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宪林诗书集锦,拾光集》序言

糊涂山人

<p class="ql-block">序言</p><p class="ql-block"> 欣闻《张宪林诗书集锦,拾光集》编印出了书稿样本,甚为高兴。当我从张老师手中接过这本散发着浓郁油墨香味厚达227页、收录500多首诗词、近百幅书法珍品的书稿时,感慨震惊、难以言表。我深知这是张老师集大半生学识心血凝成的结晶,对一个业余诗书爱好者来说,能诸业并臻、诗书俱佳、且造诣颇深,不能不令人心生敬畏,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由衷地向张老师祝贺他的佳作早日付梓面世,然而没想到张老师却交给我一项任务、为这本书写篇序言,这真让我大有诚惶诚恐、不胜重托之感,然而作为彼此信任、更是我十分敬佩的文友,恭敬不如从命,只好勉强为其答应下来。</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年近古稀,精神镌铄、谦虚低调、敦厚朴实,给人以稳重随和的印象。与张老师结缘于诗书,后因从事的工作及居住地不同,过去交往甚少,真正结识是去年春节前,我们一块去北京参加中艺星光书画艺术平台年度表彰大会期间,才有了切蹉交流的机会,加之在诗词书法方面志趣相投、交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觉,特别是经过一年来的交往接触,我对张老师的人品学识、水平能力更是刮目相看、敬佩有加。</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张老师毕业于人才荟萃的林县一中,受其家族中诸多饱学之士的影响熏陶,他自幼聪慧好学、苦读诗书、成绩优异、堪为学霸。毕业后回乡务农,后经考试成为民办教师。在兄弟姐妹中他排行老大,在那入不敷出的年代,家庭生活困顿艰难,父亲又体弱多病,促使他挑起了长兄如父的责任担当,毅然决然地辞去了自己挚爱的教师工作,并克服重重困难,白手起家,建厂立业,逐渐摆脱了贫困,带领众多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p><p class="ql-block"> 在商海拼博创业的同时,他始终没有丟弃自己衷爱的诗词书法,而是坚持不懈地在诗书的艺海里顽强的探索耕耘。他的诗作不断在诸多报刊及媒体发表,且广受好评,屡获佳奖。书法作品也日臻进步,"金质大奖"、"非遗传承大师"、"书画精英″等桂冠屡屡斩获。可以说,张老师既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优秀的商海弄潮儿,又饱读诗书、激情燃烧、勤于笔耕的诗人,更是悟心超常、临池不辍、书艺精湛、遐迩闻名的书法家。</p><p class="ql-block"> 在诗词创作方面,他以睿智的思维和犀利的目光,观察、体悟、捕捉一切有用的素材。世间的利弊兴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庶民百姓的悲欢离合,都是触动他灵魂的源泉。他的诗精警隽永、健康优美,内容丰富多彩、诗画绚丽多姿、意蕴悠长深远、情感真挚细腻、诗意感人至深,文化功底厚重。他的书法作品也同他的诗词一样,清新雅致、灵动飘逸、俊朗舒展,富有韵律感、节奏感,给人以视觉的震撼和唯美的享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学特征和行书风格。</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之所以能在诗书商多领域取得骄人佳绩,被大家公认为事业有成,诗书双秀的成功人士,与他的诗书气质不无关系。诗书是生命永恒的标志,一个人能把诗书作为生活常态,应当是人生最美的光环之一。常言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诗书培养了他儒雅的气度,提升了他的人生境界。他锦心绣口、冰清玉洁、一言一行无不透露出浓郁的书卷之气。正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对他成功的人生来说,商海艺海的遨游,相辅相成、相得盖彰,可谓成就了事业、完美了人生。而商海搏击的惊涛骇浪、风雨阴晴又为他的诗书创作提供了素材和物质保障。而今他创作出版如此艺惊群芳的诗书集锦,正是他风雨兼程,波澜壮阔奋斗一路的靓丽风景,是他奉献给社会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光宗耀祖的有力见证,更不愧是激励今人后昆的一部珍贵教材。</p><p class="ql-block"> 愿每位读者朋友在欣赏这朵美丽的奇葩时,嗅到沁人心脾的馨香,并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p><p class="ql-block"> 欣读佳作,获益匪浅,感慨良多,谨此为序。</p><p class="ql-block"> 董银学</p><p class="ql-block"> 二0二四年十一月十五日</p><p class="ql-block"> 序言作者:系亚洲书画协会副主席 ,林虑书画院名誉院长 , 安阳市诗赋学会会员 , 林州诗词学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