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李聚奎故居之敬—— “追寻红色足迹,凝聚银发力量”娄底市老干部大学主题党日活动侧记

如松健

<h3>郎如日月,清如水镜。<br>李聚奎上将的三个纵然<br>无时不在提醒我们:<br>“纵然给我更大的权力,我也绝不以权谋私;<br>纵然给我更多金钱,我也绝不丢掉艰苦奋斗;纵然让我再活80岁,我也绝不止步不前。”<br>  有学员,即时留下诗词感悟一首:<br>《参观开国上将李聚奎故居有感》<br>  宋分林<br>百战艰辛称将圣,浑然忘我国之贤。<br>遗言一纸留遗产,信仰忠诚情动天。</h3> <h3>参加今天主题党日活动的娄底市老干部大学的全体领导和工作人员合影</h3> <h3> 《访李聚奎上将故居之敬》<br>—— “追寻红色足迹,凝聚银发力量”娄底市老干部大学主题党日活动侧记<br> <br> 听说老干部大学要组织任职支委的部分学员去参观李聚奎同志故居,我报了名。一出于敬仰他功勋卓著,转行石油新业并简朴廉洁,二出于敬重他被补授为开国上将,三出于是一次极好就近的党史学习教育,四没有与黄老师的课时间冲突。兼而学之,何乐不为。<br> 求学求解,知史知今,踔厉当下,牢记初衷。<br> 11月14日前往的日期和时间确定了。故而,先天的晚上,沐浴更衣,选取了一件素色的短袖T恤和深色的衬衣,用心把熠熠生辉“为人民服务”的党徽,别在衣服的左上方,这才安静的铺床就寝,预备以十足的精神面貌,接受明天的参观学习。<br>  早晨,虽深秋依旧,但日出暖阳。我早早的来到集合地点,接送参观得大巴车也刚刚停靠,我一步蹬车,就听到一亲切熟悉的声音在唤我过来,“哇塞,宋政委— ”,他一人落座,旁边留下一个空位,他客气的招呼我,“智哥,坐下!”我也跟二百五一样,啥也没有想,高兴的就坐他旁,只看到他不停的手机微信,我突然醒悟,谁还没有没有个相好,何况政委那么帅,即有诗情又有思绪的远方,谁遇上都是爱,一定是我雀占鸠巢了,他频频写微信给什么草什么花的。我不能不懂味,我执意起身要离开另寻座位,他执意拉着我的手不放,口令如军训“就坐着别动!”<br>  不动就不动,跟着他同坐与君一席话,是有收获的。他教我识别军衔,教我行文码字,范列遣词造句,公众平台与美篇,一次当兵,满身都是军魂。<br>  读过党史尤其结合本地革命的红色记忆,让我得知李聚奎上将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宣传不够的英勇事迹。<br>  邻城车载友人聊天,约50分钟到达 故居。本次活动有两个议程,一是参观故居听取讲解,二是村委会里接受微型党课学习。同一批次两车学员,正好轮番交叉进行。<br>  老干部大学的张承菊主任、肖伟副主任、李晓伟科长和李志鹏科长,还有随行的其他工作人员,都紧密的随队,前后招呼和提醒照顾大家。我们一号车的学员,先参观李聚奎上将故居和听取讲解。<br>  李聚奎同志故居,位于湖南娄底市涟源市桥头河镇新石桥村西坪组(以前地属安化县辖),故居始建于清光绪初年,总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92平方米,坐北朝南,土木结构,有1厅堂10间房,是清朝末年典型的湘中民居形制³。<br>  陈列室讲解,共有五个部分:第一改各参军 投身革命;第二 驰骋疆场 骁勇善战 ;第三 保障后勤 弹精竭虑 ;第四 开发石 不辱使命; 第五 坚定信念 永葆初心。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常常把我们带入那个艰辛的岁月,后来得知讲解员是李聚奎上将的孙子,把传播红色记忆,从事义务讲解,当做他人生最快乐的事业。   <br> 众所周知,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次授衔是在1955年9月进行的,当时有不少将军,因解放初期已离开部队,转到地方工作,或是其它部门工作,所以失去了大授衔的机会。<br> 像大家熟知的谭震林、程子华、耿飚(后来还当过国防部长,是唯一没有军衔的国防部长)等人都是因调到其它部门而错过了大授衔。他们这些将领错过了大授衔就是彻底失去了,不过继1956年¹之后的1958年²,只有李聚奎一人在大授衔过后的第三年,仍由主席单独签署补授上将军衔。时任总后勤部政治委员。<br>  还有一件听讲获得深刻认识的事,是他在八十寿辰之际,写下的三个“纵然给我更大的权力,我也绝不以权谋私;纵然给我更多金钱,我也绝不丢掉艰苦奋斗;纵然让我再活80岁,我也绝不止步不前。”铮铮铁骨,铿锵挚言,即是一位卓越功勋的老一辈向党的表白,又是昭示后人的座右铭。<br>  即使在其病重临终之际,他把自己儿女叫到病榻前:我一生革命,没有什么遗产所留,这里有:“我,一个老共产党员,一辈子为信仰奋斗,没有个人私产。”将军然后颤巍巍地把他写的遗产“清单”,交给5个子女。子女们<br>展读遗产“清单”,竟是将军一笔一划亲手抄写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共产党员,除了追求信仰之外,应该别无所求。”这是李聚奎将军的口头禅,他用自己一生的坚守诠释着什么是信仰,什么追求,什么是初心。<br>  观看到此,听讲到此,无不敬佩,无不为之动容。<br>   这留下的一份沉甸甸的精神财富,不仅是个人家产,更是一个老共产党人留给后来者的宝贵财富。一个人给子女留下什么遗产,看似家事,却是做官做人的大事;看似家风,却是共产党人的作风。<br>  午餐后,学员们顾不得休息,异口同声的说:走,回家,回学校,回去思考,回去重温今天这一意义重大的主题党日活动。<br>  车载向前,学员们的头脑仍沉㓎在刚刚结束的微党课堂里,思想里仍集中在陈列室里那一张张图片上。是啊,无论我们走多远,无论我们走在哪,都不能忘记我们共产党人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都不能不回首先贤前辈的抛头颅洒热血的过去。<br>  今天,纵然物质在变,但我们的初心不能变;纵然环境在变,但我们的信仰不能变;纵然观念在变,但我们入党誓言不能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代人有一代的担当。<br>  让我们沿着李聚奎等老一辈优秀共产党人的足迹,接过强国建设的接力棒,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br>  让我们一起向李聚奎将军和先烈们致敬、学习!<br>  让我们继续追寻红色足迹,凝聚银发力量,退休不退志,退休不褪色,永葆革命青春,在新时代新征程里,毅勇担当,踔厉前行!</h3> <h3>歌搭子,曾有同声悦湘中<br>​再回首,不再金音劳燕飞</h3> <h3>学习交流,感悟收获</h3> <h3>诗词班的学员和班主任李志鹏(右一)</h3> <h3>舞蹈班的学员与张承菊主任和李晓伟科长(班主任)</h3> <h3>眼镜哥,诗词班的诗大哥,老师的得意门生又诗词老师的助教。<br>还有人称他宋政委、宋师傅。总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师!</h3> <h3>歌友会</h3> <h3>“​寻红色足迹,凝聚银发力量”,娄底市老干部大学主题党日活动的第一项内容是在涟源市新石桥村李聚奎故居参观故居并听取李聚奎陈列室讲解员讲解。</h3> <h3>张承菊主任带领着学员,认真听取,不时提问,积极学习。</h3> <h3>这张照片是李聚奎一家,在北京拍摄的全家福</h3> <h3>廉洁而不为异众至行,勇敢而不为过物之操。</h3> <h3>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善守者不尽兵以守敌冲。</h3> <h3>出任新中国第一任石油部长,可以说是临危受命。遵照总理的指示,像带兵一样开采石油。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h3> <h3>集精会神,一字不漏的听讲</h3> <h3>“​寻红色足迹,凝聚银发力量”,娄底市老干部大学主题党日活动的第二项内容,是进驻涟源市新石桥村,接受微党课学习。</h3> <h3>肖伟副主任和李晓伟科长,端坐后排,耐心听讲,认真记录</h3> <h3>认真听取党课教育!</h3> <h3>诗词班的“诗圣”</h3> <h3>合唱班的“精音”</h3> <h3>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br>  李聚奎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坚定信仰、坚守初心,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一生。<br>  聚米不虚真虎将,<br>  奎章无愧大兵家。<br>  学习纪念李聚奎,我们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br>  </h3> <h3>  车载向前,学员们的头脑仍沉㓎在刚刚结束的微党课堂里,思想里仍集中在陈列室里那一张张图片上。是啊,无论我们走多远,无论我们走在哪,都不能忘记我们共产党人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都不能不回首先贤前辈的抛头颅洒热血的过去。<br>  继往开来,携手并进。<br>  让我们继续追寻红色足迹,凝聚银发力量,退休不退志,退休不褪色,永葆革命青春,在新时代新征程里,毅勇担当,踔厉前行!<br>  <br>附 注:<br>① 1956年授予(1人)王建安(1907.11.08-1980.07.25),时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br>② 1958年授予(1人)李聚奎(1904.12.31-1995.6.25),时任总后勤部政治委员<br>(以上来源于《启迪慧想》2019年8月1日)<br>③ 形制与风格在建筑学来讨论是有异同的,建筑的“艺术形式” 和“形制” 又有区别。<br>△“形制”与“风格”再不同的领域有不同解答,在建筑学里,二者有别。风格相比形制是一个更大的词,风格可以包含形制。<br>谈风格的时候可以聊:形式 (形状、构图、比例、尺度) 、结构、空间、材料等等;<br>谈形制的时候,一般指的就只是形式上的一些制式化的东西,比如某建筑物的正立面: 等腰三角形 山花+线脚+柱式+台基。<br>△ 字面意思。“形式”单指表现上的元素,构件之间(窗户、门墙)的协调组合所产生的外在的表现结果。“形制”指的是表现为组成外在形式的一些内在元素(结构、内部空间、文化、意义)之间的协调关系。内在的“形制”它们支撑了外在“形式”<br><br>【图文编辑】梁智平·如松健<br>【图片来源】牧歌、欢聚、一泓、如松健(特别致谢牧歌无畏劳累的精心拍摄和剪辑)<br>【版权所有谨慎使用】本美篇图文版权为署名作者所有。除民法典著作权法及其他法律规定可以使用以外,未经作者和照片肖像人的书面许可,不得有擅自用于商业、营利等行为,不得有侵害作者、图片肖像人、图片肖像权人声誉及娄底市老干部大学声誉的行为。<br>违者必究!<br>(作者:13487993829)</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