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367讲一一宪问篇第二十三章

万子私塾

<p class="ql-block">传儒家微言大义,教商贾允执厥中,培养新时代儒商。</p> <p class="ql-block">《论语》第十四篇宪问篇第二十三章教学录音</p> <p class="ql-block">大家好,我是万守杰,今天一起分享《论语》第十四篇宪问篇第二十三章。</p><p class="ql-block">原文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p><p class="ql-block">窃以为,本篇上几章基本上是围绕“问人”展开的,比如齐国的管仲、郑国的子产、卫国的公叔文子等,这些人都属于君子之列;比如夏朝的后羿和奡( aō)、卫国卫灵公、齐国田常等,这些人都属于小人之列。孔子在说了这些人以后,然后做了一个小结,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p><p class="ql-block">这句话翻译过来是这样。</p><p class="ql-block">孔子说:“君子追求高尚,小人自甘堕落。”</p><p class="ql-block">“达”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是一个人在大路上迈步行走,有通达、畅通的意思。《说文解字》曰:“达,行不相遇也。”说的是行走的人不相遇,可见道路有多么宽大。后来“达”又引申为豁达、显贵、高尚等义。那么“上达”“下达”又如何解释呢?窃以为,孔子在这里的“上达”“下达”指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上达”的人喜欢走大道,追求高尚,而“下达”的人喜欢走捷径,追求庸俗。</p><p class="ql-block">“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可以理解为是君子与小人的判别标准之一。请注意,君子小人之分,无庶民百姓和王侯卿大夫之分;也就是说,庶民百姓中有君子小人,王侯卿大夫中亦有君子小人。因此,自天子以至于庶民,皆有君子小人之分辨,这是从道德层面上来说的。还有一种特殊的表达,即君子谓之大人,与此对立的是小人。大人指具有高尚道德操守的人,小人指不具有高尚道德操守的人。所以啊,古代往往用大人谓之做官的人,老百姓谓之小人,意思是做官的人就应该具有高尚道德,但并不是指做官的人真正具有高尚道德,老百姓未必没有高尚道德。</p><p class="ql-block">历来学者对“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说法颇多。鄙以为,理解孔子这句话的关键是“达什么”。“达”可以是动词,可以是名词。“达”当作动词讲时,应该是“抵达”“通向”之意,即“君子达上,下人达下”。什么又是“上”“下”之意呢?“上”指形而上,抑或说,“上”指精神;“下”指形而下,抑或说,“下”指物质。换一句话讲,“达上”与“上达”是表示同一个意思,但无论是“达上”还是“上达”,其实都隐藏着一个目标,如果这个目标用“精神”和“物质”,或“义”与“利”来补充的话,这句话就变成“君子上达于精神,小人下达于物质”,或“君子达于义,小人达于利”。所以说啊,君子上达于什么?君子上达于精神,反之小人下达于物质;抑或说,君子上达于义,小人下达于利。我们不妨继续推敲,精神与物质,义与利,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精神就在“形”的上面,谓之“形而上”,道也。物质就在“形”的下面,谓之“形而下”,器也。义与利的关系也是一样道理,义就在“形”的上面,谓之“形而上”,道也;利就在“形”的下面,谓之“形而下”,器也。如果把“形”这个字去掉,“形而上”简谓“上”;“形而下”简谓“下”。所以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上与下”二字频繁使用,但日用而不知其意;抑或说,上者,阳也,道也;下者,阴也,器也,故上下不可分割,道器不可分割,阴阳不可分割,日月不可分割。此乃“一分为二”之辩证法。不妨想一想企业中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的关系,是不是阴阳关系?董事长惟道抓战略,阳也;总经理惟器抓战术,阴也;抑或说,董事长务虚抓精神,总经理务实抓物质,道器并举,岂有不成之理?</p><p class="ql-block">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讲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说,君子明白的是道义,小人明白的是利益。窃以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与“君子上达,小人下达”是一个意思,都是在说君子与小人的生活态度以及行为。君子追求形而上的生活,小人追求形而下的生活。请注意,一个人的精神追求与贫富无关,有可能一个人“富可敌国”但他(她)追求的是形而下的物质享受,有可能一个人“一贫如洗”但他(她)追求的是高尚的道德修养。比如,子贡这个人,大家应该很熟悉了,鄙人讲过他很多次,不仅官做得好,曾经是鲁国、卫国的相,而且会做生意,“富可敌国”。他有一次问孔子,曰:“贫而无谄( chǎn),富而无骄,何如?”子贡的意思是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而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有钱却谦虚好礼。”他们师生这段对话被写进《论语.学而篇》,故“富而好礼,贫而乐道”就成为中国人的“贫富观”。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就是“贫而乐道”的榜样,孔子表扬他说:“一箪( 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说颜回用竹筐盛饭吃,用瓢舀( yǎo)水喝,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苦的生活,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所以后人以颜回作为“贫而乐道”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这是上高中的母校,山东高唐姜店中学,物不是人亦非也。1976年毕业,那年14岁。</p> <p class="ql-block">“贫而乐道”也许好理解,但“富而好礼”也许不好理解。子贡起初以为“富而不骄”就算是“君子上达”了,但孔子认为,有钱了只是不骄傲,算是可以了,但还不行,还不能谓之“君子上达”“君子喻于义”。为什么孔子不说“富而好义”而说“富而好礼”呢?鄙以为,“富而不骄”,富了不要翘尾巴,不要猖狂,更要谦虚谨慎,这是对富人较低的要求。显然子贡“富而不骄”做到了,但孔子对子贡提出更高的要求,“富而好礼”,显然在孔子眼里子贡还有“礼数不周”的地方。孔子认为,“克己复礼”谓之“仁”,通过“好礼”而修仁,礼是通向仁的修行之道,希望子贡将来最终能够成为“仁商”。“仁商”自然是“义商”,但严格意义上讲,“仁”的层级高于“义”,仁包括义。由于“仁”和“义”看不见抓不着,只有“礼”看得见抓得住,“好礼”就可以修成“仁义”,所以孔子对子贡说出了这一箴( zhēn)言,“富而好礼”,也算是道破了天机。</p><p class="ql-block">子贡,端木赐,孔子的得意弟子,七十二贤,孔门十哲。子贡学的是言语,按照今天的话语说,是学外交专业的。子贡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是,他不仅官做得好,曾经是鲁国、卫国的相,还善于经商,非常富有。抑或说,孔子周游列国没有子贡提供的赞助也许进行不下去。子贡虽然很有钱,但非常谦虚。有一次,有一位鲁国大夫说,子贡的学问比孔子强,这话传到子贡耳朵,他非常严肃地讲:打个比方说吧,我的学问犹如齐肩高的围墙,从外面一眼就能看得清清楚楚,我老师的学问犹如几丈高的围墙,不从大门进去就根本看不到里面的富丽堂皇,说这话的人也许连大门往哪里开都不知道,难怪说出这样的话。今天山东曲阜孔庙大门前的“万仞宫墙”这几个字就是源于子贡的话。其实孔子对子贡能言善辩也曾说过不如子贡的话,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是对子贡赞赏有加,说:“夫使孔子名布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意思是说,之所以孔子能够名扬天下,是子贡跑前跑后极力宣扬的结果。就是这么一个子贡,富可敌国,官至国相,但始终保持谦虚不骄的作风,谓之“儒商鼻祖”实至名归,孔子继续要求他踔厉奋发,从“好礼”上下功夫,因而“富而好礼”就成为中国商人的座右铭。</p> <p class="ql-block">宗亲文领贤弟一路陪伴,幸苦了。</p> <p class="ql-block">说到这里,也许有人问:“到底什么叫好礼?”窃以为,首先“礼”不能简单理解为礼节、礼貌、礼数、礼服、礼仪等,当然若能够做到这些“规矩”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这还远远不够,“礼”是通向“仁”的大道,好仁先从“好礼”开始。“礼”既是一种遵行的“规矩”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抑或说,人若想志于仁(志于道),就要追求一个“礼”的世界,且喜欢生活在“礼”的世界里。因此,“礼”既是道也是德,尚礼即尚道,尚礼即尚德。尤其是对于有钱人来说,“富而好礼”太重要了,重要到可以决定生与死。纵观今日富豪之灾祸,大都是违背了“富而好礼”这一天道,几乎无一例外。这样说吧,“好礼”是做应该做的,而不是做喜欢做的。什么叫“应该做的”?说白了,“应该做的”就是“老天爷让你做的”。什么叫“老天爷让你做的”?“老天爷让你做的”就是《礼经》上所说的,按照《礼经》上所说的去做,就是“天人合一”的做法,就是“老天爷让你做的”。什么是《礼经》?《礼经》就是圣王总结出来的天道规矩,《周礼》《礼记》《仪礼》就是对天道规矩的诠释。所以啊,人们常说,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别委屈了自己短暂的人生,快乐第一,这个话有问题,只说对了一半,只是自己喜欢还不行,首先问老天爷喜不喜欢,老天爷不喜欢,只是自己喜欢,就一定会出问题。这就是今人亟待学习《礼》的意义所在,尤其是做生意的企业家们,如果不学礼、不懂礼、不守礼,鲜有几人没有灾祸的。</p><p class="ql-block">清代儒学大家赵良猷( yóu)写过一本书叫《论语注参》,里面有这么一段话,“古之教人必以学,学必之以道。道者上下,其形而上者,道也;其形而下者,器也。君子上达,知其道也;小人下达,得其器也。上达者,不私于我,不役于物,故君子学道则爱人。下达者,知义之不可犯,礼之不可过,故曰小人学道则易使也。”窃以为,赵良猷的这段话可以是今天学习“君子上达,小人下达”的参考。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古人教育人必须首先从学开始,学则要学道。道分上下,形而上的谓之道,形而下的谓之器。所以啊,学做君子就要志于道,就叫作君子上达;否则,如果志于物质,就是小人下达。上达的人,不会是自私的人,也不会被物质奴役,而是爱人的人;下达的人,不是不知道义与礼都不能违背,但往往容易被物质所奴役和驱使。</p><p class="ql-block">鄙以为,既然君子要“上达”,说明自己的站位在下。在下者欲上达,代表自己的思想状态就是不完善的人,就要尽力趋于完善,这就是积极向上,向上,还是向上,向道上努力努力再努力,千万不能向道下走。抑或说,追求高尚的精神,精神,还是精神。因此,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永远上达,应该是一个人的终身生活态度。《中庸》上说,“君子之道,譬( p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走远路要从近处开始,登高山要从低处开始。因此,君子上达必自迩,必自卑;君子下达必自远,必自骄。换一句话说,君子自卑必上达,小人自骄必下达。</p><p class="ql-block">好,今天的课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再见!</p> <p class="ql-block">与宗亲文领、文瑞参观山东高唐李苦惮大师书画艺术馆</p> <p class="ql-block">与高中同学董以梅大姐合影留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