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秋水(梅)</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10257557</p> <p class="ql-block"> 去年暑假,我们一行人踏上了云南省西北部的土地,来到了风光旖旎的大理古城。这座位于苍山之下、洱海之滨的古城,曾是唐、宋时期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超过500年的历史沉淀。</p> <p class="ql-block"> “大理风光好,白族巧筑鲜。三坊一照壁,五井四合天。”这句诗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大理古城的独特魅力。傍晚时分,我们一行人抵达了这座充满传说和故事的历史名城。在民宿安顿好行李后,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复兴路,这里是古城的繁华之地,也是感受大理脉搏的最佳所在。</p> <p class="ql-block"> 复兴路漫步,是连接南城门和北城门的主干道,两旁商铺林立,一栋栋保留了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房屋错落有致,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个繁华的年代。街上的招牌和灯笼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醒目,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古城的历史沧桑和现代生活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不仅被古色古香的建筑所吸引,更是被各种美食所诱惑。街头的小吃摊前,热气腾腾的洱海鱼、香喷喷的破酥粑粑、酸辣可口的凉鸡米线,每一道美食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大理的市井生活,那是人间烟火气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走到著名的洋人街,原名护国路。这条街道上,中西文化交汇,各种酒吧、咖啡馆、特色小店比比皆是,它们装饰独特,各具风情。外籍游客在这里悠闲地品着咖啡,交流着旅途中的趣事,而当地的居民则在不远处摆摊售卖手工艺品,一派和谐共处的景象。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洋人街的夜晚更加迷人,中西合璧的异国风情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让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旅人,在这里找到了一份别样的归属感。</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晨光熹微,我们便满怀期待地来到了文献楼。这座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古建筑,以其两层歇山式的土木石结构,彰显了典型的白族建筑特色。文献楼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一位智者,见证了大理古城的兴衰与变迁。楼额上悬挂的“文献名邦”匾额,字体遒劲有力,它不仅是对大理文化底蕴的一种肯定,也是对这座古城历史地位的一种铭记。</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移步至南城楼,亦称双鹤楼。这座古城最古老且雄伟的建筑,如同一位威严的守护者,屹立在城池之上,成为大理古城的象征和标志。城门上方,“大理”二字遒劲有力,这是我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先生于1961年游览大理时的亲笔题字,它不仅寓意着“大治大理,富国兴邦”的美好愿景,也赋予了这座古城更深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脚步并未停歇,接着探访了西云书院、大理府考试院等古建筑。西云书院,始建于清代,这里曾是杨玉科将军的私人府第,如今已成为大理市第一中学的一部分,书院内古木参天,书香氤氲,仿佛还能听到昔日学子们的朗朗读书声。而大理府考试院,作为清代滇西北童生考举的场所,见证了无数才子的脱颖而出,它的每一砖每一瓦都承载着古代士子们寒窗苦读、追求功名的艰辛与梦想。随后游览了蒋公祠,杜文秀帅府遗迹,天主教堂等古迹。</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搭乘出租车来到了位于大理古城北面的崇圣寺三塔,这里是我国佛教建筑中的瑰宝之一。三塔的基座均为方形,坚实厚重,四周的石栏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石狮,它们或蹲或立,形态各异,仿佛在默默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主塔千寻塔巍峨耸立,高大雄伟,其建筑风格与西安的大小雁塔齐名,被誉为唐代典型建筑的代表。阳光照耀下,三塔的金顶熠熠生辉,与周围的苍山洱海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又壮丽的画卷,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与佛教文化的深远。</p> <p class="ql-block"> 让人尤为难忘的是大理古城的街道四周,流水潺潺,穿行于街巷之间,家家户户门前繁花似锦,绿意盎然。"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画面在这里得到了最生动的展现。那些街巷中的老宅,花木扶疏,古朴的外表下蕴藏着勃勃生机,每一处都宛如一幅精心勾勒的画作。</p><p class="ql-block"> “城墙回环龙蟠地,三塔矗立剑指天。街边木门雕古画,道傍水沟流清泉。”古建筑、文化遗产与自然风光在这里和谐交织,共同铸就了大理古城那独一无二的城市风貌。在这里,我们这些匆匆过客得以在忙碌的生活中觅得宁静与放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