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文化旅游——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随想

空谷幽兰

<p class="ql-block">  从2010年去上海世博会参观开始,几乎每年都要去外地旅游,十几年来走过许多城市和景区。但都不外乎观赏美景拍照留念回来后口述分享给大家而已。然而近几年的文旅之风兴起改变了我的认知,特别是看到每一座城市的博物馆一票难约和大型情景演出人满为患,看演出的人热情高涨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的意识流也在被大批年轻的游客所带动,他们不仅重视吃文化,抖音快手上发视频,更是对每座城市的历史沿革和文化脉络有着较强的洞察力和传播力,这是一股惠风,亦是一股清流。当旅游不再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来后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文化旅游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的新的领地。</p> <p class="ql-block">  国庆期间,为满足外孙很久的执念,来到郑州,来到只有河南•戏剧幻城。</p> <p class="ql-block">  百亩红高粱举起红红的穗头向游客招手</p> <p class="ql-block">  您从何处来?为什么而来?请重视这方黄土……您从这里离开,您去向哪里?请别忘了,河南的土。</p> <p class="ql-block">只有河南,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  这别具一格的“开场白”,让人心生敬意的靠近他。</p> <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着实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占地600多亩,迷宫般的格子院落,一格一景,错落有致,远远看去很像一个能够包罗万象的城池。大小剧场21个,每个剧场都讲述着河南特有的文化和故事:</p> <p class="ql-block">  火车站剧场与李家村剧场的故事一脉相承,讲述1942年大饥荒时代的车站里,一个叫李十八的人,为了拯救他人而甘愿放弃自己生命的真实故事,令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  李家村剧场以“土地、粮食和传承”为主线,讲述1942年河南的那场大饥荒中,一个村庄里的血脉传承和生生不息。当出现那么多60岁以上的老人自愿饿死冻死也要把李十八用生命换来的种子留给后人的场景,身边无数年轻人都在呜咽,这是整个河南经历过的最苦痛的岁月,他虽然使人感到压抑、悲伤,更重要的是他让后人们懂得知福惜福,当看到如今河南的麦种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时候,每一个河南人是多么的骄傲和自豪啊,当一声声“只有河南”回荡在剧场上空,像似听见母亲河——黄河在呐喊,在咆哮。</p> <p class="ql-block">  从公元前3000年或者更早的时间开始,人类就在这片土地上开始播种了,他们种下的不仅仅是稻谷、麦粒,还有音乐、诗歌、绘画,还有智慧、勤勉、善良。孔子、老子等圣贤的智慧,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众多诗人流传至今的诗词歌赋,宋徽宗、曹操等人物历史地位,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徽宗的《瘦金体》、嵇康的《广陵散》……幻城剧场讲述了在这片遗址上上下千年绵绵不绝的文化史诗。场景恢弘壮观,演员表演出神入化,游客在短暂的时间通读历史,净化心灵。</p> <p class="ql-block">  曹操的麦田,讲述了曹操鲜为人知的一面。曹操在行军途中,为了保护路边的麦田,下令士兵不得践踏麦子,并亲自监督执行。一次,曹操的马受惊践踏了麦田,他按照自己的命令,割掉自己的头发以示惩罚,体现了他的诚信和自律。</p> <p class="ql-block">  还有苏轼的河南、天子驾六遗址坑、第七机车车辆工厂礼堂、老库房、候车大厅、红庙学校、老院子、张家大院等等剧场让游客从多方面了解河南,认识河南。</p><p class="ql-block">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用沉浸的方式讲出厚重的河南。它不仅仅是河南文旅的新名片,更是使河南人更加认同自己、让河南人对外介绍自己、让更多人了解河南,从而为这座城远赴千里。只有河南,做到了。</p> <p class="ql-block">  说起文化旅游,其实在游客还没有意识到,旅游还没有像今天这样风靡时就有了,比如2010年杭州的《宋城千古情》</p> <p class="ql-block">2013年承德的《鼎盛王朝》</p> <p class="ql-block">到2017年西安的《长恨歌》</p> <p class="ql-block">2023年太原的《如梦晋阳》</p> <p class="ql-block">  他们都是用歌舞的形式将这座城市的故事和历史变迁呈现给游客,是动画版的教科书,人们喜闻乐见,欢喜之至。</p> <p class="ql-block">其实,诸如西安的碑林,</p> <p class="ql-block">  扬州的瘦西湖(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和瓜州古渡以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p> <p class="ql-block">  还有重庆的长江文化、武汉的黄鹤楼,都是很好的历史教科书</p> <p class="ql-block">  期间,我也寻找自己祖辈的足迹,触摸他的文化脉搏</p> <p class="ql-block">  100年前祖父山西省就职时留诗:</p><p class="ql-block"> 督署看花有感</p><p class="ql-block"> 多少名花次第栽,栽花人去好花开。</p><p class="ql-block"> 花开花落如含意,无限沧桑感慨来。</p> <p class="ql-block">山东省就职时留诗:</p><p class="ql-block">济南多名泉,惟有珍珠冠,居傍已三年,顿叫俗骨换,凭窗数游鳞,抱膝闻鸟唤,道心于焉生,愈觉尘世幻。</p> <p class="ql-block">  直到走进郑州,见到“只有河南”才让我对文化旅游领悟的更加深刻,他的表现形式更加让人难以忘怀,每场演出你都能身临其境并与之互动,与之共情,当数位诗词大家咏诵着著名的诗句的声音萦绕在耳畔,便潮湿了眼眸,这是印在心底里的文字,是刻在骨子里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只有河南是著名导演王潮歌在打造完“印象”“又见”系列之后的进一步升级,通过戏剧化的演绎使人们了解这座城市,并渴望再次造访它,正如王潮歌说的“我当然挂一漏万,我当然不能历数,但是我起码可以做到,看完以后你更加想去了解河南。”这就是文化旅游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我想,什么时候人们不是简单地欣赏美景,而是将其内涵一并解读并广而告之,这就需要像“只有河南”似的文化名片遍地开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爱旅游,爱山、爱水、更爱源源流长的中华文化。期待下次的“只有爱”“只有红楼梦”。</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