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周总理与都江堰</p><p class="ql-block"> 陈探许</p><p class="ql-block"> 1955年5月初,周总理参加完万隆会议后,身心非常疲备,需要休息调整,中央安排他先不用着急回北京,就在成都短暂停留休息。</p><p class="ql-block"> 5月5日,周总理轻车简从在陈毅副总理、廖承志、乔冠华陪同下,到都江堰视察。</p><p class="ql-block"> 陈毅副总理悄悄的对前来迎接的县委书记陈彬说:“总理前一段时间很辛苦,每晚只能睡一两个小时,该休息一下了,一切从简。”</p><p class="ql-block"> 周总理在玉垒山腰,观看了都江堰渠首全景,总理问了有关鱼嘴、内外江、安澜索桥和二王庙的情况,陈彬一一作了回答。</p><p class="ql-block"> 接着他们一行又驱车来到伏龙观,总理看了宝瓶口、飞沙堰。陈彬指着飞沙堰和宝瓶口向总理介绍说: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利用湾道排沙,同时也把进入内江多余的流量排出去非常科学,内江流量的多少还要受宝瓶口的限制,宝瓶口是人工开凿的河道,是内江的天然闸门,内江经过这里流向成都平原,成都平原西高东低就实现了自流灌溉,孕育了天府之国。</p><p class="ql-block"> 然后总理一行来到玉皇殿,在侧面空坝上的观澜亭小坐了一会,然后,他又起身上了玉皇殿楼上,将朝向北边的窗户打开,总理向陈毅副总理招呼道:“更上一层楼啊!”便与陈毅、乔冠华等站在窗前,一边享受着江风的吹佛,一边居高临下观赏都江堰河景。</p><p class="ql-block"> 回到观澜亭,总理一边喝茶,一边向陈彬关切地询问:“都江堰水利工程现在能灌溉多少土地?”,陈彬汇报说:“解放初,都江堰能灌溉三百六十万亩,经过这几年的整修,现在能灌溉五百多万亩。”总理听后说:“了不起,这工程是二千二百多年前完成的,李冰是秦孝文王时的一个蜀郡太守,他为人民作了好事。”</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之行给周总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总理视察完都江堰后,又驱车直达青城山,青城山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称。总理沿着丹梯石阶徒步登山,一面观赏沿途风景。</p> <p class="ql-block">青城山丹梯石阶被浓荫覆盖,游人登临有雨中穿行之感。累了,总理拄着手杖,驻足石阶之上以代小憩。行到“天然图画”坊时,陈彬告诉总理:坊前丈人峰壁立,宛若画屏;坊后数峰层峦叠嶂,堆苍叠翠。游人至此仿佛置身画卷之中,故得此名。</p><p class="ql-block"> 层层石阶古人曾称“丹梯近幽意”。当天的游人匆匆与总理擦肩而过,谁也没想到自己竟然是与共和国总理一起登山,山人一体,自然和谐。山道蜿蜒而上,走到五洞天时,总理习惯性的双手叉腰站着休息了一会,看了看周围的风景说:“青城天下幽嘛!果然名不虚传。” </p><p class="ql-block"> 到“引胜亭”时总理抬头看了看,说:“引胜亭,要入胜境了,我们还是先休息一下吧。” 说完举步走进茅亭,他们刚刚坐下,正巧天师洞主持易心莹从亭前路过,见县委书记陈彬陪同客人在此休息,易心莹心想:以往有领导来青城山,县上都会提前打招呼准备,为什么这次陈书记陪同客人上山,没有先告诉我们呢?易心莹正准备招呼陈彬时,认出了客人是周总理,他恭恭敬敬地走上前,给周总理打招呼。周总理用慈祥的目光打量着这位一身道装的道士。没等总理询问,易心莹便作了自我介绍,总理高兴地招呼易心莹坐到他身旁,并与之亲切地交谈起来。</p><p class="ql-block"> 周总理问当地农村和庙宇解放前后的情况,易心莹回答说:“旧社会农村要征收青苗税,打门捐和烟捐等,使农民喘不过气来,生活很清苦,庙上香火不旺亦很冷清。解放后,有人民政府的关怀,情况改变了。” “现在生活怎么样?过得好吗?”总理问道,易心莹接答:“过得很好,我们有不少地,打的粮食种的蔬菜足够吃用。”“你是哪年当的当家?”, “ 42年青城山住持彭椿仙道长病逝,我继任住持。现是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感谢总理关怀,我们一定把庙子管理好,请总理放心。”,陈彬记住了易心莹说得一句:“天下为公就与马列主义有相似之处。”总理听了说:“中国的道家是爱国的,这很好!”总理感到易心莹谈话很真实,他很高兴。</p><p class="ql-block"> 离开“引胜亭”,易心莹继续向总理介绍青城山的景点、名胜和旅客游山的情况。易心莹讲:青城山不仅林幽泉美,而且还有不少动人的传说。如“天师降魔”、“黄帝问道”、“佐卿化鹤”等传说,总理高兴地笑着说:“你是不请自来的,你就是我们的导游了。”</p><p class="ql-block"> 进了天师洞后,他陪同总理等观看张大千绘的张天师画像、唐碑、三皇石像、古银杏树、岳飞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大家赞</p> <p class="ql-block">不绝口。就餐时陈毅副总理又以四川老乡的身份与易心莹拉起了家常。</p><p class="ql-block"> 饭后总理一行继续健步登山,到了上清宫,易当家告诉总理“上清宫”三个字是蒋介石写得。山门两边有于右任的题字“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同为诗家书人的陈毅副总理很欣賞于老的书法。登上青城第一峰,观览了青城八百里锦绣,三十六奇峰。眼底翠浪东倾,云涛翻涌。总理对同行人笑称:青城天下幽,真是名不虚传啊! </p><p class="ql-block"> 归途中,经石笋堂小学,石笋堂小学坐落在牌坊岗侧的石笋峰前,由于学校小,只有一名教师,一个复式班,三十多名学生。那天阳光灿烂,幽鸟鸣林,浓荫遮道。总理身穿深蓝色衣服,神采奕奕走在前头,陈毅副总理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拿着墨镜,其他同志跟随在后。总理刚走近教室,就被眼尖的吴竹筠认出:“是周总理!”正在桌前和几个同学谈话的老师吴守堃急忙迎向周总理,周总理已经握住了他的手。吴守堃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同学们也万分激动,不禁欢呼雀跃。三十多张笑脸,仰望着慈祥的总理。就在这时眼尖的吴竹筠看见,陈毅副总理放在课桌边的手杖上爬了一只蜘蛛,她伸手去抓,周总理看见笑着说:“你捉不住呀!” 吴竹筠定眼仔细一看原来是精巧雕刻的蜘蛛,顿时教室里的空气活跃起来了。周总理随即就近坐在学生座位上,陈毅副总理坐在周总理身边。周总理问吴守堃:“你是在给学生们开会吧?”随手拿起吴老师的笔记本:“呵!学生干部吴竹筠、廖志清、杨永清”总理对着吴老师继续问:“你叫什么名字,家里几口人?你教书几年了,每月工资够不够用?”周总理这样关怀教师,使吴守堃激动万分,连声说:“够用了!够用了!” 陈毅副总理在旁边听了也满意地点点头。周总理又接着问:“你多大年纪,结婚没有?” 吴守堃指着旁边站着的吴竹筠说:“这就是我的女儿。”周总理看看吴竹筠,又看看吴守堃,会心地笑了,在场视察的都笑了。周总理十分关怀山区的孩子上学问题,当他了解到他们都是山区贫苦农民的子女,解放前读不上书,现在努力学习的情景,周总理用他那炯炯有神而又恳切的目光对着吴守堃,语重心长地说:“你要好好把这些孩子教好!”周总理还察看了孩子们的作业本,亲切地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呀!”周总理在教室又环视了一周才离开学校。这个平常无比幽静的学校这时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p><p class="ql-block"> 后来灌县将石笋堂小学改名为青城小学纪念周总理。易心莹后来见到县委书记陈彬,他非常后悔地说:“陈书记,可惜了,当时咋个就没有想到请总理他们留个墨宝呢?陈彬也非常惋惜地对易当家说:“是嘛!你看我也没和总理合个影留作纪念!”周总理视察时轻车简从,地方的同志提点要求,是可以满足的。陈彬当时不敢提要求,是听了陈毅的交待:让总理多休息不打扰。</p> <p class="ql-block"> 时隔5年后,周总理还一直关心着都江堰的发展。1961年7月,在北京的一次谈话中,他说,治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历史记载二千多年了,最古老的有四川省都江堰,是秦汉时代依照水势修起来的,引岷江水灌溉了很多地方。二千多年的历史有一套经验,要很好研究。</p><p class="ql-block"> 1968年6月28日,周总理在接见阿尔巴尼亚伐乌﹣﹣代耶水电站代表团成员时,向客人介绍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并说治水要综合规划,整体规划。都江堰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它是人类智慧的科学创造和结晶。有个工程师想要改造都江堰,这种创造精神可嘉,但要很好研究,不能违反自然规律,违反了就要造成损失。李冰治水经验《三字经》就告诫后人"遵旧制,毋擅变"。这个"旧制"当然不是守旧,而是对都江堰避水害,利农耕,沃野千里的成功经验要继承和发扬,不要自以为是,轻易变为。"乘势利导",这是李冰遵循大禹治水经验的精髓。总理在会见外国水利专家时还说道:都江堰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十多年后在岁修鱼嘴,修建外江节水闸时,要拆掉索桥,周总理得知后批评此事,责成尽快恢复索桥。现在的索桥是在原来索桥的位子下移了135米重建的。说来也巧,要不是迁建索桥,深深埋在岷江中4~5米深的李冰石像,这个镇堰之宝,可能永远不会见天日了。</p><p class="ql-block"> 说到李冰石像,我们不应忘记都江堰文管所的姬方明、钟天康。1973年11月,都江堰拆除安澜索桥,修建外江水闸。所长纪姬方明得知,连夜守护在工地加以阻止说:"安澜索桥是清代嘉庆年间,保存至今的文物古迹,保护文物是我们的责任。"庚即向中央打报告,这才有了国务院批示:"安澜索桥可以下100余米,保持原貌和民族风格。"</p><p class="ql-block"> 当得知建桥工地挖出挖不动的巨石,钟天康得知后,对文物十分敏感的他,立即奔赴工地查看,并报告给姬方明。姬老很快联想到《华阳国志》记载,江水中立有三石人镇水,对文物十分敏感的文管所长姬方明立即赶往现场,发现已露出石人的头和背,兴奋的老人指挥工人保护现场,分别上报省、市文物单位请求专家支援。姬方明所长自始自终守候在石像旁,并记录下发掘全过程的细节,拍下出土时的原始照片。组织力量将石像从河床吊起后,才发现石像正面刻有三行文字,经辨认石像就是1800多年前的历史文物东汉李冰石像。</p><p class="ql-block"> 石像移至离堆公园文管所内,加底座立于伏龙观大殿正中,供游人瞻仰,成为都江堰景区的镇堰之宝。</p><p class="ql-block"> 姬方明还专程赴京 请好友原“西北军大”副校长、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文化司长李长路题写了“两千年好事,车同轨,书同文, 天府自流周灌;数万顷良由,水有源,禾有本,中华一大有洲。” 这就是周总理关心都江堰后面的花絮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