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性是什么,就是人一生下来就会,一生都难以改变的行为。好逸恶劳、趋利避害、喜新厌旧等等,都是人性。人性是有规律的,一般来说,做符合人性的事,就很容易成事。</p><p class="ql-block">所以,聪明人都会研究人性,并善于利用人性做事情;也有一些人看似聪明,却在做一些挑战人性的事情,最后只能功败垂成。</p> <p class="ql-block">比如说晁错,同样是削藩,晁错把这件事搞成了明抢,彻底激化了皇帝和诸侯王的矛盾,最终导致了“七国之乱”。晁错不仅“衣朝衣斩东市”,还连累全家被杀。</p><p class="ql-block">主父偃却通过推恩令,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兵不血刃地解决了诸侯王做大的问题。推恩令的顺利推行,无外乎其他,只是顺应了人性而已。</p> <p class="ql-block">在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只有正妻的长子才有继承资格。诸侯王通常又很能生儿子,其他嫡子和庶子虽然同样是亲生骨肉,却继承不到父亲的任何资源,他们其实是非常有危机感的,相互之间的斗争也很激烈,这也让诸侯王们很头疼。</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主父偃的推恩令诞生了。“推恩”中的“恩”是“爱”的意思,“推恩”就是说诸侯王可以把自己作为父亲对嫡长子的爱分一些给其他儿子,使每个儿子都得到父亲的土地、财富。</p> <p class="ql-block">这个政策简直是历史上最大的阳谋。诸侯王也知道皇帝要削藩,可偏偏挑不出任何毛病,因为他给了你选择权,关键是你还是乖乖地往他给你挖的坑里走。</p><p class="ql-block">皇帝并没有强行削藩,也没有把诸侯国的土地抢回中央政府。这项政策和诏书完全是温情脉脉的口气,诸侯王们想推恩也行,不想推恩也行,各凭自愿。</p> <p class="ql-block">主父偃让刘彻大大方方地把主动权交给诸侯王。这个小小的改变,不经意间就把矛盾转嫁了。皇帝绝没有把诸侯国的土地收归郡县的意思,诸侯王要不要推恩,大可以一家父子兄弟关起门来好好商量。</p><p class="ql-block">如果有哪个诸侯王执意遵循传统,死守着嫡长子继承制,那也没关系,朝廷绝不强制。这样一来,推恩令就占据了道德制高点,谁也不能说汉武帝笑里藏刀。这相当于打着爱的旗号瓦解了诸侯国的实力。大家对皇帝只有感恩,谁都挑不出毛病。</p> <p class="ql-block">这个政策唯一不开心的可能就是嫡长子了。不过,这不重要,反正他的父母和兄弟们都开心,他一人不开心也掀不起多大浪花。</p><p class="ql-block">在这项政策的整条利益链上,多数人都和皇帝一条心。嫡长子如果心生不满,用不着皇帝做什么,他的兄弟们就会在第一时间扑上来撕咬他。</p> <p class="ql-block">汉武帝最后还加码了一下,若诸侯王若愿意推恩,把土地分给嫡长子以外的儿子,可以呈报朝廷,皇帝会亲自确定他们的爵位名称,而且,朝廷还会有配套政策,那些率先落实推恩令的诸侯王会受到大张旗鼓的表彰。</p><p class="ql-block">因为这个加码政策,即使有一些老顽固,不肯遵行推恩令,这样人注定也会被三妻四妾天天软磨硬泡,被其他儿子各种敲打。你不推恩,家里非闹翻了不可。他们可不管祖宗的基业会不会毁于一旦。</p> <p class="ql-block">推恩令起到的作用相当于“助推”——它充分顺应了人的天性,只是在天性的方向上稍稍施加了一点力。推恩令的本质虽然还是削藩,但实施削落的人不再是皇帝本人。</p> <p class="ql-block">因为推恩令,两三代人的工夫,诸侯国越分越碎。西汉后期,就算一群诸侯王联合起来,也不可能再跟中央抗衡了。推恩令对人性的体察已经到了细思极恐的地步,主父偃也因为这项政策被载入史册。</p><p class="ql-block">其实,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及答案,都隐藏在人性里。时代在不断改变,但人性却始终不变。谋局不过人心,处事无非人性,洞察人性,看清规律,做起事来一定会驾轻就熟,无往而不利!</p> <p class="ql-block">美友们您对“顺着人性做事,没有做不成的!”怎样看?用您的好文采写写吧!欢迎来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