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秘境”里的古村沿坑岭头(054)

王彦(拒私聊)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4日,初冬的晨光洒在红彤彤的柿子上,我和楼国强老师、王根亮茶友相约前往沿坑岭头古村落,探寻那份静谧与美好。初冬的沿坑岭头村,被艳红似火的柿子装点得格外迷人。驱车前往的路上,窗外的风景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抵达沿坑岭头村,映入眼帘的是满山的柿子树,像一个个小灯笼的柿子挂满枝头,仿佛是大自然最绚烂的点缀。</p> <p class="ql-block">沿坑岭头村隶属于浙江省松阳县枫坪乡,距离县城约55公里,村庄坐北朝南,镶嵌在海拔730米的高山之腰,位于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山坳内,分为内寮和沿坑岭头两个自然村。全村以叶姓为主,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因战乱动荡,叶姓始祖芝六公从松阳古市迁居至此,繁衍至今已22代,近400年的历史。2014年,沿坑岭头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p> <p class="ql-block">沿坑岭头村依山而建,高低错落有致,形成了一幅富有层次感的古村落画卷。村内房屋基本保持原生态的泥墙黑瓦格局,土木结构,部分房屋建有突出的吊脚楼。建筑年代从明末清初一直延续至今,见证了岁月的沧桑与变迁。</p> <p class="ql-block">沿坑岭头叶氏系出卯山,派分塘岸,支衍黄南。黄南祖叶仁训传十世,叶芝六,于明代(1368-1644)迁居内二十都何山头。是为何山头叶氏开基祖。叶芝六生三子:长子大经随母徙居浦城;幼子仕弘传三世嗣止:唯次子孔贤承祖基业,传至第七世分三房:寿基为长房祖,寿珊为次房祖,寿翁为三房祖。沿坑岭头始迁祖为叔侄二人:叔叶士开,乃次房寿珊公之曾孙;侄叶茂进(1700-1785),乳名老时,为叶士开弟士魁之子。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叔侄先后迁居内十三都沿坑岭头,虽各立门户,但同尊何山头开基祖叶芝六为一世祖。并和何山头叶氏共修族谱。沿坑岭头村内建有两座叶氏家祠和一座徐氏宗祠,均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约300多年历史。家祠内的木雕精美绝伦,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沿坑岭头村的叶氏家祠是该村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家祠平面布局呈四合院式,八字门墙。前厅、后厅面阔三间,厢房面阔一间,梁架为抬梁穿斗混合结构。家祠的木雕艺术构件保存完好,雕刻工艺包括镂雕、圆雕、浮雕、剔底凸底、阴浅刻等手法,前厅和后厅的挑檐牛腿分别镂雕人物故事和狮子戏球,厢房挑檐牛腿和雀替分别浮雕麒麟、凤凰等瑞兽珍禽。</p> <p class="ql-block">村庄周边分布着180多棵金枣柿树,树龄已有300多年。据专家考证,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一片金枣柿树群。每到秋冬季节,红色的果实挂满枝头,景色十分优美。青山逶迤,云雾缭绕,古树怀抱中的老屋、长满绿苔的祠堂、香火不断的微型小庙……尤其是野生柿子树,呈现出一种古老苍劲、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秋冬时节,火红的柿子与村里的黄墙黑瓦交相辉映,美得令人惊叹。此外,村内还有10余株300余年历史的红豆杉、榧树、柳杉、枫香等点缀其间。村内有三处古泉眼,自建村时起就是村民饮水的来源,至今仍在使用,水质清澈、冬暖夏凉。</p> <p class="ql-block">沿坑岭头村曾一度面临“空心化”的困境,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流,留下老人守着日渐残旧的老宅和荒芜的山地。2012年,该村被列为需要整村搬迁的行政村。然而,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画家和村民联手改变了这个村的命运,使沿坑岭头村变成了全国知名的“画家村”。</p> <p class="ql-block">沿坑岭头村能有今天的成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油画专业副教授李跃亮。2012年,他被下派到该村挂职,通过创作以村子风土人情为题材的油画,并在丽水市举办展览,吸引了大量画家和艺术爱好者前来写生,从而挽救了村庄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沿坑岭头柿子红了民宿在村里起到了多重作用, 首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民宿的建立吸引了大量画家和学生前来写生创作,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柿子红了精品民宿更是荣获了浙江省小而美精品民宿称号 。其次,促进了文化交流。其三,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此外,还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民宿的建立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来源。其结果是保护和传承了当地的文化和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沿坑岭头村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传统村落,更是一个通过艺术和文化旅游实现振兴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此次探寻之旅,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初冬的美景,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与淳朴。柿子红了,不仅点亮了整个村落,也点亮了我们的心。这份美好的记忆将长久留在我们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