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遗迹何在?人间几度沧桑(游记)

江 汉

<p class="ql-block">  成山,这是一个在我脑海中已经萦绕很久的地方。记得当年还是文革刚结束后不久,我曾购买过一套当时新再版的《史记》。最初对“成山”这个地名的记忆,就源于书中的某些记述。</p><p class="ql-block"> 《史记·秦始皇本记》中曾记载了始皇帝两次东巡的经历。第一次东巡是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兼并六国,实现天下一统后,“于是乃并渤海以东过黄、陲,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东巡是在公元前210年,始皇帝以为成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一定会有长生不死的仙草。为求仙药,他与方士徐市和宰相李斯一起带人前往。</p><p class="ql-block"> “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也就是在这次东巡返回的途中,秦皇驾崩于河北沙丘。</p><p class="ql-block"> 既然成山是始皇帝曾经两次东巡去过的地方,那里一定就会或多或少地留下些当年的历史遗迹。为了追寻这些遗迹,这次到威海,我才要跟家人一起去成山头景区一游。</p><p class="ql-block"> 成山头既是山东半岛的最东端,也是中国海岸线上海陆交接的最东端。由于传说这里是日神居住的地方,姜太公助周武王平定天下之后,曾经来此拜日神,迎日出,成山头也被人们称作“太阳升起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当年始皇帝东巡至此时,见海上仙山云雾缭绕,海面烟波浩渺,怡然拈须曰“仙境,天尽头。”时宰相李斯在侧,遂手书“天尽头”并立碑作传。现在“天尽头”已经成为成山头的重要一景。</p><p class="ql-block"> 听说我们要去“天尽头”游玩,当地人告诉我们说,有两种人一般是不去那里的:一种是做官的人,另一种是情侣。</p><p class="ql-block"> 对做官的人而言,“天尽头” 意即在仕途上走到了尽头;对情侣来说,“天尽头”意味着感情或婚姻走到了头,这些显然都不吉利。</p><p class="ql-block"> 听完当地人的话,女儿问我:“你看,咱们还去‘天尽头’吗,爸爸?”</p><p class="ql-block"> “当然要去。那些都是坊间传闻,不足为信。即便是真的,我也不害怕。爸爸不过就是个校长吗,现在年岁也大了,正准备找机会退下来呢!你们呢?去,还是不去?”</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不去?我们不信这个。”女儿和女婿也都说道。</p><p class="ql-block"> “你呢?想跟我们一起去吗?”我转过身来问妻。</p><p class="ql-block"> “随你们的便,你们去我就去。”——就这样,一家人很快达成了一致的意见。</p> <p class="ql-block">  这天上午,旅游客车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程,终于在十点钟左右,在一个三面环海的陡峭的山坡上停了下来,成山头景区到了。</p><p class="ql-block"> 随着车上的游人,我和妻、女儿和女婿一起都下了车。环顾周围的景色,我在努力寻找当年秦人留下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哪里是当年始皇帝的行宫?哪里是秦人开出的军马故道?当年的“秦桥遗迹”现在何处?秦皇当年是在哪里派射手射杀“蛟龙”?又是站在哪里慨叹“仙境,天尽头”的?</p><p class="ql-block"> 青山无言,礁石不语。只有海风和海浪在轻轻地诉说着今日成山的蜕变——宽阔的沥青停车场、崭新的仿古建筑和雕塑,水泥、沥青浇筑的绕山路,下到海边的陡峭窄石路和来去匆匆的游人。</p><p class="ql-block"> 景区内虽然很难再见到秦人的遗迹,但景区的主题却十分鲜明。旅游客车直接通过一个仿古建筑门楼——“东门”,驶入景区的停车场。</p><p class="ql-block"> 走入景区,迎面就是一个著名的主题雕塑“马到成功”。雕塑向游人展示的是当年秦皇驾车东巡时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只见始皇帝戴着龙冠,端坐在一架四乘马车上,眼睛目视着前方,神态是那样的威严、肃穆。由此,人们不难想象当年秦皇出巡时是何等的气势和威风。</p><p class="ql-block"> 雕塑左面的山上,隔着一条绕山路,依山势而建的就是当今中国独有的“始皇庙”。“始皇庙”是现代人所修建的仿古建筑,大殿里,金身塑成的始皇帝此刻正在享用人们供奉的香火,接受着游人的顶礼膜拜。</p><p class="ql-block"> 据说当年这里就是秦皇的行宫,始皇帝走后被当地百姓改建成“始皇庙”。只是此“始皇庙”已经非彼“始皇庙”,当年的“始皇庙”早已经看不到一丝一毫的痕迹,传说它的遗址就在这附近。</p><p class="ql-block"> 雕塑右面不远处就是悬崖峭壁,崖壁边上用灰色的方砖砌成一个个垛口,下面近百米处就是礁石和大海。</p><p class="ql-block"> 一条只容两三个人并行的立陡的石径,天梯一般的左旋右转,直下到悬崖下面的海边。由于这条路崎岖艰险,所以被形象地冠以“走天涯”的名号。</p><p class="ql-block"> 通往“天尽头”的路有两条,一条是沿雕塑左侧的水泥公路前行,可以步行,也可以坐车直接到达,路也平坦得多。我想就是当年贵为天下一帝的秦皇,也未必会享有如今的这份惬意。</p><p class="ql-block"> 另一条就是沿着海边的石径“走天涯”,最终也可以到达“天尽头”。只是这条路十分艰险,但却能看到海岸线上无数险峻的风光。</p><p class="ql-block"> 妻和女儿胆小且有些“恐高”,说什么也不肯跟我和女婿一起去“走天涯”。两个人看到我们下到悬崖下面的海边后,就沿山上的公路直接去了“天尽头”。</p><p class="ql-block"> 我和女婿则跟在游人的后面沿悬崖下的石路忽左忽右、时上时下,蜿蜒前行。海水撞击着水中和岸边的礁石,激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p><p class="ql-block"> 水中和岸边的礁石千姿百态,有的像垂暮的老人,有的像威武的将军,有的像美丽的石笋,有的像挺拔的石林。据同行的游人说,两元人民币背面上的石林图案就是在这里取景的,是真是假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 “天涯”路曲折且长,我们走了有足足半个小时时间。在一处峭崖边上,路开始陡然上行,行人每向上迈一步,都不敢回头再看已经走过的路,时刻担心不小心会一下子坠落到悬崖下边。</p><p class="ql-block"> 我和女婿终于攀上了崖顶,此时,妻和女儿早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了。因为天气炎热,更因为攀崖时的劳累和恐惧,我和女婿都早已经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p><p class="ql-block"> 放眼东望,一处高数十丈、上窄下宽、纪念碑状的山岩赫然矗立在前面。山岩距我们所在的地方有近二三十米远,只有底部相连,游人根本无法到达那里。</p><p class="ql-block"> 岩石上刻有“天无尽头”四个红色大字,远远看去,十分醒目耀眼。咦?不是“天尽头”吗,怎么崖壁上的字变成了“天无尽头”了?</p><p class="ql-block"> 看来秦皇当年的怡然慨叹也无法抵御世俗的力量。大概是出于商业运作的需要吧,为了迎合游人的普遍心理,景区对这一重要景点竟然做出了如此的改动。</p><p class="ql-block"> 在靠近景区南侧的悬崖边上,有一个供游人休息纳凉的长廊。长廊北侧是一个不甚规则的广场,广场上有江泽民、胡耀邦等一些国家领导人参观成山头的提词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再向北还有一些商亭和现代建筑,景区内已经很难再寻到任何秦时的遗迹。只有广场东侧崖边的始皇帝和宰相李斯、方士徐市的青铜雕塑,才能唤起人们对那段已经尘封了两千多年的久远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在长廊中略作休息,我们开始沿山间的公路返回。归途中不知为何,我忽然想起了伟人毛泽东主席的那首《浪淘沙·北戴河》——</p><p class="ql-block"> 大雨落幽燕,白浪涛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p><p class="ql-block"> 魏武挥鞭,千载有遗篇;当年曾威风八面的秦皇,又给两千多年后的成山留下些什么呢?大概除了史书上的文字记载,人世间早已经了然无痕了。</p><p class="ql-block"> 人间几度沧桑后,秦皇的是非功过只能存活在历史文字和人们的心目中了。只是历史记载和人们心目中的秦皇还是不是秦皇本来的面目,谁也无法说得清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