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0,下午一点半从四川博物馆出来,由小德带着我们步行去杜甫草堂。<div>沿小路前行,绿树成荫,路边的杜甫雕塑默默地站在这里迎来送往。</div><div>“杜甫你好,我们看你来了。”</div> 乾元二年(759),杜甫时年48岁,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携家带口辗转来到成都,曾在这里居住近4年,创作诗歌240余首。<div>景区60岁以上老人免费,比一般景区的要宽松些。</div> 园内小路 长长的文字书法长廊 似乎有墨香扑面而来 <br><div>淳朴圆润的行书</div> 自成一家的草书 <p class="ql-block">入神豪放的狂草</p> 更多俊逸秀美让人留连忘返的书法文字 在园中闲庭信步 兰花以朴实纯真、清雅高洁的品格,深得文人大夫们的青睐,成为文人画家创作的源泉,这个长廊是个名家作品集合。 <p class="ql-block">院子里有兰花正在盛开,把那淡淡幽香若有若无地散在空中。你不闻我自香。</p> 兰花,“天下第一香”当之无愧。 人文之兰,图中尽释古代有名文人对兰花的情有独衷。<div>黄庭坚艺兰,《书幽芳亭》。</div><div>王羲之摹兰,《兰亭集序》。</div><div>郑思肖写兰,独树五、七笔兰的画兰方法。</div><div>屈原佩兰,纫兰为佩,以兰为友。</div><div>郑燮画兰,寥寥几笔,淋漓尽致地表现兰花的柔美飘逸。</div><div>孔子赞兰,以兰咏志,奠定兰花“王者之香”的文化地位。</div><div>鲁迅采兰,出生养兰世家,从小喜爱兰花。</div> 抬头被瓦棱上的这一抹绿色吸引,在缺乏光照的地方,生命依然绿绿葱葱。 来到草堂故居 当年杜甫来到成都,在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div>杜娘说,草堂在杜甫离开后就倾毁不在了,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意在“思其人而成其处”,使之得以保存。此后又经过几次修葺,成了现在模样。</div> 茅屋前的这个石桌、石凳,仿佛成了杜甫以诗会友,结交文人的佐证。 象征性的摆设,显示杜甫此时清贫的生活。 那240余首诗是杜甫在这书房里完成的吗? 名副其实的茅屋 花径,并没有看到花,应该叫竹径才更贴切。 <p class="ql-block">来去匆匆的行人,怎么不放慢你的脚步,抬起你的头颅,享受此时此刻的那份宁静和安逸。</p> 花径入口处的“草堂”影壁 <p class="ql-block">装模作样的学样</p> 售卖机、旅游纪念品与“唐风遗韵”风马牛不相及。 <p class="ql-block">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p> 大雅堂磨漆壁画。<div>画长16米,高4米,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磨漆壁画。</div><div>没法把完整的画面摄入镜头,多镜头组合而成,留念。</div> <div>杜甫“遭乱流离”时期</div>“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div>杜甫“寓居成都”时期</div>“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漂泊湖湘”时期<div>“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诗人毕生最后一首诗。</div> <p class="ql-block">李白杜甫年龄相差 11 岁,可说是往年交。</p> 大李杜,一对盛唐时期的旷世奇才。<div><br></div>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看看李杜二人神奇的朋友圈,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汇聚一堂,是唐诗把他们圈在了一起。 <p class="ql-block">从杜甫草堂南门出来,门口的一对石狮威严地守在左右,来去勿勿的人们并不在意它们的存在,但它们却身披时光的印迹,傲视世间沧桑的变迁,你不见我仍在。</p> <p class="ql-block">返回目录<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2fgrqn"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2024 秋成都行目录</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