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如其人——杨正本

金秋十月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杨正本师傅是我们军工厂的总工程师。他人如其名:行为端正,品行高尚,言行一致‌。他的正直让人敬佩,他用真诚和热情对待同事和朋友,他做人做事低调从不浮夸,用内心的力量守护着一方净土。如同山涧清泉,流淌不息,人品之美,令人敬佩。</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金秋十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峥大哥来电话,通知16号在双井轩小聚,我顺便问了一下都有谁呢?王峥大哥说:“都是50多年前军工厂的同事”。然后他说了几个人的名字。其中有我们原军工厂的总工杨正本师傅。王峥大哥说:“想安排车去接杨总,可是杨总说不用,他和夫人打车过来”。我一听,杨总还是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明天同事聚会中杨总年龄最大,已是“耄耋之人”。见过杨总的,不管是当年的同事还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会称杨总是一位老帅哥。一点都不像年近90岁的人。每次见面杨总不但给人的印象是和蔼可亲,而且,着装风格也是让人眼前一亮。他与年龄相同的人不一样。经常是西服领带穿着十个讲究,给人一种,特别精神又很舒服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说起杨总他姓杨名正本。和杨总接触多了,就会觉得他的名字就如其人。是个正直的人。他的正直不是那种表现在表面的东西,而是他能够让组织信任,能够让同事佩服。优秀的品质是来自他内心最根本的东西。他可以说从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勤奋好学的技术型人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青年才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厂里很多年轻人都知道有杨正本这个人,也知道他是负责技术的工程师,但了解他的人并不多。说起来其实也挺有意思的。那会儿,我还是车间的党支部书记,都和杨总不是十分熟悉,几乎都没有说过几句话。认识杨总还是要从军工厂写《厂志》开始。杨总作为当年的厂领导,自然是编委会的成员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厂志》中关于军工技术的回顾,近一万四千字的文章都是出自杨总工的笔下。内容丰富详尽,看后让人们又一次回到了那个年代,看到了军工厂的技术人员,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军用产品,他们所做出的贡献。杨总是1965年第一批进厂的技术干部。那时的他也是一个风华正茂,刚满30岁的年轻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杨总虽然人很年轻,但技术能力却是一流的人才。他始终不忘自己是党和人民培养出来的技术干部,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国家。他说:“自己上初中的时候享有助学金。考入华北工校也是公费。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市机械局技术科,组织为了让他尽快适应工作,安排他跟着工程師见习技术管理工作。让他在实习中把书本上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8年他刚刚23岁的时候,市机械局筹建北京自行车制造厂,领导就派他这个23岁的年轻人去挑大梁筹建新厂。他的本职工作是技术人员,他注重工作实践,先后在基层车间还干了两年车工。在北京齿轮制造厂,北京第四通用机械厂一直负责技术工作。在去军工厂之前,市局筹建北京量县刃具厂,他又是筹备新厂的成员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北京量具刃具厂,杨总担任过車间技术员、车间技术主任、厂技术科科长。1959年杨总在北京量具刃具厂(以下简称北量)入党。在该厂工作了八年。多岗位的工作实践让他不断增长才干。“北量”的工作十分精细。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建厂初期生产的产品都是精细的量具。像卡尺,千分尺,丝锥,板牙等之后才生产各种銑刀,钻头。后期开发新产品,如深度尺,万能角度尺,千分尺,偏摆检查仪,扭簧比较仪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杨总调到小三线军工厂,又是上级点名调动。那是1965年5月,杨总从“广交会”参观回来。厂领导找他谈话,让他交待工作奉上级指示,调他进山负责军工厂的技术工作。突然要离开工作了近九年的工厂,他心里没有一点准备。当时,他正在负责技术科齿轮综合检测仪的试制工作。心里还真的是舍不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对于军工厂的工作自己是否能胜任,心里也是忐忑不安,但是,国家需要组织决定不容犹豫。1965年的5月12日,他带着在厂里用惯了的桌椅背起行李,到山沟里的军工厂报到了。在军工厂他担任技术科长。负责建厂初期的产品试制研发工作。一年后,他被提拔为厂副总工程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杨总在军工厂的那些年,把自己积累的经验、技术知识、工作实践全部用在军工厂的技术开发、产品试制以及成批生产后的技术保障上。当年的第一批产品试制成功,是杨总和所有的技术人员,经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付出心血换来的。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杨总带领技术团队攻克一个一个技术难题,同全厂职工齐心协力,在进山几个月的时间,就产品试制成功,造出17支半自动步枪的合格产品,在嵖头山下打响了第一枪,庆祝试制成功的鞭炮响彻云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天,我想写一篇《造枪人》的文章,结果写了个开头就写不下去了。我虽然在前方车间工作多年,但是,对于枪上有多少零部件,加工需要多少道工序,需要多少模具都说不清楚。我就请教杨总。我知道杨总年事已高怕给他老人家添麻烦。在微信留言中说:如果很麻烦或者想不起来了,都没关系我只是想问问,想知道一支枪造出的完整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杨总看了我的留言后他说:“我有当年的工作笔记,等我翻出来告诉你”。没过两天杨总回复了。都是用相机拍下来的工作日记图片。那本工作日记都是手写的记录。枪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零部件的代号都记录在笔记本里。看着每一行数字,我仿佛看到杨总在工作之余挑灯夜战,仿佛看到他在生产第一线正在解决技术问题,又仿佛看见第一批试制成功的枪支,他站在职工中脸上洋溢着自豪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着杨总的工作日记,我的敬佩之心油然而生。这是多么珍贵的历史资料,这是一个军工技术人员一颗火热的心在跳跃。当我把想法发给杨总的时候。杨总是这样回复我的:我的工作日记既不珍贵也不是财富。只是技术资料和调研实践的记载,因我的水平低,记忆力又差,但责任重大,故须认真下笨功夫用笔记下来实习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我有生之年,我很珍惜,不舍扔掉它,当我不在后,它便是不值得他人一顾的东西,它将化为一缕青烟和灰烬!我经常想起,在军工厂的工具库里,有很多生产軍品的专用工具,刀量具,夹模具,车间有各种专用设备。这些在当时是珍贵的财富,是我们军工人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在我心里它们是一种特殊的工艺品,精度很高,阳光下闪闪发亮!可时过境迁,它却成了废物,只能回炉化为铁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了杨总的回复,我心情和杨总一样,复杂,可惜!痛心!这些宝贵的财富,这些当年留下来的资料,就要付诸东流,实在可惜啊。我认真的看着眼前一页一页的笔记,心里五味杂陈。数了数一支枪大大小小的零部件共106个。工艺装备标准刀具442种,专用刀具621种,标准量具453种,专用刀具2217种。加模具仪器1158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了杨总笔记我不仅知道了枪支的工艺工装设备,而且,详细的了解了我们生产的56式半自动步枪的各种性能。回忆军工厂的日子人们经常提起的是,加班加点、初建厂时的艰苦,很少有人说技术人员在做什么?军工厂不管是产品的试制成功,还是在二十年里生产了二十七万支半自动步枪,是技术人员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保证了产品质量。他们是真正的幕后英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杨总在回忆往事的时候,仍然非常谦虚地总结了自己在军工厂所做的工作。他说:“在军工厂工作了十九年,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在组织的领导下,团结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完成了“610”产品试制,创造了成批生产的条件,通过了转产鉴定;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的各项制度,确保了军工产品质量第一;组织关键工装技术攻关;提升了工装的自制能力;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完成了外事工作项目和援越任务。执行“军民结合”方针,开发了民用产品。在北京的小三线国防工业中自己做出了一定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民间有一句俗话:看一个人不是看他如何会说,而是要看他做事的态度。看一个人不能看表面,要看他骨子里面的东西。杨总就是一个从做事做人都能看到他是一个表里如一,做事认真严谨的人。他说的话是有一说一,从不带虚的东西。这就是他做人的根本。正如其名正本的含义:‌行为端正,品行高尚,言行一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杨总在军工厂十九年。在这十九年中他独身在山沟里工作,只能月休的时候回家几天。家里的所有事情都由夫人打理,孝敬老人照顾孩子都压在夫人狄大姐的身上。狄大姐也是一个职业女性,工程师的工作也是非常繁忙,但是,大姐全心全意支持丈夫的工作,从不因为家中的事情影响到丈夫的工作。大姐也是一个慈祥善良的人,杨总和狄大姐相濡以沫一辈子,过得是和谐美满。如今已经走过60多年的钻石婚姻,依然相爱如初,令人羡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杨总1983年12月调回北京与家人团聚。在离开军工厂27年的时候,杨总说:“我对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那个年代的同事、朋友、老师傅、和青年师傅们仍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常常在睡梦中回到那个激情澎湃的岁月,享受朝夕相处,互相支持,互倾情愫,一起快乐地工作和生活的情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杨总年事已高,他和夫人狄工大姐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杨总依然是平和乐观,热爱生活多才多艺。闲暇之余喜欢唱歌、拍照、吹葫芦丝。平和乐观的心态让他们夫妇二人幸福美满,成为快乐的老人。杨总是我们军工厂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是军工产品得以提升质量保证顺利通过军检,成为合格产品的护航人,杨总和所有的技术人员为军工厂做出贡献是功不可没。如今,这些技术人员都在哪里?过得怎么样?都一无所知。作为军工厂的后来人,衷心祝愿他们无论在哪里,都幸福、健康、平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金秋十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手机拍摄 部分老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金秋十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11/15</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