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芬解释的《论语》比南怀瑾先生解释的《论语》更通俗易懂接地气/是个体和团体学习做人的最简单办法

田小芬中华文化心理学

<p class="ql-block">  于我看,读懂这12个字的内涵就读懂整部《论语》,这12个字就是南怀瑾先生说的,他说,孔子 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理论,就是这12个字: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p><p class="ql-block"> 由于昨天我问了人工智能“用田小芬整体幸福心理学理论体系来解释释迦摩尼佛在《金刚经》里说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萨心,善护念,善付嘱″的内涵是什么意思?人工智能回答的还挺吻合的,但今天我问“用田小芬整体幸福心理学理论体系来解释孔子所说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内涵,人工智能就不擅长了,所以只能我来解释。</p> <p class="ql-block">  我的中华传统文化或是称为国学,主要来源于南怀瑾先生的著述,读南怀瑾先生的书就是一种享受,同时,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很难静下心来读这么厚的书,所以,我通常是把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提炼出来加以阐释。</p> <p class="ql-block">  依我看,孔子的学问主要是这两个部分:学而第一(学而时习之)和为政第二(为政以德),概括起来就是孔子说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12个字,下面,我以田小芬整理幸福心理学理论体系的理论来理解这12个字的内涵。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志于道</p><p class="ql-block"> 这话的意思是说,人生想要幸福,首先要立志于领悟做人的规律法则(人道法则),田小芬的理论体系里面做人的规律法则就是′′命运共同体,素其位而行,君仁臣忠,父慈子孝,遵循规律,反求诸己"这26个字。</p><p class="ql-block"> “君仁臣忠,父慈子孝″是“素其位而行"里面最重要的内涵,这也是《大学》里的“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父止于慈,为人子止于孝"的意思(但我们现在社会是君 不够仁、臣 不够散、父 不够慈、子 不够孝,这是个危 险的迹象)</p><p class="ql-block"> “命运共同体,素其位而行″是最大的人性,也是做人学问里第一要遵循的规律法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没有能单独存在的个人,每一个人的幸福和安全都与自己所在的团体是否幸福安全息息相关,团体安全,个体才可能安全,团体幸福个体才可能幸福。而要团体安全和富强,团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做好自己在该团体中自己的角色应该做的事情,即“素其位而行″,才有可能。</p><p class="ql-block"> 而家庭、学校、班级、工作单位,国家和人类都是个人所在的团体,小团体是大团体中的个体,所以人类世界是每一个人的最大团体,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素其位而行"是每一个人应该有的意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于德</p><p class="ql-block"> 这意思是说,你这个人是否领悟了做人的规律法则不是听你怎么说,而是看你怎么做,你做到了就是领悟了,你没做到就是没领悟,也就是王阳明先生所说的“知行合一"的内涵:“知就是行,行就是知″,行不出来就是不知道,知道就一定行得出来。</p><p class="ql-block"> 所以,你是否有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你是否去做好你在团体中自己角色应该做的事情?你是否是一个爱探索规律的人?你是否是一个善于自我反省的人?你在′′领导"的位置时够不够仁?你在“臣"(下属)的位置时够不够忠?你在“父母"的位置时够不够慈爱?你在“子女"的位置时够不够孝敬?等等这些通通都不是你说了算,而是你的一言一行里面自然呈现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没能按照人道的法则去做到,就是缺德;能主动去了解人道法则并按照人道的法则去不断修正自己就算是有德;能 完全做到人道法则里的内涵所说的程度就是厚德。按照前面所讲的人道法则去学习领悟到真正知道,就是格物致知;领悟人道法则并按照人道法则去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那就叫修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依于仁</p><p class="ql-block"> 这意思说,怎么知道你是真的领悟了人道规律法则并按照人道规律法则去做到了呢?那就看你处在两人关系中(仁,在这里是指每一个“两人关系″),你是怎么做的,特别是看你在“君与臣、父与子、老师与学生、师傅与徒弟、医生与病人等等这些两人关系里面你是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做的、怎么应对的?这里的“仁"主要是指两个人的关。</p><p class="ql-block"> 《大学》里说:“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父止于慈、为人子止于孝″,“为人君子止于仁",这里的“仁"主要体现在下属做错事的时候,你作为“领导者″是否够包容、理解、接纳、启发,引领下属做得更好,而不是劈头盖脸指责埋怨,而家长、班主任、老师、师傅、医生等等这些,都属于“领导者″范畴。</p><p class="ql-block"> ′′君仁臣忠"是一个规律,“君仁"在前,“臣忠"在后,如果用一条河流来比喻,那“君仁″是上游,“臣忠"是下游,下游水浑浊当然是要在上游里面去治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游于艺</p><p class="ql-block"> 这意思是说,你在你的团体中主要是干什么工作的?你具体能为他人为团体提供什么有价值服务?能够帮助他人生活得更好或帮助团体发展得更好而提供有价值的工作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若你是个医生,但你不能治病;你是个老师,但你教出的学生不爱学习人品差;你是一个母亲,但你养出的孩子都不爱学习人品差,那就不能说你懂做人的道、也不能说你有做人的德、也不能说你有仁爱之心、也不能说你的生命有价值、也不能说你有真正的爱,那么,你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在田小芬的理论体系里面,幸福和爱都取决于角色的成功,如果你的角色不成功,你不可能有幸福的感觉,也说明你没有爱,也说明你内心有过多的焦虑和恐惧而你又没有行动起来去化解你的焦点修养你的心,所以你才没有爱,所以你才没有幸福的感觉,所以,你才有那么多不如意。</p> <p class="ql-block">  以上就是我以“田小芬整理幸福心理学理论体系"之理论对孔子所说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田小芬</p><p class="ql-block">2024.11.1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