亮的方式立身处世,在人格、人品上昭示着高贵和低贱的界限。</p><p class="ql-block"> 最后,余秋雨先生在“附录”中对评论文章有关“小人”问题有个回应,他认为:“人们常常习惯于把那些对自己提出了不恰当批评的人看作小人,这其实是不对的。”进而他说道:“需要把对毁损的态度和对小人的态度分开来说。毁损是一种特殊事件,小人是一种恒久存在。毁损针对个人,小人荼毒社会。”这就把对小人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尽管余秋雨先生自身受“小人”攻击无数,但在研究小人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学者风范,不得不让人感佩!</p><p class="ql-block">文字:阿国</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下载</p><p class="ql-block">2024.11.15修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