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沙湾远望对岸的牛首山) 牛首山是宁夏黄河岸畔的最高山脉,位于中宁县旧彰恩堡与吴忠金积堡交汇的黄河南岸,也是青铜峡身后的高山峻岭。南北厚度约5公里,东西逶迤40公里。古名“望云山”、“黛黛岭”,北魏之前也曾称“艾山”,北魏时称“青山”,唐代称“回乐峰”,亦称“大石山”,宋西夏时称“峡口山”,明代称“金积山”,清初又叫“紫金山”。 罗山在后,牛首山在前。耸立在黄河南岸旱塬之上,作为一座童山,说不上葱茏毓秀,却似遗世独立、傲视千古的云游高僧,永远地伫立在青铜峡的东南,那圆寂的苍茫躯体,化作了一座永恒的雕像,俯视着卫宁平原和银川平原,仿佛要赐予这里的黎民以无量的幸福…… 牛首山主峰三面临崖,一面临水,视野非常开阔。在睛空丽日、空明澄澈之时,东至吴忠、灵武,北至青铜峡、永宁,西至中宁、中卫,广袤千里的宁夏平原尽收眼底。主峰向南,山连着山,峰接着峰,起伏连绵,千头攒簇。西北是青铜峡水库,睁目凝视,水天一色,山峡如青铜辉映日光,黄河从天际奔来,波涛汹涌,浩荡北流,在山脚下缓缓转了一个弓形大弯,而后急急向青铜峡口扑去。听飞湍急流,奔腾喧嚣,拍岸之声,在深谷回荡,会使人浮想联翩,如入仙家幻境。 (南望中宁原野) 牛首山自然景观千姿百态,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早在西夏时期,就已成为享誉塞上的佛教圣地。山巅古寺庙群分为东寺庙群和西寺庙群两部分,初建于唐代以前,是宁夏境内建筑规模最大的古寺庙群。文华峰有小西天寺,武英峰有普光寺,或称大小西天,与山腹庙宇逶迤相连,多达50多座。众多寺庙内的造像、楹联、篆刻、史志、碑刻、书法、绘画、诗赋,荟萃塞上文墨。相关的牛首山传说耳听面授,流传民间。每年农历三月十五的庙会,中宁、青铜峡、吴忠、同心、甚至阿拉善、磴口、临河的信众都会纷至沓来,参拜大小西天佛祖,为牛首山留下了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中牛首山吉祥寺碑文:“自汉唐以来,我牛首西天,山明水秀,景致茂焉,巍峨岚色,可与东土著名佛教诸山媲美。” 岁月荏苒,风云多变,千年古刹在多难的时代迭遭磨难。文革时被山下的红卫兵几乎彻底地毁灭,大小西天佛寺均论为废墟,梁栋架构几为山下乡民盗回建房。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来到上下最大的古城鸣沙当完全中学校长的时候,白马、鸣沙、长滩的吏民自发捐资复原了它。但早已不是往昔风华,盛况已经不再。好在黄河金岸的建设,使它逐步地恢复着旧观。只是人们忙于生计、挣钱,富贵和梦想,又无时间,也就黯淡了对佛国的向往,它的香火大不如前了。 正是秋高气爽的日子,应教师们的要求——这个本由上海文教大军、北师大1958年毕业生,外加宁夏乡绅西北师院毕业的子弟组成的中学,上世纪不可谓不人才辈出。只是我接任的时候,大多老教师或调任退休、或回原籍,近年已逐步为以宁夏大学和全国各大专院校毕业的年轻人所取代。活泼好动,喜欢旅游探奇,因此,买了宁夏中学的第一辆豪华轿车,间歇性的拉大家出游。出了古城,沿银宁公路北行,旅游和朝圣的目的地就是二十里外的牛首山。一带沃野,杨柳堆烟,青纱帐从黄河崖头一直蔓延上七星渠南的山麓。车子在空气清新、五谷飘香的黎明中行进,从白马朱路村向东北折。离开了国道,路况变得不佳,前面的村子,是中宁唯一的回族聚居村——跃进村。村子不大,人口也就二百。从这里继续往东北,就进入牛首山中。山北靠近黄河古道的山峡口,原来坐落着已淹没在水库里的彰恩堡。堡子过去,是崖壁森森的青铜峡。由这里进入山野,眼前是没有林木覆盖的牛首山,青绿中夹杂着土黄,层层叠叠,杂色斑斓,无尽的缈远和洪荒。山形如伟岸的佛陀端居峡南,主峰小西天(文华峰)和大古天(武英峰)南北对峙。武英峰海拨1781.5米,文华峰海拨1677米,相距约500米,中间有一狭窄的山脊使它们牵手相连。因其有双峰插云之势,望之如“牛首犄角”,故民间形象命名为 “牛首山”——它是宁夏段黄河上无可替代的另一道风景。 牛首山南麓在中宁彰恩境内(今白马),山势陡峭,仅山后一道泄洪沙沟,从山顶漫下,可以登顶。前山为刀背岭,刀削斧凿,险峻异常。东山临近金积,坡度缓,更易攀登,山腋间有寺庙群,属于吴忠,后续扩建,但不是正宗牛首山西天。只是交通和后力,游客渐众,但毕竟名胜文物价值不若主峰。 (吴忠境内的牛首山) 明朝宁夏佥事督储齐之鸾有诗赞曰: “生犀饮河欲北渡,海月互来首东顾。 冯夷举手挥神鞭,铁角半摧河上路。” (《峡口吟》) 便是南峡口文华,武英二峰的写照。 “山有多高,水有多长”的谚语在牛首山得到了具体验证——牛首山上最高处的“大西天”解放前有口水井,僧人尼姑常年从水井取水,从不枯竭。牛首山西则刀背岭下的石峡沟就是“浆鳞鱼”化石的发现地段。因为4亿年~3.3亿年的泥盆纪时期,漫长的地壳板块运动使宁夏地壳逐渐趋于稳定。中宁地区构造初步形成:西面的祁连山海槽褶皱起,形成山脉;东面的牛首山、烟筒山一带地势低洼,构成了四周环山的盆地,盆地内河流纵横,湖泊连片,出现了鱼类及孢子植物。这就是1974年在牛首山石峡沟由地质工作者发现的中宁浆鳞鱼化石,证明此处过去是一片海洋。而至今依然有泉水流出。 轿车转过一处山咀,巨大的岩石,像一个鹰嘴突兀在那里,张开的嘴巴,恰恰是一个石龛。非常时期,我曾从县城夜行至此,就在鹰嘴处露宿一夜,并在黎明后徒步攀越崖壁森森的青铜峡河谷,到达北峡口铁桥处。这里实际已属于牛首山下了。 汽车在一个山谷口停下了,转到里面的山谷,无法再前行了,眼前是厚厚的沙砾,只能改道步行。由这里上牛首山主峰,还有十三里。车上的干部,和部分没有课,也来赶热闹的老师们都下车了。整顿了一下鞋袜,我们先后由此山谷上山。这个山谷可以直通到主峰之一的文华峰下。是一道沙砾的慢坡。牛首山属于罗山北支,在中宁白马乡之北,大致为南北走向。主干长约29公里,宽约9公里,平均海拔1400-1600米,相对高度600余米。攀登并不算难,否则老人妇女居多的香客怕是上不了小西天,朝不了圣。 车辆停靠的地方是牛首山西坡,高峻陡峭,难以攀登。顺山谷上去,虽然遍布沙砾,跋涉困难,却减轻了攀山越岭的艰险。一般中宁香客,多取此路上山。而东坡较为平缓,从吴忠,青铜峡朝山的香客,多从那方向驱车上山。 一行人,踽踽行进在渐次升高的山谷里,沙砾很厚,没过脚踝,行一步得退半步。九点半的时候,才望见旌幡飘摇的主峰山脚。一带平趟,布满了朝山香客和商贾的毛驴车,骡车和帐篷。走进文华峰下,只见平旷里,盘山道上,香客游人摩肩接踵。小摊小贩叫卖叫买,热闹非凡。 一条细细的黄土小道蜿蜒升上山半腰,那儿,有一座新盖的庙宇,土人所谓送子观音殿。我和几位老师攀上小路,揉身上行。约半个时辰,来到了那座庙前。里面莲花座上供奉着送子观音,香火还蛮盛的。 从庙门降下,一条山路向东拐去,由此进去,是简易的接引殿,殿后往上,可以看见小西天的建筑群。再往前,是与文华峰相对的武英峰,那上面耸立着大西天的梵刹。这里就是牛首山西寺的遗址。原寺建于明代,虽然筑于童山之上,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可是俯瞰青铜峡、牛首山一带山川,云蒸霞蔚,气象博大,取塞上地理形胜,也是蔚为壮观。遗址共有25处,分为四组,牛首山主峰文华,武英附近,有大小西天、净西门、药王庙、倒坐观音、老君台、三圣宫、清凉台,无量殿、地藏寺等,部分恢复了旧观。就是我们所要游历的地方。 登上文华峰,进入小西天。佛教净土宗称西方极乐世界为西天。小西天者, 供奉着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的金身。整个庙宇就似一北方四合院,除正殿外,两厢供奉着西方三圣(即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等佛像。院中青砖漫就,筑有水窖,雨季可以集流雨水进窖,供守寺信士饮用。除了宗教气氛,如今确实也没有什么古迹了。 和文华峰遥遥相对,几百米外就是武英峰。两峰为牛首山最高处,宛若两个峰顶的馒头高高耸起,傲视着塞上的江山。峰巅上那一转青砖围墙内,就是净土宗僧侣向往的西天。这里供奉着如来与横三世佛[即中间的释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右边的药师佛(主管东方琉璃光世界),左边的阿弥陀佛],建筑破坏较小西天为甚。如今佛像金身都是新塑不久,称得上金碧辉煌。 站在大小西天上,俯览天地。塞北的原野就在脚下,黄河从胜金关飘曳而来,因水库水势,到此处漫漶成没有边际的水泽,一片苍茫。 牛首山就像是巨大的艋艟巨舰,挟山河之势,驶向青铜峡口,雄镇着雄关要塞,把塞上大河形胜,尽在掌握之中。古人石栋《登牛首山寺》曰: “揽辔登山到上方,凌霄古刹接天荒。 云垂龙树滋容润,烟锁莲台贝叶香。 信是瞿昙传钵处,还疑化生炼魔场。 凭高会得如来旨,秋水长空雁一行。” 高天云山,佛国道场,在诗人笔下,神秘高邈,玄远飘渺。但我不是香客,也不是信徒,虽然朝圣,却不佞佛。更多时候,我只是登山则情满于山,优游性情罢了。 夕阳中,从大西天回到小西天,望着满山的斜阳余晖,这座童山秃岭的梵宇,氤氲在叆叇的云气和五彩的霞光里。飘浮在水天上,真像佛国虚幻而迷离的的极乐世界。约了几个青年教师,我们已不打算循原路下山,而是从小西天直接翻越刀背岭,沿切割的山脊直线下降。虽然险峻,但充满了探险的刺激和乐趣。 四十五分钟后,我们降到了停车坪,那一路刀背似的岩壁行程,使我们犹自心跳不已。回首大小西天,在渐暗的暮色里,变成了一个模糊的轮廓。它早已消失了梵音、钟磬,差点就是历史的陈迹了。如今总算劫后余生复苏,安祥在宁静的暮色里,把佛陀不甘的叹息,化作了对万千生民的祝福,保佑这片古老沧桑的土地…… 兴口诗云: 暮秋 寒霜降边地,秋日重晚晴;木叶飘飘下,西风飒飒行。 水落流沙白,天空云蔼清;韶华去不返,禅悟且了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