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环塔自驾游(三):德令哈海子诗歌陈列馆

心雨

<p class="ql-block">  下午五点钟游完茶卡盐湖,行车两个多小时,终于赶在七点多钟到达德令哈,顾不上吃晚餐,就直奔海子诗歌陈列馆。好在青海天黑得迟,拍照还有较好的自然光线,更好在海子诗歌陈列馆很人性,为游客着想,要持续到晚上九点才闭馆,因此我们如愿参观了海子诗歌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25日,诗人海子乘火车经过德令哈,写了一首题为《日记》的诗:“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德令哈┄┄今夜/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我把石头还给石头/让胜利的胜利/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一切都在生长/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p><p class="ql-block"> 德令哈这座城市因海子的诗而熠熠生辉。2012年,为了纪念海子,这里建立了一座充满诗意的陈列馆——海子诗歌陈列馆,以感谢他用诗歌宣传了德令哈市。</p> <p class="ql-block">  海子诗歌陈列馆位于德令哈市巴音河畔,馆内珍藏着海子的手稿、照片、书籍等珍贵资料,让人们能全面了解这位天才诗人的创作历程和心路历程。</p> <p class="ql-block">  海子雕像。</p> <p class="ql-block">  海子生平介绍。海子(1964年3月24日—1989年3月26日),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当代诗人。海子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p> <p class="ql-block">  海子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1989年3月14日创作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从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和《海子诗全编》等等。</p> <p class="ql-block"> 海子的诗歌风格独特且富有魅力,既有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充满了对生命、自然和爱情的热烈歌颂与深沉思索,情感真挚而浓烈;又有理想主义的追求,追求生命存在的单纯之美,反抗并藐视功利化的世俗世界,有意识地远离社会现实热点,追求神性的精神品质,通过神性的光辉提升生命的诗意层次和境界‌;同时带有强烈的悲剧色彩和个性化的语言特征,这源于他对生命痛苦的深刻体验和对现实压力的反抗,表现出一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与挣扎‌,语言单纯、质朴、简练,饱含哲理。</p> <p class="ql-block">  海子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2001年4月28日与诗人郭路生(即食指)荣获中国文学最高奖项之一——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p> <p class="ql-block">  海子的诗歌手稿。</p> <p class="ql-block">  北大三剑客:海子、西川、骆一禾。</p> <p class="ql-block">  海子的诗歌创作主张。</p> <p class="ql-block">  海子的诗《日记》。</p> <p class="ql-block">  诗歌碑林。在纪念馆外的树林里,有一块块立着的石碑,海子的诗就一首首被分别刻在这些石碑上。诗歌碑林将诗歌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漫步在这片碑林中,仿佛能听到海子诗歌的回响,感受到他诗歌中的情感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  海子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p> <p class="ql-block">  还有少量席慕蓉、汪国真的诗。</p> <p class="ql-block">  海子诗歌陈列馆的对面,就是巴音河。此刻,夜幕已经降临,巴音河上正在上演音乐🎶喷泉灯光秀,一道道喷起的水柱与五彩的灯光、悦耳的音乐巧妙结合,把巴音河渲染得如梦似幻,令我们感觉到今夜的德令哈格外美丽。</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清晨,离开德令哈的时候,我们特意绕道郊外,看德令哈建起的光伏发电塔。</p> <p class="ql-block">  到德令哈,海子诗歌陈列馆是非去不可的。不过,现在的德令哈不再是海子笔下荒凉的德令哈,而是一个美丽、温馨、建有高科技设施的现代化德令哈,是人们心中诗与远方的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