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天高云淡,<br></br></h3></br><h3> 望断南飞雁。</h3></br><h3> 不到长城非好汉,</h3></br><h3> 屈指行程二万。</h3></br><h3> 六盘山上高峰,</h3></br><h3> 红旗漫卷西风。</h3></br><h3> 今日长缨在手,</h3></br><h3> 何时缚住苍龙?</h3></br><h3>(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h3></br><h3> 就是这首词,令我魂牵梦绕,我要登上六盘山。</h3></br><h3><strong>到六盘山</strong><strong></strong></h3></br><h3> 高山雄起,阴云满天。</h3></br><h3> 走下大轿车,仰望,可惜没有“天高云淡”,天很高,在云雾环绕的山之上,云却沉沉压顶。没事,我来了。“我来了”,我对自己说。在六盘山空旷的山门前,我不住仰望,这时,豆大的雨点打了下来......</h3></br><h3> 幼小就占据我脑际的六盘山,我来了。</h3></br><h3> 2024年4月8日下午3点,我们一行来到六盘山脚下。山还很高,有点迟了,还好,大巴观光车正在等待出发。大巴车真给力,雨中,只坐了我们与几个散客共十几个人的大巴车冲进云雾、冲向山里。</h3></br><h3> 大巴车气喘如牛,六个盘道吧,盘旋着、盘旋着,用力向上、向上,沟壑、崖壁一一掠过,“呜呜”声冲散雨声、惊奇声,用尽九牛二虎之力拉着我们上到山上。</h3></br><h3> 汽车爬山如此艰巨,当年攀登六盘山之艰难也可想来。一路上,命名为“红军小道”的人造景观设置在路旁、沟道里,在身旁闪现而过。好创意,一组组群雕把90年前艰难的长征路一幕幕展现:血战湘江、突破乌江、攻占娄山关、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雨中,一座座肃穆的雕像一如90年前鲜活的红军,不畏险阻,一往无前。</h3></br><h3>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壮举:两万五千里,纵横15个省,翻越20余座大山,渡过30多条江河,爬雪山、过草地;“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毛泽东1935年12月27日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的报告:《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片段),遭遇的战斗在400场以上,平均每3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平均每300米就有1名红军牺牲;血战、饥饿、伤病、死亡,红一方面军出发时八万六千多人,到达陕北吴起镇时不足八千人。(资料来源:王树增《长征》)作家巍巍用小说《地球的红飘带》刻画这一场远征,他说到:中国英雄们的长征,是中国人民的史诗,也是世界人类的史诗。这部史诗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脚步和鲜血镌刻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的。它象一支鲜艳夺目的红飘带挂在这个星球上,给人类,给后世留下永远的纪念......长征留给后世的是无价的精神财富。中国红军战士在长征路上所经受的艰难困苦,是人间罕见的;他们所显示的勇敢和坚毅,是人类美好品质最辉煌的范例。这一点,对我们的后代,对我们的建国事业,对全人类争取进步争取解放的人民,都会从中汲取取之不尽的鼓舞力量。</h3></br><h3> 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带领红军登上六盘山。从1934年10月10日由瑞金出发到此时,再有3天,长征就满一年整了,离结束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的10月19日也只差12天。当天,在六盘山上,他亲自指挥打了一场小仗,歼灭了前方山下敌人两个骑兵连,缴获100多匹战马,肃清了走向陕北的道路。</h3></br><h3> 六盘山上,阳光彻照,天空湛蓝,白云悠悠,大雁翩翩南飞。虽然是小仗一场,但诗人却难掩兴奋,电影电视剧上的经典动作印上历史的天空:红军队伍雄赳赳气昂昂,高举着红旗从身旁走过。这时毛泽东挺胸抬头,一手叉腰,深吸一口香烟,深思片刻,气定神闲,然后忽然间一口气吟出《长征谣》:“天高云淡,望断南归雁,不到长城好汉!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今日得着长缨,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然后,他大手一挥:“前进!”红军队伍浩浩荡荡走下六盘山,向着前方的陕北根据地前进。</h3></br><h3> 1957年1月,经过他8次修改,《长征谣》改为《清平乐·六盘山》在新创刊的《诗刊》上发表。从此,登高者遥望眼前的蓝天白云,会情不自禁吟出、喊出“天高云淡”,纵情于壮丽的祖国山川大地;从此,“不到长城非好汉”成为励志警句名言,激励追梦人奋斗前行。而89年前,这是红军最高统帅在抒怀、在现场鼓劲,这是党的领路人在总结前路,在筹划未来。</h3></br><h3> 下车的地方,是“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广场,89年前,毛泽东带领红军就是经过这里翻越过这座高山,从这里走向陕北根据地。这一广场平台海拔是2746米,身旁还有高山在上,最高处山峰还在100多米以上。最高峰上,雪松、云杉郁郁苍苍,攒聚成峰。树丛间隙,一块块斑驳的白色参杂其间,那是残存的积雪。虽然还有那么高、那么远,但风雨中,感觉到那里正有凛凛的寒气逼来。“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建在面前的高台上,高台上矗立起了高大的纪念碑,鎏金的毛泽东手书《清平乐·六盘山》龙飞凤舞、闪闪夺目:“天高云淡......”。</h3></br><h3> 雨,大一阵、小一阵,雨滴大,风也大。雨中,我一遍遍诵读“六盘山上高峰......”</h3></br><h3> 下了山,雨停了。走出山门,回望六盘山,有一种不想走、想住上一晚的感觉。</h3></br><h3><strong>天高云淡</strong><strong></strong></h3></br><h3> 六盘山上没有看到“天高云淡”,可是上初中就诵读、应用在作文里,登高望远就会脱口而出:“天高云淡”。人们评价这首词是毛泽东第一快词,喜悦之情洋溢而出,一气流注。相比《沁园春·长沙》,没有萧瑟沉郁;相比《忆秦娥·娄山关》,少了惨烈悲壮。整首词,“天高云淡”一语定调,气定神闲,娓娓道来。</h3></br><h3> 何来气定神闲?</h3></br><h3> 从瑞金走来,两万五千里,枪林弹雨要闯,雪山草地要过,要与数十万敌军殊死战斗,要把抗日反蒋出路开辟。前路漫漫,哪有功夫气定神闲?哪来的气定神闲?</h3></br><h3> 可是到了六盘山,为何就有了气定神闲?</h3></br><h3> 是遵义会议确定了党的正确领导和前进方向,是“四渡赤水”彻底摆脱了国民党军围追堵截,是哈达铺会议确定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陕北,革命的希望在前,卯足了劲要将革命进行到底。</h3></br><h3> 在六盘山上,一场胜仗打过,诗人眼前是山上山下正在行进的红军队伍,是西风中猎猎飘扬的红旗;凝望远处,再无大山阻挡,陕北革命根据地就要抵达;这时,正在各个游击区作战的红军,正在白色恐怖的全国各个城市开展革命斗争的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也涌上他的心头。他是否在想到:尽管历经坎坷,胜利终将来到。</h3></br><h3> 历经坎坷。中国共产党成立14年来,探索追求、抗争牺牲,又经历漫漫长征。今日,长征已然胜利,“赤旗”终将插遍全中国。这时,他是否想到了陈独秀,想到他的领路人、英勇就义的李大钊,想到了同学战友蔡和森,想到了陈延年、陈乔年、方志敏、瞿秋白等等烈士,还有他牺牲了的妻子杨开慧、弟弟毛泽覃和妹妹毛泽建,想到了为了真理和主义倒在血泊中的无数共产党人、工农群众、红军战士?</h3></br><h3> 他又是否想到:鸦片战争以来,目睹国家危亡,孙中山掀起反帝制革命;五四运动,热血青年奔走呼号和鲁迅先生的愤怒呐喊?再远些说,他是否想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毕生的追求;想到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和顾炎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等中华英雄儿女的深情表白和忘我追求?</h3></br><h3> 为中华复兴,为民族解放,就如同这漫漫长征路,这条征途走了两千年。</h3></br><h3> 今日登上六盘山。万里河山收眼底,四万万同胞上心头,两千年岁月激荡胸间。领袖气定神闲,一支香烟点燃在手,自信满满:“天高云淡......”</h3></br><h3><strong>今日长缨在手</strong><strong></strong></h3></br><h3> 站在六盘山上,展望革命前景,胜利的自豪与无比的自信再次汹涌心头,他又想到“长缨”,脱口而出:“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是的,是时候了。</h3></br><h3>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倾注全力投身反帝、反封建、反军阀和工人农民革命运动浪潮,然而因为没有掌握枪杆子,在北伐战争胜利前夕,国民党蒋介石叛变革命,向共产党举起了屠刀,革命力量惨遭摧残。要用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紧接着“秋收暴动”、“广州起义”,革命运动蓬勃高涨。1927年10月毛泽东创立井冈山根据地,之后南昌起义、平江起义及江西、湖南、福建等革命力量汇聚一起,革命运动如火如荼,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一个由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宣告成立。中央苏区发展到鼎盛时期时辖江西、福建、闽赣、粤赣4个省级苏维埃政权、60个行政县,总人口达到435万,总面积8.4万平方公里。</h3></br><h3> 面对革命势力的壮大,国民党蒋介石先后发动了五次围剿,第五次围剿调集100万大军,出动200多架飞机,采取”堡垒主义”战略,并从政治、经济各方面进行扼杀。中央红军在根据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英勇奋战,给予国民党军以有力的打击,但由于王明等"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苦战一年也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1934 年10 月10日,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被迫撤出根据地,开始了长征。</h3></br><h3> 长征之初,由于继续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又遭受惨重损失,特别是湘江一战,红军损失5万多人。尽管是理想坚定,尽管是英勇向前,尽管是不畏牺牲,但错误的领导只能带来毁灭的结局。遵义会议,最终扭转了革命的命运,毛泽东被推上领导地位,掌舵领航。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正如六盘山“红军小道”景观展示的一样,红军从失败中走向胜利,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支由种地的泥腿子和打铁的工人组成的红军队伍在千难万险中得到淬炼,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日益坚强有力,锻炼成了一支铁打的队伍。正如在六盘山打的那场青石嘴战斗,不到半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红军未损一员。</h3></br><h3> 是啊,这一群英雄“好汉”已经“长缨在手”,在中国共产党指引下势必把日本侵略者扫出国门,必将把红旗插遍全中国。毛泽东诵出“不到长城非好汉”,是对这群英雄“好汉”的赞许,是对英勇红军的鼓劲,就是说:英雄好汉们,加把劲吧!长城就在不远处,就要到达陕北根据地。北上抗日、打到反动派的目标就要实现。“不到长城非好汉”后来也成为励志名言警句,在遇到困难时,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会使人奋发、力争上游。</h3></br><h3> 有了这支铁打的队伍,有了党的正确领导和确定的革命方向,今日怎么不是“长缨在手”?,英雄“好汉”们必将“缚住苍龙”。</h3></br><h3><strong>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strong></h3></br><h3> 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雪》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帝王之气,“长城内外”、“大河上下”,视野之广广到神州大地,胸怀之大大到包容寰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中华两千年一一道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最后定调:要让中华崛起,唯我中国共产党人!</h3></br><h3> 历史上帝王将相的诗篇,有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志得意满,却忧心忡忡;有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可叹,一曲英雄悲歌!</h3></br><h3> 作为诗人的毛泽东,从“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少年壮志;经历“独立寒秋,湘江北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对革命道路的深沉思索;到“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战火写真;又经历“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血火征程;再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长征总结。来到六盘山上,战斗的胜利正使得他兴奋不已,天朗气清、蓝天白云又使他神清气爽、精神焕发,情与景交融,触景生情,积蓄在内心的情感如火山爆发喷涌而出,“天高云淡......”在这高山之上,他唱出了革命人的伟大追求,唱响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自信豪情。“今日长缨在手”,“待从头,收拾旧山河”。</h3></br><h3> 满怀如此激情斗志,4个月后,站在黄河西岸高山之巅,看到北国漫天飞雪,看到眼前“如此多娇”的山河,想到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他又怎能不义愤满腔,怎能不发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铮铮誓言。</h3></br><h3>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诗《浪淘沙·其八》)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抱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理想,一路走来,走上六盘山,还要走向陕北,走向抗日第一线。在六盘山前方,还有宝塔山延河畔,还有太行山平型关,还有千里挺进大别山,还有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还有“百万雄师过大江”,还有天安门国庆大典......</h3></br><h3> 长征远去了,但伟大的长征精神永存,长征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的党能够不为一切困难所吓倒,不为一切风险所征服,不断地走上“新长征”征途,不断地攀登上一座又一座新的高峰,不断地开创出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的局面,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勇前进。</h3></br><h3> 离开六盘山时,我默想:“我来过了六盘山”。</h3></br><h3> 六盘山,魂牵梦绕的六盘山,心中的六盘山。再次登上高山,我还会喊出:“天高云淡”。</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0MjY5MDgxMA==&mid=2247483853&idx=1&sn=308b4f46082fe79c93b95e0528719016&chksm=c33e1958f449904e1be3d1d8bd52b4c99c2d8e9d42bedb2fcd3debf4d580ec1a1caa703018ff#rd"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