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有意义的组织生活

ee

<p class="ql-block">2024.11.13接学院通知:离退休十四,十五支部的组织生活参观西南联大“一二一”革命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西南联大昆明旧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一二一大街298号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内,是抗战期间西南联大在滇八年办学的历史见证地。</p> <p class="ql-block">党员们准时来到集合地。</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这样一所传奇的大学在中国短暂存在过:它屋舍简陋,却大师云集;颠沛流离,却人才辈出,留下了许多精彩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记录了:“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国立北京大学和国立清华大学都遭受波及,天津的私立南开大学甚至直接被日军炸毁,家底全无。</p><p class="ql-block">同年8月28日,国民政府教育部传来密谕:</p><p class="ql-block">在未来的九年中,国立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私立南开大学校长张柏苓,将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常务委员会”三常委的身份,共同领导这所战时联合大学。</p><p class="ql-block">这三所国内一流顶尖大学,开始“兵分三路,水陆兼进前往昆明”,成就了“中国教育史上最伟大的长征”,陆路完全徒步,要翻山越岭3600里才能抵达昆明;水陆也要绕道越南,然后进入昆明。</p><p class="ql-block">这所由清华、北大和南开组成的战时联合大学,被称为:西南联大。</p><p class="ql-block">它将三校的精英师资整合在一起,也将全国各地的精英学子汇集一处。”</p> <p class="ql-block">“从1938年5月4日开课,到1946年7月31日结束,西南联大在云南办学八载,弦歌不辍,这是在全国抗战中,联合到底的唯一一所大学。</p><p class="ql-block">八年时间,入学8000位本科生和研究生,但只毕业了3882名学生,可见考试之严格,教学之严谨。</p><p class="ql-block">虽然毕业人数被腰斩,但他们却代表着中国顶尖的学者水平,放眼世界范围,也是一流的。</p><p class="ql-block">从这3882名毕业生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获奖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位人文大师。</p><p class="ql-block">在那个时代,联大的物质条件和教学条件都极度贫乏,但这所只存在了八年的“最穷大学”,却被赞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摘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旧址内保存有西南联大纪念碑、西南联大原教室、“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等历史遗存,以及西南联大博物馆,馆内收藏有大量实物、历史图片和档案资料,是了解西南联大历史的重要窗口。”摘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我对政治没有深入研究,对于共产主义也没有大认识,但颇感怀疑。对于校局,则以为应追随蔡孑民先生兼容并包的态度,以能够最大限度地去完成学术自由的使命。无论昔日之所谓新旧,还是今日之所谓左右,在学校都应给予自由探讨的机会。”这个指导思想与治校原则,成为梅贻琦一生争持的信念和主旋律,也成就了一代清华。摘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西南联大,这颗教育学术史上璀璨的明珠,短暂但耀眼。纪念馆用大量素材,详实生动的历史照片告诉我们西南联大是一所怎样的大学。历史值得回顾,历史值得学习,历史值得牢记。西南联大选择了昆明,昆明没有辜负西南联大的选择。不管岁月怎样流淌,我们后辈要传承的是一种不屈的精神,一种严谨的办学理念,让后来从事教育者们更加明确:“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p> <p class="ql-block">西南联大纪念馆非常值得每一位普通的中国人来参观瞻仰。感谢昆明学院离退休党支部组织的这次不同寻常的组织生活。重温历史,不忘前辈,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