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我大概有20多年没到裁缝铺里去做衣服了。半个月前,我们电吹管乐队要求做一套统一的队服,我便又开启了自做服装的模式。今天去试装,感觉还真不错,开心的像10岁前过年穿上新衣裳一样兴高采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不同的烙印,1992年计划经济结束前,人们穿衣百分之百的自己买布做,而且布要按人发布票(我记得成人每人每年6尺布),凭票到百货公司的分店去买。由于布票紧张又很缺钱,所以小孩子平时都是穿哥哥姐姐的旧衣裳,到了老幺时大凡都是穿了补了又补的叫花子衣服,那才真叫“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只有过年才有新衣服穿。那些年女同志大都穿碎花布衣服,男同志大都穿粗布衣服,条件好的或国家干部一般都穿卡几布做的中山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九三年市场经济后取消了凭票买布,于是县城以上集镇临街铺面卖布匹的比比皆是,那时出现了的确凉、的确卡、的纶、的丝、晃晃动等纤维布料,花色也由过去单一的黑、白、蓝色趋于了百花齐放的多元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九十年代末期后,人们大都在商场里买成品衣服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