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县域中国万里行 》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七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青海 · 海南藏族自治州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离开了西宁市湟源县,向南行驶118公里1小时59分钟、我们来到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贵德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海南藏族自治州,简称海南州,青海省下辖地级行政区域,首府驻共和县;位于青海省东部,东与西宁市、海东市和黄南藏族自治州毗连,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接壤,南与果洛藏族自治州为邻,北隔青海湖与海北藏族自治州相望;境内地形以山地为主、四周环山、盆地居中、高原丘陵和河谷台地相间其中,地势起伏较大复杂多样,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州域面积4.45万平方千米,户籍人口47.03万人,常住人口45.0万人,下辖5个县,共计5个县级行政区域。海南州因地处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之南而得名,素有海藏通衢之称,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民族地区,是青藏高原的东门户、也是通往西藏和青南的交通要冲,具有很好的区位优势;海南州是青海省的一个重要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藏族是该地区的主体民族,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包括藏文、藏传佛教、绘画、雕塑等;海南州境内群山起伏、河流绵延、森林茂密,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有青海湖、日月山、倒淌河、龙羊峡水电站、河阴镇、神山古刹赛宗寺、伏俟古城、直亥雪山等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海南藏族自治州地境秦汉以前属羌戎地;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金城郡设河关县;汉平帝元始四年(4年)王莽设西海郡;东晋以后分别为前凉、后凉、北凉、吐谷浑管辖;建德五年(576年)北周收复黄河以南地区建廓州;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廓州为浇河郡;大业五年(609年)隋攻陷吐谷浑,新置河源、西海二郡;唐天宝十三年(754年)在黄河以南置浇河郡及宛秀军;至德元年(756年)地入吐蕃;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唃厮啰首领溪巴温据今贵德,建溪哥城;大观二年(1108年)宋军收复溪哥城,改建积石军;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今海南东南部地区归金管辖;元至元八年(1271)于今贵德设贵德州;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贵德州归陕西行中书省河州路管辖;明洪武三年(1370年)将贵德州改为归德州,今海南其他地区属朵甘都司答思麻万户府和必里千户所管辖;清顺治六年(1649年)在今贵德县设归德所;雍正二年(1724年)今贵德黄河以北地区归西宁县管辖,并在今贵德设钦差总理蒙古番子事务大臣公署;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归德为贵德,并改设为县;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置贵德厅;民国二年(1913年)改贵德厅为县,归甘肃省西宁道管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同德县;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青海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辖同德县、南屏设治局、河曲设治局等;1949年9月18日贵德县解放,共和县、兴海县、同德县也相继解放;1953年3月成立贵南县人民政府;1953年12月6日海南藏族自治区成立,辖贵德、共和、同德、兴海、贵南5县;1955年7月海南藏族自治区更名为海南藏族自治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海南藏族自治州有青海湖、日月山、倒淌河、龙羊峡水电站、河阴镇、神山古刹赛宗寺、伏俟古城、同德河北林场、直亥雪山、橡皮山、伏俟城、甲乙寺院、倒淌河、嘛呢石山、德吉滩、北山湾曲沟度假村、委曲沟度假村、龙羊峡、南海殿、珍珠寺、文昌宫、兴海赛宗寺、阿什贡丹霞地貌、德吉温泉、直亥旅游景区、同德石藏景区、贵德国家地质公园阿什贡七彩峰丛景区、拉脊山、贵德古城、青海贵德黄河清国家湿地公园、南山观景台、龙羊峡生态旅游度假区、河西文昌庙、赛宗寺、黄河奇石苑、龙羊湖景区、黑马河镇观日之城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石锅鸡、麻食儿、西城牛排、杂碎汤、酿皮、羊肉泡馍、青海湖烤全羊、酸辣里脊、白条手抓羊肉、青海土火锅、青海湖畔清水牦牛排、海南州糌粑、手抓羊肉、牦牛肉干、酸奶、酥油茶、青稞酒、羊肠面、青海寸寸儿、清汤羊肚、地皮菜、藏族酸奶、贵德软儿梨、贵德长把梨、醪糟、贵德辣椒、贵德蜂蜜、兴海牦牛肉、加什科羊肉、贵南黑藏羊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 我们的《县域中国万里行》线上神游海南藏族自治州段、将从贵德县开始,经贵南县、同德县、兴海县,在共和县结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贵德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的《县域中国万里行》线上神游海南藏族自治州段、就从贵德县开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贵德县,海南藏族自治州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青海省东部、海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东与化隆、尖扎县相邻,南与同仁、泽库县接壤,西与贵南、共和县毗连,北与湟源、湟中两县交界;地处黄河上游龙羊峡与李家峡之间,全境沟壑纵横、山川相间,呈现多级河流阶地和盆地丘陵地貌,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形成四山环抱的河谷盆地,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县域面积3600平方千米,户籍人口</b><b>11.20万人</b><b style="font-size:18px;">,常住人口10.56万人,下辖4个镇、3个乡。贵德县的名字来源于藏语归德,意为绸缎拧成的过河索绳,古代黄河上没有桥梁,人们使用山羊皮筏子过河,在黄河两岸拉了一条用牛毛拧成的粗绳作为路标,绳子上还系有五颜六色的绸缎经幡和哈达,从远处看像一条绸缎拧成的绳索,因此被称为归德,清朝乾隆年间改为贵德,意为以德为贵,强调道德和秩序的重要性;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唐蕃古道在境内交错延伸,是当年沟通中原与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境内在西汉神爵二年开辟了河关县(今贵德县)至金城(兰州)驿道、东汉建初二年开辟了从临羌至归义(今尕让)城驿道、魏晋南北朝时土谷浑开辟了贵德至河州驿道、清乾隆三年开辟了贵德至西宁驿道;贵德县境素有高原小江南、梨都之乡和省会西宁市后花园之美誉;入选了中国最美县域、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2020年4月21日退出贫困县序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贵德县地境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们在这片热土上耕耘放牧繁衍生息;西汉属金城(兰州)郡河关县管辖;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年)设浇河郡;唐武德二年(619年)改浇河郡为廓州;南宋宝祐元年(1253年)蒙古灭金后在河州(今甘肃临夏)设置吐蕃宣慰使都元帅府,置贵德州宣慰司,贵德地名首次出现;元至元八年(1271年)正式设贵德州,属陕西行省河州路;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贵德州为归德州;洪武八年(1375年)改归德州为归德守御千户所,隶临洮府河州卫;清初归德守御千户所隶于陕西都司河州卫,雍正四年裁河州卫,遂隶于临洮府;乾隆三年(1738年)归德所由临洮府改隶西宁府;乾隆五十六年(1761年)归德复改为贵德厅,设抚番同知;民国二年(1913年)贵德厅改为贵德县,隶属甘肃省西宁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青海建省,贵德隶属青海省;1949年9月18日贵德县解放;1953年12月海南藏族自治区成立、后改为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由属省改归州属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贵德县有贵德国家地质公园、贵德黄河清国家湿地公园、</b><b>美地花田景区、千姿湖、拉脊山、贵德古城、贵德黄河大桥、贵德黄河风景名胜区、贵德梨花谷、黄河丹霞地质博物馆、阿什贡七彩峰丛景区、中华福运轮、水车广场南海殿、珍珠寺、贵德玉皇阁、河西文昌庙、贵德清真寺、乜那寺、查达长佛寺、南海观音、塔庄寺、石峡飞瀑、丹霞千佛、河滨翠珠、遗珠献佛、长虹卧波、梨花堆雪、虎台揽春、文昌仙阁等旅游景区景点;</b><b style="font-size:18px;">还有贵德手工面片、贵德牛肉面、贵德杂碎、贵德酿皮、爆焖羊羔肉、红烧肉、清汤牛排、拌沙葱、烤羊肠、凉拌羊排、狗浇尿油饼、草原风情羊头、石锅鱼、葱饼、梨宴、手工面片、牛肉面、羊肠面、杂碎、老酸奶、酿皮、烤羊肉、炕锅、青稞馍馍、自制酸奶、甜醅等特色小吃美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贵南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贵德县向西南行驶143公里2小时15分钟、我们来到贵南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贵南县,海南藏族自治州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青海省东北部、西倾山与黄河之间,东与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为邻,南与本州同德县、西与兴海县和共和县、北与贵德县接壤;地处祁连山边缘至昆仑山的过渡地带,属于柴达木地块的东延部分·共和盆地,境内南部高山连绵、挺拔高耸,中部为高原滩地、地势开阔平坦,北部拉西瓦黄河边是境内最低点,山地、滩地、谷地错落分布是贵南地势的特点,山地宜牧、谷地宜农、台地可农可牧,构成了贵南县半农半牧的经济格局,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县域面积6649.7平方千米,户籍人口8.12万人,常住人口7.18万人,下辖3个镇、3个乡。1953年青海省将贵德县的南部牧区以及同德县的鲁仓、汪什科部落和茫巴夏地区划出,组成贵南县,因地居贵德县南部而得名;贵南境内有大小7条河流,属黄河水系,黄河自县西北居布林地区向东北方向沿边流过,蜿蜒140公里,在这里矗立着一个名为黄河龙头的水电站,即龙羊峡水电站,龙羊系藏语,龙为沟谷意、羊为峻崖意,即峻崖深谷之意;贵南县入选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会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名单;2019年5月退出贫困县序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贵南县地境公元三世纪末期羌人各部归属吐谷浑王国;秦汉时为烧当等羌人牧地;东晋十六国时称为沙州;南朝宋齐梁朝则正式称吐谷浑为河南王国;隋大业五年(609年)隋军击败吐谷浑后为赤水县辖地;唐时曾为吐蕃控制地区,天宝十二年(753年)在今贵德设浇河郡,今贵南为其辖地,唐在境内龙羊峡口一带设金天军、在今过马营一带设武宁军、在今沙沟一带设威胜军;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属唃厮啰政权辖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后又为金所占;南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金将今贵南地割让给西夏10年;南宋理宗宝佑元年(蒙古蒙哥汗三年,公元1253年)蒙古帝国在河州(今甘肃临夏)设置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下辖西宁、积石、贵德三州,今贵南地区属贵德州管辖;明洪武八年(1375年)将元贵德州改置为归德守御千户所,今贵南亦为其辖地;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贵德所改为贵德厅,隶西宁府,今贵南仍属贵德厅管辖;民国二年(1913年)在今贵南设置鲁仓行政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在鲁仓、茫拉一带设南屏设治局,后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撤销;建国后1953年3月将贵德二区所属牧区过马营、日安、鲁仓与三区常牧划出,组成鲁仓工委;同年7月15日从贵德县析置贵南县,直属青海省人民政府;同年12月6日成立海南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州)贵南为海南州属五县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贵南县有陀乐寺、贵南直亥风景名胜区、塔秀寺、鲁仓寺、卡约文化遗址、环木格滩生态圈、塔秀草原、陀乐寺、清除沟、穆格滩南坎沿遗址、野狐峡、沙沟美人谷、阿铁寺、贵南茫曲国家湿地公园、黄沙头国家沙漠公园、塔秀乡、泽玛旅游景区、三角滩万亩油菜花海、翡翠湖、龙羊峡水库、黄河第一桥、阿尼玛卿神山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黑藏羊肉、牦牛肉、蕨麻米饭、夏夏、石焖烤全羊、羊肉手抓、焜锅馍馍、糌粑、锅盔、贵南花馍馍、爆焖羊羔肉、贵南油菜花蜂蜜、松鼠湟鱼、甜醅、豆面散饭、贵南全羊宴、焜锅、油香、手抓羊肉、酸奶、尕油焜锅等特色小吃美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同德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贵南县向西南行驶84公里1小时28分钟、我们来到同德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同德县,海南藏族自治州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东与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接壤,南隔黄河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相望,西与兴海县相邻,北与贵南县毗邻;地处青海高原东北部、黄河九曲十八弯的第二个弯曲部,东南高、西北低、中部平坦,为滩地草原,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县域面积4652.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63万人,常住人口6.02万人,下辖2个镇、3个乡。同德县的名字来源于1935年马步芳为了加强对青海南部边远牧区的统治,在拉加寺设立县治,取名为同德,意为边民同服中央德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同德的含义被新释为同心同德;同德县地处三州五县交界处,是一个藏族聚居区,该地区历来是进出青南地区的交通要道和商道,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同德县又称宗日文化之乡,以古老黄河为人文背景、以闻名中外的宗日文化为基调,宗日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宗日遗址,宗日遗址位于同德县巴沟乡团结村附近,是黄河上游发现较早、面积最大、内涵极为丰富的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2004年同德县被列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在黄河上游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中有着重要作用;2017年10月退出贫困县序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同德县地境先秦为西羌地;汉末为赐支河曲烧当羌居住地;西晋永嘉末年(公元313年)为吐谷浑活动地;隋属河源郡赤水县;唐龙朔三年(663年)地入吐蕃,并置独山军与唐抗衡;五代至宋时仍为吐蕃脱思麻管辖;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隶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归必里卫万户府节制;明洪武六年(1373年)属朶甘行都指挥使司赞善王封地,由答思麻万户府管辖;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后成为蒙古贵族固始汗和硕特牧地;清雍正三年(1725年)朝廷将青海蒙古各部划为二十九族,今同德为和硕特南左中旗,以蒙古牧民为主蒙藏杂居,其后蒙古族有的移牧别地、有的被藏化,后又由甘南、川北等地迁来部分藏族牧民;清末又从尖扎、化隆迁来部分藏族牧民,民族遂以藏族为主;民国二年(1913年)改置贵德县,同德属之;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由贵德县析置同德县,县府驻拉加寺;1949年10月6日同德县和平解放后成立同德藏族自治区,隶青海省人民政府;1953年改设同德县,隶海南藏族自治区;1959年划归果洛藏族自治区管辖;1962年复归海南藏族自治州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同德县有石藏丹霞、斗后宗古城、兔儿滩遗址、斗后索古城遗址、南巴滩草原、同德河北森林、斗后言遗址、唐乙改遗址、石藏寺、拉加寺、赛力亥寺、拉加大峡谷、德阳大峡谷、班多黄河大峡谷、秀麻天然林区、宗日遗址、石藏文化旅游区、长平公园、同德尕海滩、宗喀巴文化遗址、同德高原牧场、宗喀巴大师纪念馆、同德县博物馆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糌粑、酥油、牛羊肉、奶酪、牦牛肉、青海酿皮、青海老酸奶、手抓羊肉、青稞饼、狗浇尿、炮仗面、尕面片、牦牛大骨汤、青海土火锅、清真马帮菜、青海烤全羊、坑锅羊排、青海老八盘、青海三烧、青海白条手抓、牦牛肉干、回民花花等特色美食小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兴海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同德县向西北行驶81公里1小时12分钟、我们来到兴海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兴海县,海南藏族自治州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东部、青海省西南部、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核心区,东临黄河与贵南县、同德县相望,西邻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南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玛多县毗邻,北与共和县接壤;地形复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部高山峻岭、南部山峦叠嶂、东北部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地貌特征多样,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牧场等多种地貌,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县域面积1.21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4 万人,常住人口7.63 万人,下辖3个镇、4个乡。兴海县是藏族人民的聚居地,藏族占总人口的77.89%,藏族自称博巴,意为农业人群,是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一个农业部落,两汉时属于西羌人的一支,7世纪赞普松赞干布建立王朝,唐宋称其为吐蕃,直到康熙年间才称西藏,藏族称谓亦由此而来,藏族有自已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方、安多三种方言;兴海县入选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名单;2019年5月15日退出贫困县序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兴海县地境秦皇之前为戎羌地;西汉汉平帝元始四年在青海湖地区设置西海郡;西晋永嘉年间(307—312)原居辽东鲜卑族吐谷浑西迁,在兴海县大河坝流域建政,兴海为吐谷浑王辖地;隋大业五年(649)炀帝亲驾青海击败吐谷浑王国,在兴海设置河源郡;自吐蕃于贞观八年初派使与唐联姻,文成公主进藏时曾在此驻足,开辟了唐蕃古道,并在兴海县大河坝黄清河畔设那录驿,唐蕃古道上的暖泉驿(清代称哈隆马索)今兴海县境内温泉点,唐时称为列漠海为今兴海温泉的苦海;唐咸亨元年(670)兴海地区又隶属吐蕃王国;宋时兴海为嘶罗地方政权属地;元代时为甘肃河州辖区;明为尕甘都司下属答转思麻万府辖地;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为贵德厅抚蕃同知管辖;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省政府成立,兴海为共和县辖地;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由共和析置大河坝设置局;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大河坝设置局升格为兴海县;194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兴海;建国后1950年6月兴海县人民政府成立;1952年隶属海南藏族自治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兴海县有赛宗寺、赛宗山、黄河峡谷、苦海滩、中铁原始森林、河卡草原、羊曲遗址、文成公主沐浴处温泉、兴海满丈草原、子科滩、积石山、兴海永春、兴海森林公园、玛沁雪山、塔拉滩、沃门瀑布等旅游景区景点;还有尕晋娃羊肠面、拜家酿皮、古城木桥牛肉面、马尔沙牛杂、尕张娃烤肉、冒汤、杂碎汤、青海三烧、狗浇尿、清蒸牛蹄筋、酥油茶、酥肉、糌粑、酸菜鱼、炕锅羊肉、青稞酸奶、手抓羊肉、干炒面片、曲拉、兴海牦牛肉等美食小吃特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共和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离开兴海县,向东北行驶127公里2小时、就到了我们《县域中国万里行》线上神游海南藏族自治州段的最后一站 —— 共和县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共和县,海南藏族自治州下辖县级行政区域;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海南藏族自治州北部、青藏高原东北缘,北靠青海湖,南临黄河,东以日月山与东部农业区为界,西与青南藏区毗连,四周与湟源县、贵德县、贵南县、兴海县、都兰县、乌兰县、天峻县、刚察县、海晏县9个县相邻;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青海湖之南,北部是日月山隆起带及青海湖盆地、中部是青海南山及山南侧的共和盆地、南部是鄂拉山区和黄河谷地,地形以高原为主,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县域面积17209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3.25万人,常住人口13.34万人,下辖7个镇、4个乡。共和县是青藏高原的东门户,素有青藏咽喉之称,同时共和县也是丝绸之路南线的主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是羌中道、唐蕃古道等重要通道的必经之地;是青海藏区人口较多、地域辽阔、畜牧业经济比重较大的一个县,在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地位;历史上的羌中道、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跨越县境,唐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经过的日月山、高原明珠青海湖、万里黄河第一坝龙羊峡水电站就在境内;共和县入选了中国最美县域、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名单;2020年4月退出贫困县序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共和县地境早在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周秦时羌族部落以青海湖为中心,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西汉末年王莽秉政,以金钱财物利诱羌人献西海(今青海湖)之地;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设置西海郡,治龙夷,又名龙耆,辖今共和县地区;新莽地皇四年(23年)王莽政权垮台,西海郡废,共和复归羌人;其后历隶乙弗勿敌国、西秦王朝、吐谷浑(曾建都于伏俟城);隋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亲征击败吐谷浑,置河源郡与西海郡,今共和地分属属河源郡远化县、西海郡宣德县;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唐军击败吐谷浑王国,成为唐帝国的藩属;咸亨元年(670年)吐谷浑亡国,共和全境陷入吐蕃;宋代共和地区为河湟吐蕃唃厮啰政权辖地,一度曾为宋积石军辖地;元代共和大部地区为吐蕃等处招讨司贵德州地;明代,共和南部地区属必里卫、北属西海蒙古;清雍正三年(1725年)编青海蒙古为二十九旗,共和西部地区为和硕特西后旗牧地、中西部为南右末旗牧地、东部地区为辉特部南旗牧地;民国三年至十七年(1914-1928)共和归蒙番宣慰使管辖;民国十八年(1929年)7月11日在曲沟成立共和县,取五族共和之意;1949年9月27日共和县成立人民政府,直属青海省人民政府;1953年海南藏族自治区成立后隶属自治区;1955年自治区改为自治州,共和县为州属五县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来到共和县,在游览了日月山、青海湖、龙羊峡水电站、吐谷浑故都·伏俟城、唐蕃古道的必经之路·倒淌河、青海湖二郎剑景区、元者寺、倒淌河嘛呢石、龙羊峡生态旅游度假区、黑马河班禅拉泽观看日出景点、橡皮山、甲乙寺、恰恰湾沙滩旅游度假村、龙羊新村、最佳日出旅游景区、龙羊峡土林景区、唐蕃石经城风景区、青海湖最美油菜花、尕日拉寺、小泊湖湿地等旅游景区景点;品尝了青海湖烤全羊、酸辣里脊、白条手抓羊肉、青海土火锅、青海湖清水牦牛排、青海湖草原野生黄蘑菇、手工酸奶、散称青稞酒、阿里汗手抓面食、青海三烧、羊肉汤、羊肠面、羊杂汤、牛肉面、牦牛壮骨汤、手抓羊肉、砖包城、甜醅、牛奶鸡蛋醪糟、尕面片、羊肉炕锅、雪山奶饼、葱爆牛肉、干煸羊肠、清蒸牛蹄筋、青海熬饭等特色美食小吃后,我们的《县域中国万里行》就结束了在海南藏族自治州5个县级行政区域的线上神游,下一站将去往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