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当踏入食堂,我总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同身份的人选择的就餐位置竟有着微妙的差异。坐在第一排餐位的往往是三类人:领导级别的,他们通常坐在第一排的中央位置,左中右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靠门口的第一排,音体美老师经常聚在那里,有说有笑,毫无拘束,或许是因为他们的户外活动较多,教学压力较轻的缘故吧!靠里的第一排,经常能看到女宿管聚在一起,她们或许因为来得早,习惯了内间的环境,食宿不分家,仿佛来到了自己的家一样踏实。而男宿管则通常坐在外面靠门的第二排,可能更适应光线充足而又有安全感的位置。打扫卫生的保洁大姐们则常常坐在水池边的厨余收纳处的最后一排,这或许与她们的工作性质有关。</p><p class="ql-block"> 语数外物化等主科老师通常坐在二三两排,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谈谈笑笑。音体美信等小科老师则通常坐在最后排,可能是因为他们人数较少,显得势单力薄。座如其人,座位中蕴含着不少学问。其实,上厕所的选择也是一样,选择的蹲位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豪爽之人,进门第一格就占了,根本不考虑;性格自卑或喜欢独处之人,往往直奔最里侧,独享片刻的宁静;性格谦和的人则往往选择中间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人生天地间,一切皆学问。无论是食堂的座位还是厕所的蹲位,都能从细微之处窥见人的性格与心理。这些看似平常的选择,背后却隐藏着丰富的社会学意义。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对自己的一种表达,也是对周围环境的一种适应。正如古人所说:“一叶知秋”,从这些细枝末节中,我们也能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