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母亲走了,走完了八十四年的生命历程,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到天堂找她挚爱一生的父亲,和她的父母亲去了。</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一生,是极其平凡的一生,无论在单位,还是和邻里,关系都相处的很融洽。</p><p class="ql-block"> 生前,她是一位小学教师。听外婆说,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母亲高中毕业,参加了生产队的民兵连,因为表现出色,当上了民兵连长,而且打靶命中率很高。</p><p class="ql-block"> 外婆每提及此事,满满的自豪感,每次我都遐想,当年母亲背着枪,站在队伍前面,指挥民兵,那种英姿飒爽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母亲年轻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母亲在民兵连参加训练。</p> <p class="ql-block"> 经大队推荐,母亲当了民办教师,最先在先锋小学,也就是现在的城关二小。</p><p class="ql-block"> 上小学时,母亲教我们数学。她很严厉,学生都很怕她。上课时,有学生不认真听讲,小声说话,只要她眼睛一瞪,教室马上安静下来,做作业不敢马虎,也不敢拖欠。</p> <p class="ql-block"> 早年先锋小学的校址。</p> <p class="ql-block"> 上四年级时,她调到了红旗小学(后来叫小河北学校,现在是旬阳第四幼儿园),一周回来一次,我们的生活起居由外婆照顾。</p><p class="ql-block"> 她对工作依然很负责,对学生依然很严厉,以至于上初中时,她教过的学生和我同班,老是说,你妈教我们,学生都很怕她,有时不做作业,就打我们的手,你妈还说,手打疼了,就长记性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不知该如何回答他们,只是说,谁让你们不做作业,偷懒。如果是现在,有的家长会告状,说体罚学生,倒霉的是教师。</p> <p class="ql-block"> 后来,她又调到火车站的刘湾小学(现旬阳第二幼儿园北园)。当时城区的旬河上,小河北大桥,是连接南北两岸的唯一通道,因此每周日去学校,或步行,或父亲骑自行车送。</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教学条件相对比较差,宿舍外面就是教室。听母亲的一个同事说,母亲管理学生很有方法。有一次,有一个家长找她有事,说了两节课,宿舍外的教室静悄悄的,孩子们都在写作业,在刘湾小学,一直教到九六年退休。</p><p class="ql-block"> 单位上退休了,家里并没退休,买菜,做饭,洗衣服,收拾屋,家务活儿一大堆,也没闲着。</p> <p class="ql-block"> 原刘湾小学。</p> <p class="ql-block"> 刘湾小学留影。</p> <p class="ql-block"> 现旬阳第二幼儿园北园。</p> <p class="ql-block"> 2023年元月,她的学生从东北回来去看她。</p> <p class="ql-block"> 对同事,真诚相待。上世纪七十年代,经济都比较困难,有些同事家在农村,孩子多,相对困难些,只要有吃的,母亲也匀给他们一点。</p><p class="ql-block"> 对朋友,也特别坦诚。退休后,有几个同学经常找她闲聊,亲如姐妹,那种感情,令我们晚辈羡慕不已。</p> <p class="ql-block"> 宋元刚少将回乡探亲,和母亲以及同学们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对亲戚,重情重义。听外婆说,外爷年轻的时候,做小本生意,常年不在家。母亲是独生女,没有玩伴,怕母亲孤单,舅爷,舅婆就把母亲接到自己家,对母亲视如己出,家里的几个孩子跟母亲关系甚笃,情同手足。</p><p class="ql-block"> 舅爷家住农村,成年后,母亲也常常去看他们,逢年过节,给他们买点东西,聊表心意。家里遇到需要出力气的活儿,只要张口,舅老婊们第一时间赶到。</p> <p class="ql-block"> 小姑,小姑父他们家住西乡,姑嫂虽不常见,感情却很深厚。</p> <p class="ql-block"> 同学之间的情,犹如大浪淘沙,越到最后,朋友越少,越到最后,感情越浓,犹如陈年老酒,那是岁月的沉淀,显得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 她去世的第二天,她的一个老姐妹前年摔跤了,不顾年迈,拄着拐杖,由儿子搀扶着去送她最后一程,哭了。那是真心实意地哭,没有丝毫的做作,风风雨雨,她们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p> <p class="ql-block"> 母亲是独生女,在家里,对外婆很孝顺,外婆活到九十八岁,身体很硬朗。这期间,母亲总是把饭做好后,端到外婆面前,当然,母女之间也免不了磕磕碰碰。</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为人处世有自己的原则,从不占人便宜。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熟悉的人,谁送她东西,过后,总要想方设法给人家还回去。她生病后,走不了,就让弟弟代她去,说欠人人情,内心不安。</p><p class="ql-block"> 母亲得的是肾衰,心衰,高血压,高血糖,在她开始透析后,身体每况愈下。</p><p class="ql-block"> 前年春节,她上不了台阶,后来无法独立行走。细心的妹妹给她买了助步器材,并常常和妹夫从西乡回来看她,借助这个,在家行走。大概去年夏季,开始卧床不起,吃喝拉撒全在床上,并三天两头住院。妹妹和弟弟在网上买了很多垫子和纸尿裤。</p><p class="ql-block"> 这期间,主要由弟弟负责起居。弟弟很孝顺,最先每周到医院透析三次,后来改成两次,能走的时候,自己下台阶,坐轮椅,弟弟推着去,后来不能走了,弟弟背着下台阶,再到后来,弟弟只能抱着下台阶了。不厌其烦,从不在母亲面前发脾气,说过份的话,凡事都顺着母亲。</p><p class="ql-block"> 每当亲戚朋友,医生护士称赞他时,他总说,母亲是病人,是老人,所谓孝顺,就是要顺,很令人感动。</p><p class="ql-block"> 母亲历经病疼的折磨,她的生命像秋天的树叶一样,渐渐凋零,从此,再也听不到儿女回去唤娘的叫声。愿天堂没有疾病,愿父母不再受疾病的折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父母亲年轻时候合影。</p> <p class="ql-block"> 当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这世间就再也没有任何人真心实意地疼你爱你了,没有人在意你过得好不好,工作累不累,胖了还是瘦了,再没有人忍受你的坏脾气,包容你的缺点。当你再去回忆和父母点点滴滴的时候,你会怀念,想回家看看,但心里还是有些许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去,姊妹就成亲戚。父母在的时候,儿女尚有回家的路,父母去了,回家的路也渐渐变得陌生,那扇为儿女永远敞开的门,既清晰又模糊。景依旧,情依旧,父母已去,空留一切,点点愁。</p><p class="ql-block">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