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应用能力,定南县第一小学六(2)班立足于新课标要求,深研教材,围绕“生活中的负数”这一单元的整体学习,开展了以“寻找生活中的负数”为主题的数学实践活动。把数学实践活动作为有效的载体,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大的空间。</p> <ul><li>课标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将本课安排在“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中,要求面对现实背景,综合运用数学和其它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具体的目标是通过归纳、比较了解负数,体验负数在具体情景中的实际意义。负数的学习,让数的领域第1次扩充,由数的绝对性延伸到数的相对性。</li><li>主题“如何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是《新课标》第三学段的第一个主题,根据大单元教学思路,我将主题内容划分为3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具体内容是让学生经历寻找、表达、应用、分享4个活动,感悟负数可以表示与正数相反意义的量,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感。</li><li>数学的眼光:结合生活实例,了解负数的产生背景,能在生活中寻找相反意义的量,感悟负数和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li><li>数学的思维:理解正负数的实际意义,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感。</li><li>数学的语言:经历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会正确的读写正负数,会用负数描绘现实生活,体验学习的快乐。</li></ul> “找”数学 <p class="ql-block"> 通过寻找,同学们发现生活中负数很常见。天气预报中会看到负数,高楼电梯按键上有负数,妈妈的微信收支账单出现负数,小店收支记录簿里见过负数……学生通过寻找生活中的负数,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他们亲身体会负数的优越性,亲身经历符号化、数学化的过程。</p> “说数学” “上”数学 “探”数学” <p class="ql-block">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负数了实际意义,知道了负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借此机会我们一起来到定南农商银行一起探寻生活中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 银行账户的余额银行账户的余额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关注的内容,它反映了我们的财务状况。无论是个人账户还是企业账户,余额都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当我们的账户里有足够的资金时,余额是正数,表示资产超过了负债。这意味着我们有一定的可支配收入和储蓄,可以满足消费需求,并且有能力偿还债务。正数余额给我们带来了安全感和财务稳定感,让我们可以放心地进行日常消费和投资。</p> “用”数学 “画”数学 <p class="ql-block"> 课上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后动手记录数据,学生在很多地方看到了负数的影子:小尺上,温度计上,手机上的气温……学生通过寻找生活中的负数,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他们亲身体会负数的优越性,亲身经历符号化、数学化的过程。新颖、美观的手抄报真是让人眼前一亮!</p> <p class="ql-block">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学生体会到了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多变的负数被学生们的火眼金睛“捕捉”到了纸上,学生亲身经历符号化,数学化的过程,对于负数的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通过此次数学微项目学习活动,学生们更强烈地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同时,他们也在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过程中提升了调查研究、系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