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茶文化(新编143)

淡定从容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续上篇,接着阐述我所认知的“中国茶道精神”。</p><p class="ql-block"> 继续按照我的思路,依据哲学思辨和美学的思维去理解“精”、“敬”、“悦”和“归”。(之五十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篇,继续探讨“中国茶道精神”中的茶德。今天,继续聊聊第三个层面,就是茶人如何修炼自己的茶德(实践方面2)。</p> <p class="ql-block">  二是练心平气和。</p><p class="ql-block"> 心平气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于茶人而言,却是必须认真地面对的问题。有的人,可能说,自己脾气好,从来都不发火;有的人说,自己性子慢,不容易上火;有的人说,自己非常自律,不轻易上火,等等。这是一种“表象”,大体上给人的感觉是,这个人“比较沉得住气”,与我想要说的那个“心平气和”,还不是同一个层次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打个比方,如果你对“茶文化”研究的比较深透了。但是,在谈到“茶道精神”这样的严肃的问题的时候,别人的观点与你不太一致,甚至是相悖的。你这时候的心态是怎样的呢?</p> <p class="ql-block">  再比如,对一些名茶的认知,别人的提法,与你长期的“研究结论”不一样,你又会是怎样的心理状态呢?</p> <p class="ql-block">  或许,你在其他的学科领域里,已经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如果有确凿的理论或者是验证,你容易同其他人达成某种一致。好像,遇到茶文化方面的问题的时候,估计“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观念会影响到我们这些普通的茶人了。你还能那样“心平气和”吗?如果能做到,那你确实是“高人”。</p> <p class="ql-block">  我个人认为,如果想成为真正的茶人,还能把自己的茶德修炼了某个高度。我觉得,需要从理论上去寻源。</p> <p class="ql-block">  庄子提出过这样的说法(《庄子·德充符》):“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这个要求是很高的。我们要想保持内心的那个“平”,就像水静止时那样难得,只有把这种状态作为内心的标准,保持内心的平静,那外界就不会扰动你的心态了。‌</p> <p class="ql-block">  孔子在《中庸》中有这样一句话:“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大意是,人有喜怒哀乐的情感不表现出来,就是不偏不倚的中;如果情感表现出来了,但都合乎规范,那就是和。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而和则是天下万事万物的通畅的必由之路。</p> <p class="ql-block">  如果按照中医理论的话。《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中有这样一句话: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曰心平。心平气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啊。</p> <p class="ql-block">  由此看来,不论你是为了自己的身体着想,还是要修炼茶德,以上的理论,你都是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注:图片源自网络,致谢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