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七章</p><p class="ql-block"> 冀中平原的阳历元月,一般也是阴历的年底,正是“一九二九不出手”的时候。此时,不光是天寒地冻,太阳落山也很早。</p><p class="ql-block"> 郑璞玉和徐哲在董三江家吃了晚饭,天早就黑透了。这里的老百姓都是这种习惯,晚饭吃得非常晚。要不是他们知道大队要召开欢迎知青的茶话会,指不定啥时吃晚饭呢。</p><p class="ql-block"> 中午王凤霞给他们做的烙饼炒鸡蛋, 晚饭还想让他们接着吃。董三江说,晚上让他们吃棒子面贴饼子,剩下的好东西给孩子吃。辉辉好久没吃过烙饼了。</p><p class="ql-block"> 董三江说的“辉辉”是他和王凤霞的儿子董辉,七岁了。说起这个孩子,还有一个小故事。他们是1968年的10月结的婚,第二年6月孩子就出生了,日期怎么也对不上。那会儿,“未婚先孕”可是不行的。因为董三江“提前烧窑”,被人说成是“流氓行为”,还要开他的批斗会。听到风声,董三江害怕了,找了他爹,让他爹想办法把这档子事儿圆过去。董万杰听后笑了,心想,这可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呀!</p><p class="ql-block"> 董万杰的老婆,也就是董三江他娘,年轻时可是十里八村的一朵花儿,也是大户人家的闺女。那年的五月,董万杰跟两个同村的小伙伴到狼河镇去赶庙会。到了中午,他们几个在一家小饭馆里要了这里有名的小吃“驴肉火烧”,刚吃到一半,就听外面有人喊,快跑呀,抓壮丁的来了!那两个小伙伴听到喊声,起身就跑,剩下的驴肉火烧也不要了。那会儿,国军经常抓壮丁,只要是抓到了,就要让你上战场,去和八路军打仗。那可是九死一生啊,谁愿意去当炮灰。</p><p class="ql-block"> 董万杰本来也想跟他们一起跑,但又一想,往哪跑?你跑得过人家的枪子儿吗?还是找个地方躲躲吧。他看这个小饭店的东边有个小门,知道那儿准是后院,便迅速起身跨过了小门。小门后面有一扇不宽的影背墙,绕过影背墙才是后院。谁想,这个后院却别有洞天。</p><p class="ql-block"> 原来,这个小饭店就是“驴肉火烧”的发明人王贵金的“龙兴之地”。三百多年前,王贵金本是北洼村一个很普通的农民。明朝末年,李自成、张献忠等各路农民起义队伍纷纷揭杆而起,大半个中国几乎都成了战场。一场大仗下来,那真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王贵金本是参加了义军的,但他亲身感受到战场的残酷,不想再打仗了。于是,已经做了小头目的王贵金,在一个风雨之夜,冒着被杀头的风险,逃出了军营。</p><p class="ql-block"> 逃到狼河镇时,王贵金感到北洼村暂时还不能回,便隐姓埋名在狼河镇落了脚。他用这几年在义军中攒的钱,开了一家小饭店。他看到狼河镇的火烧和驴肉都挺有名,便琢磨,何不把这两样东西结合到一起,做出一种新的美食呢?于是,他把驴肉夹到了火烧里,但是并不那么好吃。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做出了喷香可口的“驴肉火烧”。</p><p class="ql-block"> 要想把驴肉火烧做好,必须要把握住“三个关键”,第一,火烧要酥脆;第二,驴肉要新鲜。第三最关键,就是在火烧夹入驴肉后再上一道“小程序”。为啥有的饭店做出的驴肉火烧不是那么好吃?就是因为没有掌握最后那道“核心技术”。</p><p class="ql-block"> 王贵金此人不仅聪明无比,而且异常低调,从不显山露水。他在狼河镇靠做驴肉火烧发家后,又在府北县城和保府市里各开了一家比较大的饭庄。据说,保府市很有名的“王大勺饭庄”就是他开的。但是,这两家饭庄王贵金主要是以大股东的身份参与分红,基本上不干涉具体的经营活动,也很少在这两家饭庄露面。平时,他主要在狼河镇居住,经营这家看上去很不起眼的小饭店。</p><p class="ql-block"> 这个小饭店的后面本来是一块河滩地,他花钱买下了有那么三四十亩,把它填平后盖了自己的“庄园”,里面有假山,流水,各种的花草树木。为了掩人耳目,他在小饭店的两边又开了杂货店和铁匠铺,在“庄园”的墙边种下了高大的白杨树。正由于他既善于经营,又为人低调,这样的家风代代相传,才使得其家业能够延续几百年。</p><p class="ql-block"> 那天,董万杰为躲避“抓壮丁”擅自闯进了那个小饭店的后院,慌忙之中又跑进了北边的一个屋子。</p><p class="ql-block"> 此时,屋中两位男人坐在靠墙的太师椅上密谈着什么,董万杰的闯入打断了他们的谈话。这两位,一个六十开外,一个三十七八。六十开外那个小老头,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身板显得很硬朗;三十七八那位中年人,老成持重,气宇轩昂,目光中闪烁出坚定和自信。</p><p class="ql-block"> 见董万杰突然闯入,那位中年男人站起来,厉声问,你是什么人?说着右手伸进了裤兜,准备掏枪。董万杰此时倒不那么慌张了,说道,大叔,我是北洼村的,刚才在外面吃饭,抓壮丁的来了,我就跑了进来。实在对不起,打扰你们了。说着董万杰想要退出。这会儿,那位老爷子发话了,站住!你往哪去?董万杰说,我去别处躲躲。老爷子又问,你刚才说是北洼村的?董万杰回答,是的。老爷子又说,这样,你先在这屋里呆着。老爷子指了指一个小方凳,你坐那吧。然后对那个中年男人说,老大,你去把那个小门堵上。中年男人很恭敬地说道,爹,我马上就去。</p><p class="ql-block"> 中年男人到了院里,在一个很隐蔽的地方找到一个小按扭,轻轻一按,那扇影背墙就开始往前移动,几分钟后就把那个小门堵上了。这扇影背墙的机关设计得很巧妙,而且不用电力。</p><p class="ql-block"> 那位中年男人叫王德昌,是那位老爷子王寿宁的大儿子,按说应该是“王氏驴肉火烧”的第十六代传人。但他打小就不大喜爱干饭店这行,却喜爱读书。他爹受“传大不传小”思想的影响,认为自己这家传的手艺应该传给老大,不赞成他读太多的书,县小毕业以后就不让他继续上学了。但王德昌不死心,在家里憋了几年,跟着他爹学会了做驴肉火烧后,二十岁那年,他背着他爹跑到保府,考上了第二师范学校。他想,上师范学校不收学费,他爹总不会再阻拦吧。王寿宁看到这个儿子如此痴迷于读书,觉得自己再强行干涉恐生事变,也就随他去了。</p><p class="ql-block"> 那会儿的人结婚都早,王德昌十八岁就结婚了,他考上保府二师的时候,他的女儿已经出生了。在二师读书期间,他接触到了共产党,并成了地下党员。两年以后,也就是1932年的6月,就在他将要在保府二师毕业时,发生了那场著名的学潮。在护校运动中,有十几名学生倒在了当局的枪口之下。</p><p class="ql-block"> 王德昌亲身经历了那场腥风血雨的斗争。残酷的现实告诉他,在荷枪实弹的军警面前,赤手空拳的学生就如同一群待宰的羔羊,靠学潮,靠游行根本就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必须要有枪杆子。“七六”惨案之后,王德昌秘密潜回狼河镇,以经营饭店为掩护,实际上那里成了共产党的一个地下交通站。1938年,上级派他到延安抗大学习了半年。临返回时,他对聂荣臻司令员说,想留在太行山搞武装。聂司令员听后笑了,幽默地说,德昌同志,革命不光需要枪杆子,也需要笔杆子和其他的什么杆子。回到狼河镇不久,王德昌被任命为保府地区共产党的负责人。</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王德昌刚领受了任务,晋察冀军区主力部队要下山,攻取府北县城。王德昌正在和他爹商量,如何配合主力部队的攻城战斗,董万杰就闯进了屋。</p><p class="ql-block"> 王寿宁仔细观察了董万杰,感觉这个小伙子眉清目秀,玉树临风,很招人喜爱。你今年贵庚?老爷子问。董万杰彬彬有礼地回答,晚生已到及冠之年。王寿宁又问,读过几年书?董万杰答,县小毕业以后又在村里念了两年私塾。王寿宁还想再问什么,董万杰突然说,爷爷,您头顶上那幅字是董其昌的真迹吗?王寿宁禁不住一愣,心想,这小伙子不简单,还知道董其昌。</p><p class="ql-block"> 王寿宁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你看是不是真迹?董万杰毕竟年轻,尚没有学会圆滑,直愣愣地说,我看着不大像。听董万杰如此说,王寿宁有些不高兴了,这副字可是他几十年前花了大价钱在北平琉璃厂买的。你说说,怎么不是真迹?王寿宁道。董万杰抓了抓头发,说,我也说不大清,就是觉得它缺少点米芾的跌宕之气。王寿宁听到这个话,一下子就对董万杰这个后生刮目相看了。</p><p class="ql-block"> 恰在此时,一位年轻的姑娘推门进屋,说道,爷爷,该吃饭了。董万杰看到,这个姑娘身穿一件嫩绿色的对襟小褂,瓜子型的脸蛋上分布着精致的五官,皮肤白皙,身材苗条,宛若仙女下凡。王寿宁对董万杰说,这是老夫的孙女秀云,尚待字闺中。那个姑娘也看到了董万杰,听爷爷这么说,脸一红,跑了出去。</p><p class="ql-block"> 从王寿宁家回到北洼村后,董万杰就让他爹董怀安去狼河镇求婚。他爹说,门不当户不对的,人家能看上咱们?董万杰可不死心,非让他爹去。他爹没办法,挑了一个好日子,提着两盒点心去了。没成想,王寿宁和王德昌一听是董万杰来求亲,很痛快就答应了。这可把董万杰高兴坏了,又催着他爹给他准备婚事。</p><p class="ql-block"> 那天,董万杰借口到狼河镇赶集,又来到那个小饭店。他趁饭店的伙计不注意,从那个小门溜进了后院。他径直来到王秀云的门前,敲了敲门。王秀云开了门,没想到是董万杰。那个年代,未成亲的男女是不能随便见面的。王秀云惊讶地说,你怎么到这来了?董万杰指了指屋内,进去说。</p><p class="ql-block"> 进屋后,董万杰反手把门插上,王秀云正要说什么,董万杰一下搂住了秀云,又把她抱在了炕上。董万杰原以为秀云会拼死反抗,谁想,秀云很顺从地让他成了美事儿。</p><p class="ql-block"> 董三江也是在他们结婚八个月后就出生的。董万杰后来问过王秀云,那次你怎么不喊人?王秀云说,我喊人来,不光是你丢人,我也丢人。反正早晚都是你的人,喊人干嘛。谁知道你打得那么准,最后还是丢人。董万杰哈哈笑起来。</p><p class="ql-block"> 听说儿子董三江要挨批斗,董万杰也着急了。他豁着老脸找了大队书记董贯英,董贯英一听就笑了,谁说要批斗他了?真是做了亏心事,才怕鬼叫门。</p><p class="ql-block"> 董三江晚上要让那两位知青吃窝窝头,王凤霞不乐意,她撇了撇嘴,你好意思说我可不好意思做,人家刚来就让人家啃窝头,说出去你不觉得丢人?董三江不听她的,让你贴饼子就贴。城里的小青年,说不定没吃过,感到新鲜呢。王凤霞觉得他说得也是那个理,好吧,那就再做个面条汤,粗细搭配。</p><p class="ql-block"> 晚饭后,郑璞玉和徐哲走出屋子,准备到大队部参加欢迎会。这会儿董三河也跟了出来,问,你们知道大队部怎么走吗?徐哲说,这黑灯瞎火的,还真不知道。董三河热情地说,那我送你们到那儿。</p><p class="ql-block"> 董三河是董万杰的二儿子,年龄和这批插队知青相仿。董三河在乡中初中毕业以后,又在府北县上了两年高中。董三河跟他哥的爱好差不多,但是更喜爱文学,回村以后,他也想到村小学当民办教师。那个时代,农村里的高中毕业生还不多。董贯英对他爹董万杰说,三河倒是好孩子,但是村小学现在用不了那么多教师,等以后有机会吧。这其实就是婉拒了。董三河后来知道是吴家营村的夏娇筠捷足先登了,只能自认倒霉,乖乖在生产队里当了社员。</p><p class="ql-block"> 北洼村的大队部在村子的中央,和公社驻地紧挨着。董三河和郑璞玉走进大队部时,发现大部分插队的知青都到了。董贯英看到他俩,冲他们招了招手,说道,来,你们两个坐这儿来。原来,那些先到的知青都“遛边”,中间几个座儿没人坐,董贯英只好招呼他们坐中间了。</p><p class="ql-block"> 好了,人到齐了,现在开会。北洼村的大队长兼村支部副书记王运河说。今天,咱们村里一下来了二十位知识青年,你们都是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这个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我代表北洼村党支部和全体社员,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会场上响起一片掌声。下面,请咱们北洼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咱北洼公社的副书记董贯英同志讲话。</p><p class="ql-block"> 董贯英站起来,笑着说,同学们,都别闲着,桌子上的瓜子,花生啥的都吃呀!不吃可是白不吃!说得大家都笑了。董贯英接着说,你们都是城里的洋学生,有知识,有文化,有革命的理想,现在来到咱北洼村插队落户了。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很好地同贫下中农相结合,在他们中间生根,开花,结果!</p><p class="ql-block"> 听董贯英说到这儿,徐哲悄悄对郑璞玉说,毛主席只是说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没有说结果。这个话让旁边的董贯英听到了,接过来说,这位同学说得没错,毛主席是没说“结果”,可我今天就说了!与会的知青们都笑了,有的女知青还红了脸。</p><p class="ql-block">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