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的暮年悲歌

孙建新

<p class="ql-block">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乡村是一幅宁静又质朴的画卷,然而,在这画卷的褶皱里,藏着一群被岁月遗忘的人群那便是,农村40后、50 后、60 后的农村老人。</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大地上最辛勤的耕耘者,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他们用粗糙的双手,挖河挡坝,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在那贫困的年代没有机械,全靠肩挑和手推车,地盘车把那“老和尚百纳衣”似的小块田地开垦成大块良田。那时又称:“大寨田”。</p> <p class="ql-block">播种、选苗、施肥、浇灌、除草、灭虫、收割,年复一年地交纳农业税(所谓的公粮)。</p><p class="ql-block">把最好的一等粮(也就是在扬场时,把顶风扬起落地后,上风头中那最沉甸甸的饱满的粮食)交给国家。把二等粮(也就是那扬场时,粮堆中,中间那部分)留给集体(村中生产队)。把三种粮(也就是最孬最次的那,秕而巴唧的)才留给村民自已,种粮人吃的是最差的粮。三等粮,最差的粮,有杂质的瘪壳的,霉烂的,就是出面粉率最低的,潮湿的。就这粮,一年也只能每人分两三百斤。</p> <p class="ql-block">那种带壳带皮的粮,每人分得两三百斤,这三两百斤再去皮去壳再去些霉烂的颗粒,还剩多少,这便是全年的粮食。所以每到春天,便是那青黄不接的日子,家家户户就基本断粮了,怎么办?于是,村民们便挖野菜,勒树叶掺加少许的粮面,这也算的上是好饭了。每年霜降后刨的地瓜,若赶上淅沥沥下个不停的秋雨,那瓜干也会发霉,即便是绿黑色的,霉烂的地瓜干也不能扔掉,用它碾成面粉来掺树叶蒸熟吃。“猪任吃土不吃捂”,捂的霉烂的粮食,猪都不吃,可我们村民就吃!现在人谁吃那东西。</p> <p class="ql-block">可我就吃过,是六十年代,儿童时期亲身经历的!。六七十年代,为解决城市青年就业问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开始了,本来吃饭极其困难的乡村,又进来部分城市年轻人,十个人的粮食十一人吃,那决对每人要少吃几口,但村民们依然热情的招应,把他(她)们按排到村里条件最好的户家居住。</p><p class="ql-block">那一辆辆满载优质粮食的牛车马车人力车,运往的,是国家建设的希望,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这群人的汗水和对国家无言的忠诚。</p> <p class="ql-block">他们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功绩,应该被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p><p class="ql-block">可如今,他们老了,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生活却没有给予他们应有的善待。每月仅仅一两百多元的补贴,这微薄的数字,就像一把利刃,刺痛着每一个有良知的心。这难道不算是一种悲哀吗?在城市的街头,哪怕是乞讨之人,也许一天的所得都不止这点。这百元之数,又怎能支撑他们度过一个月的风风雨雨?</p> <p class="ql-block">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市老人。他们退休后,少则五七六千,多则一两万的退休金,让他们可以安享晚年。他们可以在清晨悠闲地打太极,可以在优美的旋律中跳舞,可以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赏花,可以手提鸟笼,聆听鸟的清脆的鸣叫声,可以在午后品着香茗与老友谈天说地,可以在身体不适时毫无顾虑地就医。他们的晚年是金色的,是被保障所环绕的。</p> <p class="ql-block">而农村老人呢?他们的孩子大多外出打工,为了自己的小家在城市的漩涡中挣扎。这些年轻人背负着房贷、车贷和孩子的教育费用,自顾不暇,又怎能有更多的余力去照顾家中年迈的父母?农村老人只能守着那三二亩薄田,在孤独和贫困中度过他们的晚年。麦收,顶着烈日把小麦拉回家中,然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再把它一袋袋扛在肩上,顺着爬向房顶的阶梯,艰难的一步步向房顶攀爬。有多少村中村民,在往房顶运粮晾晒时,从梯子上掉下来的,村民并不是一次或一个!</p> <p class="ql-block">近些年有很多类似的事情发生,轻则骨折,严重就不必再说!这些不幸,使原本困难的家庭生活更加雪上加霜!</p><p class="ql-block">当夕阳西下,乡村的小路上,那些伛偻的身影是如此的让人心酸。他们或许还在为下一顿饭发愁,或许还在为生病没钱买药而默默忍受。他们曾经为国家付出了青春和汗水,他们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是希望能有一个有尊严的晚年。然而,这看似简单的愿望,在现实面前却如此的遥不可及。</p> <p class="ql-block">我们不能忘记,是这些农村老人在国家困难时期挺起了脊梁,是他们用无私的奉献养活了无数人。我们应该反思,这种城乡养老差距如此巨大的现象,真的公平吗?我们需要行动起来,让公平的阳光照进农村老人的生活,让他们在暮年也能感受到温暖和关怀,让他们知道,这个国家不会忘记他们曾经的付出。因为他们,值得更好的对待,值得在生命的余晖中绽放出属于他们的光彩,而不是在被遗忘的角落里黯然神伤。我们需要用爱和责任,为他们书写一个温暖的结局。</p><p class="ql-block">美友老师们啥看法,欢迎您留下评论。收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