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云台山、大禹山防御工事再探

崔厚民

<p class="ql-block">  再过几天,12月8日是抗战镇江沦陷日,当年镇江军民也曾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至今镇江仍遗留的一些防御工事,但它们哪些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镇江要塞建造的?哪些又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长江防线建筑的?简单地肯定和否定都是不对的。为此笔者五年前对本市的江防遗迹进行了寻访,今在热心文史爱好者的帮助下,日前又探秘了两座碉堡,特做本《美篇》,以飨文史好友。</p> <p class="ql-block"> 一,云台山碉堡</p> <p class="ql-block">  云台山位于镇江城区西北,古称蒜山,壁立长江南岸,千年京口古渡位其山麓,古时与金山隔江对峙,山上曾有银山寺,故又名银山。南涨北陷使古渡上岸并与金山陆路相连。西津渡因其悠久的历史,珍贵的遗存,深重的文化积淀,已成为镇江历史的”文脉”,国家4A风景名胜区。云台山高68米,为沉积岩构造,部分黄土复盖,自三国至明代为军事要地。</p> <p class="ql-block">  云台山有一处未列入镇江文保的江防遗迹,五年前,为寻找此江防遗存曾上此山探究,未果。今在本市文史好友张鹏热心指点下,终于如愿。此图为云台山西北端的小山包,碉堡即在其坡上,此照在云台山路与小码头路交汇处拍摄。</p> <p class="ql-block">  从西津渡小码头街西南向看此山包</p> <p class="ql-block">  原小铁路口江边站房,一座民国时期建造的不规则五面体楼房,现为“市历史建筑”,碉堡所处山包就位于它的对面。</p> <p class="ql-block">  小码头街,云台山北门,新修的云台阁登山大道,碉堡位于道路一侧的山坡上。</p> <p class="ql-block"> 山道旁裸露的灰岩山体</p> <p class="ql-block">  几经周折,曲径通幽,山坡上,茂密的树林丛中,发现该碉堡已被山石掩埋大部,仅存前部、右侧和顶部可见。</p> <p class="ql-block">  该碉堡钢筋混凝土构建,碉堡前部有一射孔。</p> <p class="ql-block">  射孔正面外口长1.6米,高0.5米,内口长0.8米,高0.3米,内口至外口斜边长1.10米,呈向下喇叭口型。射孔正面墙体厚度0.98米,近一米的钢筋混凝土,在那个年代是完全可以防御各类炮弹的。</p> <p class="ql-block">  碉堡西侧(右侧)可见顶部坡水斜面。</p> <p class="ql-block">  该碉堡进出口应在背面,现为山石掩埋。</p> <p class="ql-block">  碉堡顶部,尚未被山石复盖,请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顶部坡水斜面前沿设计的水糟,雨水不从射孔正面泻下。</p> <p class="ql-block">  碉堡顶部东侧,己与大树连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碉堡右侧后山体,裸露的风化灰岩。</p> <p class="ql-block">  该碉堡三视图大致尺寸</p> <p class="ql-block">  站在顶部测方位,该碉堡近正北向,标高24.4米。</p> <p class="ql-block">  手机百度地图定位碉堡所在位置</p> <p class="ql-block">  1931年,民国绘制的《江苏省省会全图》,此图标有比例尺:一万分之一,据此可测得该碉堡(红点处)距江边不到300米,重机枪有效射程为1000米。</p> <p class="ql-block">  1947年,镇江地图局部,江岸变化不大。 </p> <p class="ql-block">  2000年,镇江城区地图,南涨北陷,长江改道,征润州南扩,原来的江岸已变迁,崛起了新地一一新河西岸等。</p> <p class="ql-block">  如今碉堡的前方已被茂密的树林遮挡,看不到射界。 </p> <p class="ql-block">  正面偏右下方,可见原市第二人民医院建筑群,该院建于1929年,现已整体搬迁南徐新城团山路,又名“镇江中西医结合医院”。</p> <p class="ql-block">  该图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好友张鹏拍摄的云台山该碉堡,五年前张鹏曾陪同我一起到经过滑坡整治改造的山上找寻本碉堡,遺憾未找到,以为拆除了,这次终于找到了,碉堡周围树木更多更茂密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北固山东麓的江防碉堡(1一3),北固山西麓的碉堡(4,张鹏拍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现已为山石掩盖,并被围挡在观音洞院墙内。</p> <p class="ql-block">  这是象山西麓崖壁上的碉堡(1一4)</p> <p class="ql-block"> 二,大禹山碉堡</p> <p class="ql-block">  多年来,大禹山碉堡从未见诸过本市各类文献资科和报端,更无图片影像,实为遗憾!</p><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探究大禹山碉堡,今天在文保志愿者张鹏、网名“龙化石”先生及镇江民间”百事通”曹先生、市报社方良龙记者等朋友的陪同下再探大禹山东麓的碉堡。</p><p class="ql-block"> 有“龙化石”的热心带路,不费周折即来到碉堡前,碉堡已被藤蔓爬满,幸张鹏随身带有果树剪,剪开方见碉堡面目。</p> <p class="ql-block">  经年累月,碉堡正面,射孔早已被人为封闭,射孔以下已被山土掩埋。</p><p class="ql-block"> 尺量:正面宽约5米多,射孔上距顶0.7米,侧面长约3米5,后侧高约2米5,后侧门1.8x1米,因水泥封住正面射孔尺寸无法确定。</p> <p class="ql-block">  从坡上俯看碉堡</p> <p class="ql-block">  碉堡后面</p> <p class="ql-block">  碉堡内部可见部分</p> <p class="ql-block">  正面前方射孔全被封闭</p> <p class="ql-block">  测该碉堡正面射孔东南向,这也是我今天探访该碉堡的目的,射孔向着东南,应该可以说明它是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建筑的镇江要塞的防御工事,如果只对长江,射孔应朝东方向,现对东南主要应对镇澄线方向的来犯之敌。据文史资料记载1937年12月的镇江保卫战,大禹山曾发生过激烈战斗,早年人们在山上还能看到战壕等战争遗迹。</p> <p class="ql-block">  碉堡所在位置,找不到可对照的民国地图,当时碉堡距长江多少米?</p> <p class="ql-block">  《镇江市京口军事志》大禹山位置地图</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大禹山北麓另一座碉堡的目前情况,比起五年前发现时,因树丛和掩土己无法看清其面目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本人2019年在大禹山发现该碉堡时照片,它位于大禹山北坡。</p> <p class="ql-block"> 该碉堡后侧</p> <p class="ql-block">  该碉堡内情况,射孔还透着光亮,两个重机枪撑脚孔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该射孔北略偏东,对着长江方向。</p> <p class="ql-block">  象山、北固山的碉堡与云台山、大禹的碉堡在形制、尺寸、材料等近乎一致,可以判定为同一时期建造的,根据曾任民国镇江要塞司令部参谋长王庚在《镇江文史资科》回忆文章:“为拱卫首都南京,“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对镇江要塞很重视,曾先后派朱培德、唐生智、冯玉祥等高级将领来镇视察要塞。并指示要增加各种永久性工事,要塞以江面为主,陆上为次”。所以镇江 “在象山、焦山、都天庙、圌山关设立四个炮台,并在大禹山等处构建碉堡等”。该文还回忆了1937年12月5日一11日镇江保卫战,8日镇江沦陷,城外坚守焦、象、北固山等处的守军直到11日夜才撤往江北,文章还对几处炮台和大禹山防御战进行了描述。日寇是分两路进攻镇江的,大禹山阻击战发生在镇澄线一路。官塘桥阻击战发生在镇丹线一路。镇江史志办《记忆一镇江历史上的今天》是目前官方少有的记录那场保卫战的资料:“民国26年(1937年)12月4日,日军侵犯镇江。民国26年(1937年)11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上海,苏、锡、常相继失守,国民政府为保卫南京,民国26年(1937年)12月初,派国民革命军八十七师、一O二师、一一二师、一五六师驻守镇江。同年12月5日,驻防部队阻击日军,在官塘桥一带发生激战。8日镇江城失守,3天后,南京也随之陷落。”据《镇江沦陷记》日军8日开始在镇江城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据当年伪丹徒署不完全统计遇难者4525人,曾经繁华的镇江城仅剩3万余人。</p><p class="ql-block"> 北固山、象山、大禹山及云台山的江防碉堡,它们与焦山北坡等处的几座碉堡形制不同,应为抗战时期建造的江防工事,诚然这些碉堡在1949年也曾是国民党长江防线工事,但本市官方志书将镇江现存碉堡全部简单定论为国民党军解放战争后期构建的江防工事,显然是不严谨的也是有违史实的,应以史为据,逐一认真研判,还其真实身份。</p> <p class="ql-block"> 图为焦山北坡江防碉堡,从建构形式、混凝土成色看应为解放战争后期的江防碉堡。</p> <p class="ql-block">  通过珍贵的老照片,看看解放战争时期,渡江战役前,镇江解放前夕,国民党在五十三坡与伯先路交汇处修建的碉堡。</p> <p class="ql-block">  同时期在宝塔路口修建的碉堡,这几个碉堡早已随着镇江解放而烟飞灰灭了,看它们的制式等方面与前面介绍的江防工事是截然不同。</p> <p class="ql-block">  镇江目前尚存的这些宝贵的江防遗迹,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除少数已列入文保单位,大多任其自生自灭甚至遭到毁坏,实在可惜。要学习南京,他们已将110座抗战碉堡列入文保单位,目前为止已发现126座。一座遣存就是一段历史,它在诉说昨天的故事,告诫人们永远珍爱和平,不要忘记八十七年前那场强加在中华民族头上的侵略战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