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立冬已经半个月了,今年的秋天来得晩,以至于冬天来时它还没离场的准备。11月已经走过一半,只有浅淡的微寒。即使在清晨或傍晚,也没能有明显的冬意。</p> <p class="ql-block">前几天老同学刘邦胜从上海回来了,同学们在县城欢聚了两天。今日邦胜约好姚先生回家办正事,早上我和黄梅一起陪老同学邦胜去他老家庙沟,因为穿的厚实,走在凤暴岭梁后背发热,几道大湾开始晕车,我们停下车来看风景。大山顶没有雨却有雾和清泠的空气,深呼吸有泥土和树叶混合的气息。树枝上仍有或黄或红的树叶,在风中摇摆着身体,像是要保留最后的生机,黯淡清瘦的树影中有晶莹的雨滴,倾诉着几分萧瑟和寂静。隧道打通后,很少人走这条路,因此路上几乎没有遇见通行的车辆。</p> <p class="ql-block"> 我们站在古道岭寨门照了张合影,<span style="font-size:18px;">30年的同学情,无论何时同学们在一起就有一份亲人般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 山道七拐八弯,没走多久又有点晕车,不得不在路边再次停歇,路过栾树,我站在秋色残存里仰望它的明白,它的枝头有苍翠的绿,也有空寂的枯萎。它华丽的花裙仍有灿然的痕迹,如今也慢慢褪色苍穹。它不断地仰首,却不得不俯身,从衰落和腐败的枝叶里,寻找那些青春岁月,和曾经的自己。</p><p class="ql-block">其实,我们都是过客。所以不要问,站在风里的是我还是栾树?千童沟隧道打通,以后这条路上更会是人迹旱少,人总是在经历千帆,纷飞孤寂时,才会回归自己,才会思考,才会释然。</p> <p class="ql-block">沿龙凤沟峡奔腾的一匹龙山往沟脚下走,行至溪流出口处,山谷幽静,鸟语清脆,令人神清气爽。转过几道山弯,秀丽的山峰下,突兀的整块石凸上,茂密竹林怀抱一院古朴瓦屋,就是邦胜的家。</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到他家的时候,他姐姐已经做好了午饭上桌,他母亲八十多岁了,是一个勤劳善良的老人,见到我们的到来,虽然行动不便,却又着急忙活的要倒水找水果招待客人,我们只能是抢着做,尽量不让老人受麻烦。</p> <p class="ql-block">吃过午饭,邦胜和姚先生办正事,我和黄梅帮忙做下午饭,她剥虾,我削冬瓜,萝卜洗了擦成丝,豆腐切丁用油慢慢煎上,我喜欢两面煎的发黄,面上焦脆内里柔软。再炒了芋粉腊肉四个热菜,放了家里剩下的两指宽的洋葱末,放了点粉丝调味后,一起翻炒。</p> <p class="ql-block">她姐姐炖了猪脚加上冬瓜的清甜如同山间的清泉,在味蕾上跳跃,带来清爽之感。豆腐软嫩,豆香悠悠,似一层细腻的纱,包裹着味蕾。鸡蛋碎带着独有的焦香和醇厚,浓郁得恰到好处,丰富了口感的层次。芋粉腊肉粉滑溜溜的,吸收了其他食材的味道,又带着自身淡淡的糯香,在咀嚼间增加了一种别样的趣味。这些食材相互交织、融合,既有清爽宜人的气息,又有香浓醇厚的韵味,能看出来今天的主角姚先生每吃一口都能感受到农家美食带来的温暖与满足。</p> <p class="ql-block">吃罢饭,安顿姚先生歇一会儿,我们一起去他家东头的路上走走,</p><p class="ql-block">能感觉到老同学邦胜常年在外,走在家乡的小路上,都是亲切的。</p><p class="ql-block"> 天色不早了,我建议得返回了,我们一行五人又开着车从古道隧道返回,隔着玻璃窗我能听到起风的声音,如鹤唳如强劲的生命,冬意浓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都很疲惫的回到家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