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11.12,天气雾霾,计划的白石洞看银杏搁浅,恰同学愿意去莒县看天下第一银杏树,临朐北欲上高速,东向封闭,下道走到沂山口才上,沿长深到沂南北下,十公里左右到浮来山,与沂南相邻。</p> <p class="ql-block">如同攻略所说,野路经苹果园进入</p> <p class="ql-block">望见主峰佛来峰观音阁</p> <p class="ql-block">浮来山又名浮丘,海拔298.9米,是AAA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浮来山风景区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由飞来峰、浮来峰、佛来峰三峰鼎足而成,形似卧龙,独具清雅灵秀之神韵。景区内修竹奇木、居谷繁茂、怪石嶙峋、溪流潺潺。</p> <p class="ql-block">地质遗迹保护中心</p> <p class="ql-block">转到了定林寺后,看到了泛黄的银杏,决定先登顶</p> <p class="ql-block">五百罗汉阵</p> <p class="ql-block">观音阁</p> <p class="ql-block">位于定林寺内的“天下银杏第一树”树龄近4000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银杏树。树高26.7米,干粗15.7米,遮荫覆盖面积900平方米,盛夏时节每天需要吸收2吨左右的水分,被誉为植物“活化石”。该树至今枝叶繁茂,每年结果不辍。它不但枝条上结果,就连老朽的粗枝干上也直接结出银杏果实,令人称奇。</p> <p class="ql-block">据专家考证,“天下银杏第一树”历经20个朝代,在大禹治水之前已有之。清朝顺治甲午年(公元1654年)莒守陈全国立的一通石碑上镌七律一首,诗云:“大树龙盘会鲁侯,烟云如盖笼浮丘。形分瓣瓣莲花座,质比层层螺髻头。史载皇王已廿代,人经仙释几多流。看来今古皆成幻,独子长生伴客游。”</p> <p class="ql-block">关于天下银杏第一树的历史,《左传》中有这样的记载:“鲁隐公八年(前715年)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浮来。”文中说的是鲁隐公和莒国国王在这棵大银杏树下会盟修好的事。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莒州太守陈全国又在银杏树下立碑刻石,说此树“盖至今已三干余年”。</p> <p class="ql-block">在银杏树下,赫然立有一块石碑,上刻:“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浮来。隐公八年经。”这是书法家武中奇先生1979年10月重游浮来山时所书。</p> <p class="ql-block">明朝嘉靖年间,有一书生赴京赶考,路经浮来山时,天忽然下起雨来。他赶忙躲到大银杏树下避雨。雨越下越大,一时难以停歇。书生在树下闲得无聊,便想丈量一下这树有多粗。于是他伸开双臂,围着大树一下一下地丈量起来。他这样量了七搂还没量完,又用手指柞了八柞仍没到头。他正想再向下量时,猛见在剩余的地方,站着一个同样也在避雨的小媳妇。他懂得男女授受不亲的规矩,不敢再往下量了。于是便得出树粗“七搂八柞一媳妇”的结论。他的这一说法迅速流传开来。至今一提这树有多粗,当地人仍会用此种说法回答你。</p> <p class="ql-block">蓦看银杏树参天,阅尽沧桑不计年。</p><p class="ql-block">秦柏汉松皆后辈,根蟠古佛未生前。</p> <p class="ql-block">定林寺里大白果,树头安着八仙桌。</p><p class="ql-block">八仙桌周坐八仙,八个道童来回窜。</p><p class="ql-block">你奉茶,他端菜,来来去去互不碍。</p> <p class="ql-block">1946年1月,郝鹏举在台儿庄前线起义,时任新四军军长的陈毅数次与郝鹏举接谈。银杏树下,陈毅指点古树残碑,历数古今盛衰兴亡,苦口婆心地进行开导,郝鹏举频频点头,并作七绝一首:</p><p class="ql-block">“策马浮来展大荒,齐桓刘勰两茫茫。</p><p class="ql-block">千年老树应知我,一片忠心照夕阳。</p> <p class="ql-block">古银杏树之所以闻名,还与《文心雕龙》的作者、中国南北朝时的大文艺理论家刘勰有关。56岁那年,他回到家乡莒县浮来山,在大银杏树边修建了一座佛寺,仍取名为定林寺。他虽身在佛门,但并不只是朝钟暮鼓地诵经念佛,而是专心研求学问,潜心著述,编撰了《众经要林》等书,最后终老寺中……</p> <p class="ql-block">其实,“天下银杏第一树”所生长的定林寺,一直是莒文化中著名的人文景观。据《续高僧传》记载,晋太元年间,高僧竺法汰背铜佛来此山驻锡立寺。现在的寺院,是清朝同治十三年重修,分前、后、中三进院落。如今,定林寺的右侧立着一通石碑,上刻“刘勰故居”四个大字。在寺内绕“天下银杏第一树”转一圈,穿过拱门就能看到一栋玲珑别致、造型古朴的小楼,门楣之上镌刻着郭沫若1962年题写的“校经楼”三字。</p> <p class="ql-block">春</p> <p class="ql-block">夏</p> <p class="ql-block">秋</p> <p class="ql-block">冬</p> <p class="ql-block">美食莒县羊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