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0月29日,学校退协组织退休教师常熟一日游活动,让难得出门的老人们结伴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观秋山秋水秋花,赏古塔古园古韵,品“夕阳美如画,清风醉晚霞”的人生哲理。</p> <p class="ql-block"> 方塔园位于常熟古城东端,是在宋代古迹旧址上新建的古典园林,因园内有方塔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方塔园东门入口处广场上建有气势雄伟的石牌楼。正面额书“辉映海虞”(海虞,常熟别称。),背面为“建炎遗韵”。立柱两面镌常熟籍著名学者钱仲联先生撰书的楹联:正面为“塔以方名天水肇基千劫过,境能园照祇林新拓万人来”。背面题“汇浮图与博物於一园法灯普照,阅南宋至曼殊等四代禅史增辉”。</p> <p class="ql-block"> 方塔,始建于南宋,全名“崇教兴福寺塔”。四面九层,高67米,因其四面九级形方,匀称俊俏,故俗称方塔,为古城常熟标志性建筑。方塔与宋代古井、古银杏并称为“园中三宝”。</p> <p class="ql-block"> 方塔井。古井的井砖形制与部分塔基用砖相同,可以证明井为宋代之物。井栏以一巨大青石雕成,成八角形,甚为独特。</p> <p class="ql-block"> 古树银杏。高20米,主干粗2米多,树龄已有800多年。</p> <p class="ql-block"> 方塔气宇轩昂,壮丽无比。历经800余年风雨沧桑,依然伟岸秀气,灵光四射,是古建筑中的瑰宝。据说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高僧文用认为常熟城的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风水学上称“主位低客位高”,应在城东南建一浮屠以抬高主位,故建此塔。</p> <p class="ql-block"> 园内建筑均为仿宋形制,绚丽大气,既具有皇家园林的文脉神韵,又采用江南园林曲折多变的手法,曲桥亭台、轩廊水榭、山石花木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 楼阁的飞檐翘角,与湛蓝辽阔的天空和缥缈的几朵白云,构成了一幅雅趣盎然的妙笔丹青。</p> <p class="ql-block"> 黛瓦与白墙互衬,檐牙与绿树相吻,红灯凝望喷泉,碧水倒映蓝天,几扇简朴而又不失典雅的花窗,犹如乐曲中的音符,构成了最美的韵律,绝世的经典。</p> <p class="ql-block"> 面对园中的巍巍方塔和精美的楼台亭阁,让我看到了我国古建筑的独特风格和它的美好及永恆。</p> <p class="ql-block"> 赵园曾园原为明万历间御史钱岱“小辋川”旧址,至清乾嘉间分为两园。“小辋川”为钱岱别业,清嘉庆时礼部主事吳蔚光有《九万圩》诗:“九万圩边一叶船,晓山如雨水如烟。穷檐华阀今无数,悉是钱家小辋川”。(辋川,首先是一座山谷和一条河流。)</p> <p class="ql-block"> 曾园,原称虚廓园,与赵园相邻,占地约20亩。园以清池为中心,借山取景,被誉为“山色湖光共一园”。</p> <p class="ql-block"> 曾朴,字孟朴,是曾园第二代主人,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法国文学翻译家,在园内完成了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孽海花》。</p> <p class="ql-block"> 这棵被人们称为“相思树”的红豆树,为明代“小辋川”园林遗存,已有370年的树龄,如今仍枝叶茂盛,苍翠挺拔。</p> <p class="ql-block"> 赵园,傍临九万圩.。全园以水景取胜,景点皆环池而筑.。该园引园外活水于园内池中,使辽阔水面与回廊、平冈相配合,遥山近水,风光如画。</p> <p class="ql-block"> 曾赵两园于2005年1月经过修整合并对外开放。园中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叠山理水,布局精妙,成为江南古典名园中独领风采的佼佼者。</p> <p class="ql-block"> 赵园又名水吾园,池塘一片,荷香十里。眼前的一片荷塘,早已不见亭亭玉立的粉荷,只有枯黄的荷叶在秋风中摇曳,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生命的故事:它们曾经“惟有绿荷红菡菡,卷舒开合任天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如今却“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我认为怒放的荷花固然美,“留得枯叶听雨声”,也有一种别样的韵味别样的美。</p> <p class="ql-block"> “霜叶红于二月花”,红枫在秋风中摇曳生姿,好似在进行一场最后的舞蹈,要舞尽生命的绚烂。</p> <p class="ql-block"> 在这晚秋的怀抱中,虽没有迷人的姹紫嫣红,却有层林尽染的浪漫秋叶。无花叶也美,秋叶之美美在它的沉静和内敛,淡然和洒脱。</p> <p class="ql-block"> 古色古香的水榭长廊,在多彩秋叶的衬托下更显端庄雅致,清新洒脱。虽是晚秋,仍有人在园中行,如在画中游之感。</p> <p class="ql-block"> 园中美景,令人心旷神怡,让你看不够,拍不完。</p> <p class="ql-block"> 在园中游赏,无异于品味凝固的音乐,无声的诗歌。</p> <p class="ql-block"> 这棵扎根在石缝中的石榴树,硬是借助外力,将几乎倒地的身躯,挺立向上,开花结果,彰显了坚强不屈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成了园中最美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看着在亭内小憩的同事们,不由让我想起刘禹锡的两句诗:“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他们虽历经沧桑,但风采依旧,虽步履放慢,但气质犹存。黄昏,何尝不是我们老年人最美的时光,可以结伴出游,欣赏湖光山色;可以一起畅谈七彩人生,感受岁月的沉淀和智慧的积累。</p> <p class="ql-block"> 生命之美不在年龄,就如这园中之景,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魅力,你能说晚秋的曾赵园不美吗?</p> <p class="ql-block"> 感谢退协领导组织了这次秋游话动,让我们走进深秋,走进自然,走进传统的文化艺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