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说读书,就想起母亲。母亲一生是否爱读书已经不记得了,但是她晚年很爱读书。</p><p class="ql-block">母亲不长寿,63岁就走了。在她去世的前几年,记得每次回家,她除了家务,经常捧着一本书。那时候我还年轻,每年回家三四次,每次三四天。回去帮母亲干这干那,午后或晚上空闲坐一起聊天,她就开始给我讲她看的书。印象最深的是《东周列国志》。她讲的情趣盎然,我听的索然无味,因为那时候我不懂中国历史也不感兴趣。故事的具体细节不记得了,但是印象中那些故事被她讲的很生动,人物众多,情节错中复杂。我虽然不甚喜欢,但也不能驳面子,假装也要听一阵子。所以对这本书的感觉就是,应该挺好看。</p><p class="ql-block">现在我也进入老年了,有大把时间看书。有天想起母亲生前讲的东周列国,就去书柜里翻,竟然找到这套书。我家有很多闲书,古今中外的,相比较还是外国的小说更多。难得十几二十本中国古代的书里竟然就有这本。这套《东周列国志》上下两册,竖版,繁体。拿到这书,当年母亲讲书的情景就立刻悦然脑海中。于是兴致勃勃的准备这段时间把它读完。</p><p class="ql-block">但是,没想到的是,没看了几天就读不下去了,硬着头皮看了十几天,最后决定放弃。东周列国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这时期的历史也是跌宕起伏,挺精彩的,但是这书实在太过繁复,人物凌乱,中间还穿插很多难懂的古诗。决定放弃后我突然想起,母亲她把这本晦涩难懂的书读的风生水起,讲的栩栩如生,细节了然于胸,她是怎么做到的。“她比我有文化”,我突然就有了这个结论,这结论是毋庸置疑的。</p><p class="ql-block">母亲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末生人,出生湖南醴陵生意人家,就学于醴陵渌江书院,就是醴陵师范学校。百度了一下才知道,这学校的校长曾是曾国藩。不知道她学校是否毕业,因为她在住校时就背着家里参军了--当时解放军南下路过醴陵,她就跟着走了(好胆大),那时她才十几岁。虽然参加革命早,但她后来身体不好,又为了家庭和我们几个孩子,一生并没有轰轰烈烈。</p><p class="ql-block">母亲走的早,年轻的我们忙这忙那,无暇问及她的许多事。只记得她写一手好字,文字应该也尚可,父亲的回忆录都是她帮修改成型的。现在一路想下来,不由得对母亲刮目相看。也不由的对那时没有更多的了解她一生的许许多多心生遗憾,这遗憾是无法弥补的。</p><p class="ql-block">人一生很短暂,并且谁都无法决定自己生命的长度。但读书,可以扩宽你生命的纬度,让你在有限的生命里感知更丰富的世界。帮你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p><p class="ql-block">由读书想到了母亲,由母亲想到了她的过往。其实人一生不一定要轰轰烈烈,“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书,有时间读书,有这些精神养料滋养心灵,虽平淡,却富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