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假如你有一块土地,给你10年时间,你会怎么使用?”</h3></br><h3> 马文昌10年的苹果发展之路引得我如此思索。</h3></br><h3> 9年前,马文昌就干出来一件很轰动延安的事,用现在的网络语说叫“火出圈”。</h3></br><h3> 那时,“青海门源万亩油菜花海”、“汉中油菜花节”正是火热撩人,令人向往。2015年春天,忽然间,“延安百亩油菜花海”在延安轰动一时。去“烟洞沟”看油菜花,用现在的说法叫“打卡”,去看“家门口的油菜花海”仿佛一夜之间成了吃饭喝水一样的必须。电话问路、百度导航,人们蜂拥而去,节假日去往山上的崎岖小路堵得水泄不通,好像交警也上去疏导交通,延安电视台也进行了报道。我也赶着热闹去了。</h3></br><h3> “烟洞沟油菜花海”不远,在市郊山上。烟洞沟村是桥沟街道的一个村子,从城内南寨砭旁小路开车走上弯弯曲曲的小路,半个多小时就上山到山顶了。山上是一块新修的百亩农田,居高临下,平坦坦的,呈椭圆形;油菜花开满田间,花金灿灿的,枝叶绿油油的,生机盎然;四周用铁丝围住,防止有人跌落。大人、小孩挤满空地,人们争相拍照。那几天,朋友圈晒的满是人们在“花海”的各种灿烂、各种笑脸。那时就听说:“油菜成熟后不收,翻地肥田,栽苹果。”</h3></br><h3> 这块地就是马文昌承包的土地。</h3></br><h3> 第二年春天,我又去了一次,依旧是热度不减。之后,再没有听说。</h3></br><h3> 今年10月,延安的山山峁峁又被苹果映红了。像往年一样,我想去苹果园买一些苹果。朋友推荐说:“烟洞沟,就是看过油菜花的地方,那有好苹果!”我心里想:“到哪买不是都一样?”但是,“油菜花海”的记忆驱使我去一探究竟。</h3></br><h3> 果然不虚此行,甚至有些“名山休笑我来迟”之惭。在“马文昌家庭农场”,我听到的是一场“十年磨一剑”的励志故事,看到的是一个现代化的“魅力田园”。</h3></br><h3> 马文昌,49岁,当过村支书,有栽植山地苹果的经验。2014年秋,马文昌承包了这块新修农田,具体亩数是72亩,那时就谋划栽植苹果,奔着“高质量、高品质”的目标开始奋斗。为了变“生地”为“熟地”,于是及时播种了油菜,油菜花成了第二年的“网红”。之后,家搬到山上,一心扑在果园上。马文昌说:“2019年就上产量了,当年亩产1000斤,收入40万元。去年亩产8000斤,收入320万元。今年还要高。”马文昌说,从始至终,区果业局原副局长、果树专家卜晓愚始终鼓励着他,指导着他。他说他的果园“站位高”,按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主体、新装备”“五个新”思路谋划栽植高档次、有机无公害苹果。10年来,按照“七个一”标准、“八个统一”进行田间管理,舍得投资,舍得下身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壮大。</h3></br><h3> 我去过很多果园,在苹果收获季,经常看到的景象是:果树地里苹果红彤彤挂满枝头,果园里欢声笑语,但是地面上凌乱不堪,反光膜、苹果套袋乱扔乱弃,一副果园“毕业了”的模样。走进马文昌果园,竟然没有注意到有果袋。问了,说是随摘随收,保持果园环保卫生,保证果品质量。果子也是随摘随储存,摘下来在最短时间放入预冷库,以降低苹果温度,达到“保鲜、锁鲜”。在山上,他投资建了能储存700吨的预冷库,预冷库有三层楼高,长度有20多米。</h3></br><h3> 他的果树不施化肥,每亩上5方羊粪,去年半挂车拉了34吨油渣上到地里。他在果园铺设了水肥一体化渗灌管网,打了2口机井。还有呢,果树间每隔一段就有太阳能杀虫灯,每隔几棵树就挂一块“杀虫黄板”,杀灭有害的果蝇、蚜虫等害虫。怪不得他的果树上苹果长得“娃娃脸”“俊女女”一样光鲜,片红的亮堂堂的红,条红的像害羞似的红,摘完苹果的果树叶子依然油绿油绿。再有,在宽5米的行间地,有的长满油菜,油菜花黄灿灿开着;有的长满野豌豆,密密丛丛,一串串紫色铃铛花摇曳其间,景色美丽。仍是不为收获,入冬翻入地里,意在改良土壤,提供有机肥料。</h3></br><h3> 果园还有“屋顶”呢,不是真的屋顶,是一片防雹网,半自动化的,夏季启用,冬季可折叠起来。钢架顶起白色的网,远观就像一个球场建在山上;从果园最高处观景台看下去,透过白色的网可以看到果树上结的颗颗红苹果和忙碌的采摘工人,听到他们的一阵阵热闹的拉话声。</h3></br><h3> 对比一下,这个果园比起其他果园,不就是贵族学校吗?“海陆空”一起上技术措施,布下“天罗地网”,无微不至,精细化到了每一棵果树。我想,他10年前“高质量、高品质”建园设想没有说空话,落在了实处,实在难能可贵。</h3></br><h3> 还有绝招呢。在他果园的办公室,有一张照片是一班幼儿园小朋友举着“延安我有一棵苹果树”小牌子的照片。他说,这是延安果园开展的认养果树活动。一个是销售策略,一个是让大人、小孩参与其中,了解苹果基本知识,体会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他的果园,认养者随时可以上果园监督,通过手机小程序也可以跟踪查看定期更新的认养树开花、结果各个种植成长过程视频。同时,也让客户监督他的种植行为,坚决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为客户提供天然无公害有机苹果。今年,有500多棵果树在春天就被本地、外地客户认养了。我计算了一下,认养者花880元认领一棵树,保底收10箱150斤苹果,价值在1200元以上,多出的仍归认领者,无论本地外地(包邮)都送到家门。他还开了抖音,儿子帮忙销售,认养者都是忠实粉丝。</h3></br><h3> “好女不愁嫁”,他的苹果大受客户欢迎。</h3></br><h3> 果园里,正在采收。十几个人,女的多,有摘果的,有清理落果的,有往出拉运的,一派繁忙热闹。马文昌妻子负责这一块工作,也忙碌在果林间。工人们说:“活不重,一天150元,管3顿饭。”一年四季,果园里一直要雇佣工人,去年,光人工工资支了60多万元。</h3></br><h3> 我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马文昌却不讲自己付出和自己的辛苦,不住夸市上、区上领导的大力支持,夸卜局长领导的“云海团队”。他说,“云海团队”是苹果技术指导团队,他也是成员。卜局长带领团队爬山下洼,经常在山上云海里出没,足迹遍布宝塔区各个山头果园。他也参与其中,学习经验,传经送宝,指导栽植山地苹果,还去过子长市等县区指导果农科学栽植。</h3></br><h3> 果园出名了。去年,赵刚省长和钟洪江副省长也来果园视察,市区领导和省市苹果专家也亲临指导。他的果园先后获得“最美果园”、“美丽果园”、“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基地”、“陕西省苹果高质量高效示范园”等荣誉。</h3></br><h3> 马文昌没有停滞,去年他又在这个果园附近的山上栽植了两块共110亩苹果。还进行品种改良,引进栽植了高端的维纳斯黄金、瑞香红、秦脆、华硕4个新品种。刚挂果,产量不多。我尝了一下,维纳斯黄金,如其名,美人一样,金黄金黄,香味好;秦脆和瑞香红是西农大研制的新品种,秦脆看起来像“情窦未开”少女的羞红脸蛋,粉嫩粉嫩,脆生生的;瑞香红就像个亮红小腰鼓,圆柱形,红的惹人,也是一个甜、一个水。</h3></br><h3> 马文昌没有讲自己的辛苦,但当我登上果园的观景台,我想到了。果园的海拔高度约是1300米,比市区平均海拔高出200米。北望,新区建筑密密麻麻闪着白光在几重山外的天边,比这里低好多;西南侧山下,万达红街的高层建筑鳞次栉比生长在下面山窝窝里。除过这两块白色闪耀的水泥区块,湛蓝天空下,金秋暖阳里,层层山峦、道道沟岔,红一片、黄一团,“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掩不住的成熟与丰收弥漫在这黄土高原上。但,就他和妻子,住在山上不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9年了。我想问他:他和妻子“不孤独吗?”每当夜晚,山上暗夜无边、寂静无边,陪伴他们的只或有明月、有群星,或许还有野兽的嗷叫、夜鸟的咕咕声和夜虫的啁啾。也许,每一天的劳累由不得他去多想,他在洗了脸,泡了脚之后就沉沉睡去,最多定个闹钟。明天,还要奋斗!</h3></br><h3> 看有关资料,“延安地处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的核心区,平均海拔1200米,土层厚、光照足、温差大,降雨量适中,所产苹果口感好、营养成分丰富、耐储存。”洛川苹果早就享誉全国乃至世界,延安山地苹果继之也声名远播。苹果已经成了延安农民的致富果、幸福果、金蛋蛋,“全市近百万人从事与苹果相关工作,80万农民从中获益。”2021年,延安苹果被送上神舟飞船,成为宇航员营养食物。“2023年,延安苹果产量达到460多万吨。”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要感谢国家、地方政府的支持,更离不开像马文昌这样的数十万果农的矢志不渝、艰苦奋斗、勇毅前行,离不开像卜局长那样的心系农业、爱系农民的技术专家。他们不就是“延安精神”的践行者吗?他们不就是“最美延安人”吗?</h3></br><h3> 2022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亲临南沟村苹果园视察,他指出,“陕北的气候、光照、纬度、海拔等非常适合发展苹果种植”“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一定要坚定地把苹果产业抓下去”。</h3></br><h3> 有总书记的鼓舞,有各级党委、政府和专家的指导,奋斗的道路更加宽广。像马文昌一样的众多奋斗者,一定不会停止奋斗的步伐,一定会在理想的道路上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h3></br><h3>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我的家乡,想到更远的乡村。当前,农村空心化、土地撂荒十分突出。种地不挣钱,使得年轻一代离土地越来越远。像马文昌这样能把土地经营的如此之好,毕竟是少数。马文昌的发展之路,证实了土地<strong>+</strong>科技<strong>+</strong>勤劳才能激活土地活力,才能使乡村焕发新生机的道理。广阔天地,仍然大有作为。今天,走在马文昌果园或者说走在马文昌家庭农场,看到的是多年前电影电视里欧美农场的样貌:道路通畅,环境整洁,棵棵果树生机勃勃,颗颗苹果垂满枝头,采摘工人喜笑颜开,儿童少年、成年男女穿行果林间,手中、篮子里都是新摘下的红苹果,一派祥和、一派喜气荡漾在原本荒凉的山巅。如果我的家乡,如果广大乡村都出现这样的场景,那会是多么好啊!</h3></br><h3> 写下这段思考,我还是想问问自己:假如我也有这么一块土地,也给我10年时间,我能做到什么程度呢?</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0MjY5MDgxMA==&mid=2247483924&idx=1&sn=1c072fe27fa18b1eecb71455248e85d9&chksm=c33e1a81f449939766149ad5dd25d5fcb7dc127c0bdb356426e1bfa1483e6210f7632f6b26ac#rd"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