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到河畔芦花白

松风悟月

<p class="ql-block">一个秋日的午后,我又想起了停在地下车库的自行车。于是便收拾停当,骑上它沿着古淮河南岸的大同路一路向东,不一会儿,就到了古淮河生态公园。心里在想,骑着爱车,游逛古淮河湿地生态公园,健身的同时还可一路欣赏秋日的美景,岂不快哉?不料,刚骑到公园门口还没来得及下车,就迎面过来一位保安加以指止,并说里面不可骑行。也罢,我只得扫兴的掉头离去,继续沿着马路往东,准备绕过公园沿着河堤一路骑行。</p> <p class="ql-block">“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恰巧,公园东边不远处的河滩上,偌大一片芦苇丛林映入眼帘,那清雅飘逸的芦苇在夕阳的余晖下随风摇曳,洁白柔顺的芦花也随之曼舞轻扬,像是铺写在河滩上的一行行诗句。提到诗句,忽又让我想起《诗经》里面有首诗篇叫《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哦,如此浪漫而又富有诗意的名字一一蒹葭,它不就是眼前的这一片片“芦苇”么?不过,平常我们都没有这么雅称过它,而习惯的俗称它叫“大柴”、“小柴”或“芦苇”。记得曾在端午节包粽子采粽叶时,爱人还因为这个名称的叫法和我有过不同的意见。其实,它叫什么并重要,重要是,在这草木枯黄、百花凋零,大地一片萧杀的秋冬交替时节,人们在赞美着漫山红遍的枫叶,欣赏着遍地金黄的银杏叶落时,还有没有人会注意到沟、河、湖、塘边极其常见的这一植物叫芦苇?是的,芦苇这种植物,它不像枫叶那样红彤彤地耀人眼目,也没有银杏的叶儿那么金灿灿地迷人。然而,在这“野菊他乡酒,芦花满眼秋”的萧萧秋色中,看着河畔随处可见的它,在暖黄的夕阳下随风起舞,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老家门前的那片芦苇荡……</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老家门前有条弯弯的河。河水连通着盐河,它潮起潮落,陪伴着我一整个童年。长大后,当年常在一起玩耍的同伴也时常会忆起那段快乐的时光。就在门前那条河的河滩上,除了青青的杂草外,就是以芦苇、蒲草具多。每到春天,芦苇抽出嫩芽继而伸出绿叶,则让河滩一片青绿,远远望去,整个河滩像是一片青纱帐。芦苇与水为伴,群聚而生,剑叶细长盈绿,飘逸俊秀。每每走近河滩,那种独特的氲氤气息则会扑鼻而来。到了炎热的夏天,伙伴们则会常常下到那条河里去游泳。每每如此,当然不会忘了趟进门前河滩地的芦苇荡,在那茂密的芦苇菖蒲间,四处寻觅着隐藏其间的水鸟窝,赛着比谁掏的鸟蛋多。到了深秋时节,秋水清浅寒凉,河滩地的芦苇,离水很高,裸露出纵横交错的根须。细长的一根根芦芉,撑起一蓬蓬洁白轻盈的伞状芦花,在秋日的阳光下闪动着迷离的光芒。微风轻轻拂过,伴着“沙沙”声响,只见芦苇轻盈摇摆,翩翩起舞。</p> <p class="ql-block">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门前河滩地的对应人家,每到冬天的冰冻时节,就踩着坚硬的冰层,将枯萎金黄的芦苇砍倒捊去枯叶,收拾成捆,待到逢集时推到街上去叫卖,留给手艺人去编柴席。那时,人们除了没有填饱肚子的食物外,寒冬腊月愁的就是没鞋穿,于是,用芦花围成的木屐和茅窝,便是人们度过数九严寒一整冬的无奈选择。在那昏暗的煤油灯下,已记不清父亲用了多少个夜晚,才将那既柔软又保暖的芦花和细细的麻绳,一点一点的混编起全家每人一双的木屐和茅窝。要知道,那可是当年的真正手工活,除了佩服父亲当年的手巧外,还得真正理解木屐和茅窝的背后,倾注的是父亲对家人的体贴和关爱。后来,每每看到河边的芦苇,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小时候穿过的木屐和茅窝,想起了父亲的曾经过往以及他那慈爱的脸庞。</p><p class="ql-block">就这样,芦苇以它不同的姿态和丽色,一年四季,每一天都伴着朝霞,陪着夕阳,一起和我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p> <p class="ql-block">自打工作,我就离开了老家,离开了老家门前那条弯弯的河,离开了那条河的河滩上蓬勃生长的芦苇。但那随处都能生长的芦苇,它却从未离开过我的生活。而且,每年到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时候,那层层包裹的青绿粽叶,自然也会让我想起了芦苇。更何况,在我居住的城市,无论是在盐河、古淮河、里运河、大运河,还是在境内的湖泊、池塘、大小公园,只要是在有水的地方或湿泽地带,择水而居的芦苇可谓随处可见。虽然在这几十年里,农村的老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每一次回到老家,原本长在河边滩地的那片片芦苇都已消失得了无踪迹,但那曾经芦花烂漫的日子,那花絮曼舞的时节,仍会成为我久远的记忆。</p><p class="ql-block">文字丨松风悟月</p><p class="ql-block">2024-11-14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