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我目前在《中国教育报》、《北京青年报》、《西安晚报》等10多家报刊上发表文章160余篇,算是文学上一点小小的收获的话,那这全都是缘于《陕西财经教育报》;全都归功于《陕西财经教育报》,它是我创作的动力,是我梦中的绿洲。</p><p class="ql-block"> 话说起来就远了,1990年金色的10月《陕西财校报》(《陕西财经教育报》前身)创刊了,它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当时,我刚刚从外县一所师范学校调到财校,由于工作需要搞了行政工作。强烈的反差使得我仿佛失去了精神寄托,尽管,我仍被师生称为“崔老师”,但总觉得这一称呼离我是那么遥远;尽管,每年也仍过教师节,和教师领同样的纪念品,但总觉得过的不是自己的节。</p><p class="ql-block"> 在这种万分沮丧的心情下,我拿起了笔,想用创作排遣内心的苦闷。虽然学了多年中文,也教了多年语文,也曾写过、投过一些作品,但惭愧的是到财校以前,还没有一篇作品变成过铅字。记得,我创作的第一篇作品是一篇只有500字的小散文《玉兰树》。当我把它交给校报编辑时,我竟也激动不已,仿佛我当年不知天高地厚向《人民文学》投稿一样,接下来是一段焦急等待的日子。终于,新的一期校报印出来了,我忙打开查看,在第四版的文艺版内,我的那篇散文豁然刊登出来了。我捧着报纸,嗅着它那淡淡的油墨香味,我激动地掉下了眼泪,啊!我的文章终于发表,尽管校报只是内部刊物,但它却使我的作品第一次变成了铅字,它使我圆了一回文学梦。因此,这篇文章对我来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梦如果长了翅膀,它就会展翅飞翔。从此以后,我的创作一发不可收。在校报编辑的帮助下,在校报编辑的润色下,我的作品慢慢形成了自己细腻恬静、娓娓到来、充满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独特风格。《悔》、《教师节情思》、《女儿不在身边的日子》、《女儿还要看三国》、《女儿把春带回家》、《楼上楼下》等散文相继在校报上发表了。在校报编辑的鼓励下,我又大着胆子,将在校报上发表的文章再细心修改润色,向一些报刊投稿。不料,这次投出的稿子绝大多数都被各大报刊采用了。《旧缘重续》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教师节情思》、《家住六楼》分别刊登在《北京青年报》、《三秦晚报》、《西安晚报》、《咸阳日报》上;《楼上楼下》、《女儿把春带回家》等还刊登在《华商报》和《咸阳日报》上……目前,我已经在10多家报刊、杂志和电台发表(播出)160余篇文学作品,发表了的作品剪辑已经有厚厚的三大本。《女儿把春带回家》还荣获1994年校报文艺类作品一等奖,今年初,这篇文章又入选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咸阳日报优秀散文选《古渡听涛》。把发表的作品从报刊上细心地剪下并仔细地粘贴在本子上,从来是我最最幸福的时刻,每一篇都像自己的一个孩子似的。</p><p class="ql-block"> 虽然,现在在公开的刊物上发表作品已经不像以前那么艰难,但这么多年,我已经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那就是:每一篇新作,我都会先投递给校报,然后征求编辑们的意见,最后修改后再向其它报纸刊物投递。回顾自己的创作里程,欣赏自己的稚嫩作品,可以毫不夸奖地说:没有《陕西财经教育报》就没有我的文学创作;没有《陕西财经教育报》我就不会有这样的累累硕果。</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文学创作在我来财校以前还是个梦的话,那么《陕西财经教育报》无疑是我梦中的绿洲,它勃勃而有朝气,清新而尘埃不染;它是远离都市喧嚣的一方净土;它是盛夏清凉的一杯绿茶;它像江南如梦似幻的蒙蒙细雨,在我心灵干渴的时候,给了我慰寄、给了我希望,熨平了我心里的皱摺。</p><p class="ql-block"> 有追求才会有梦,有梦才会有绿洲,有绿洲才会有生命,这生命既是指肉体的生命,更是指我文学创作的生命。噢!《陕西财经教育报》,你永远是我梦中的绿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