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风情:乡村赶集

云淡风轻文学社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北风情:乡村赶集</p><p class="ql-block">作者:郑旭东</p><p class="ql-block">播讲:慧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乡村赶大集是一场古老而盛大的狂欢,它是乡土生活中最具魅力的民俗画卷,每一笔都蘸满了历史与文化的墨汁。</p><p class="ql-block">乡村赶集日,约定成俗。赶集这天,晨曦微露,乡间的小道上赶路人的身影就缕缕成行。乡民们挑着扁担,扁担两头的箩筐晃晃悠悠,或骑着老式自行车,后座驮着鼓鼓囊囊的袋子,或开着四轮车拉着自家老小及捎带邻居,一路欢声笑语,打破了清晨的静谧,扯起了朝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赶大集的传统,由来已久,在过去的年月人们为了方便物品交换,约定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相聚,逐渐形成了集市,历经岁月变迁,却依然保留着那份原始的活力。</p><p class="ql-block">集市一般都设在一片开阔之地,如街中心的十字路口,人来人去,大车小辆经过的地方。打老远就可以感觉到热闹气息如潮水般扑面而来。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恰似一首韵味十足的乡间乐曲。“黄瓜,黄瓜,自家大棚的,没有上化肥和农药......” “油条啦,麻花......”,声声吆喝,带着浓厚的乡音,在空气中回荡,每一个音符都奏响着生活的旋律,令人心头涌起阵阵温暖。</p> <p class="ql-block">集市从入口处开始,五彩斑斓的摊位令人目不暇接。红彤彤的辣椒、绿油油的青菜、紫莹莹的茄子,整齐地排列在摊位上,菜农们粗糙的双手数着一张张零钱,脸上满是质朴的笑容,那笑容里有对丰收的满足,更有对这简单生活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民俗文化的商品是大集中的一块奇妙天地。糖画艺人面前围满了孩子,这糖画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源于明代,是民间艺人的糊口技艺。艺人手持小勺,在案板上如行云流水般绘制,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便跃然眼前,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引得孩子们欢呼雀跃。旁边剪纸摊位上,巧手大娘手中的剪刀上下翻飞,纸屑如雪般飘落,一幅精美的窗花便诞生了。剪纸艺术自古流传,在民间,它常与节庆相关,红红的窗花贴在窗上,寓意吉祥如意。大红的春联铺在地上,那黑墨写就的大字,洋溢着新春的喜庆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p> <p class="ql-block">卖农具的角落同样热闹非凡,木制的锹把、崭新的锄头,散发着淡淡的木香。老人们拿着农具仔细端详,谈论着哪一把更称手。虽然,大田实现了机械化,但自家的小菜园还是需要一些农具,农民虽然对老式农具渐渐地淡化,也一时半会儿舍不得丢下它。</p> <p class="ql-block">牲畜交易区是另一番热闹景象。牛哞哞地叫着,羊咩咩地应和,买家和卖家在讨价还价,每一次价格的争执,都是一场智慧的较量。在乡村,牲畜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有关牲畜交易的故事在民间代代相传,那牵在手中的缰绳,连接着的不仅是买卖,更是乡村人对牲畜的珍视和对农耕生活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晌午时分,集市达到了高潮。人们在小吃摊前大快朵颐,香喷喷的肉包子、热气腾腾的豆腐脑,慰藉着赶了半天集的疲惫身躯。吃完后,坐在稍作休息,和熟人唠唠家常,聊聊今年的收成,每年的打算、家里的琐事等等,有聊不完话题。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得很近,没有隔阂,没有陌生,只有浓浓的乡情,在集市中交流信息、联络感情,这种情感纽带一直没有断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太阳渐渐西斜,赶大集的人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心满意足地踏上归程。一个个远去的背影,宛如散落在乡间的音符,他们带走了商品,却留下了大集的热闹和温馨。</p><p class="ql-block">乡村大集,恰似一座文化的桥梁,连接着乡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承载着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每一个乡村人心中永恒的瑰宝和最难忘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