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乌江游,让人震憾

巧爷

重庆市有十二个国家五A级景区,涪陵的武陵山大裂谷景区是今年2月才提升成5A级景区的,离它不远有个国家解密的816核工程项目,它们都在长江从涪陵向南分出来的乌江的武陵山地区。7月份的时候我参加重庆地区“库里南”旅游项目,从万州、忠县南下乌江旁的龚滩镇,再去乌江支流的阿蓬江峡谷和水域游玩。当时大巴路线从忠县南下,没有走涪陵,所以这次我专程沿着乌江西岸公路由南向北自驾走了一段路,拍下武陵山区乌江风景,并参观了涪陵武陵山大裂谷和816核工程这两个景点,这都是值得刷卡旅游之地。 涪陵长江支流乌江和两个景区 由南至北,沿长江支流乌江西岸驾驶,来到武隆国家地质公园。 乌江由南流来,我曾去过上游的龚滩古镇旅游,那里开始乌江画廊的涪陵段,展现了乌江流域如画一般的风光。 乌江在武隆山谷流向涪陵方向,再注入长江,山谷两岸山脉陡峭。 然后沿交通运输部2022年2月命名的“全国最美农村路”去往武隆大裂谷。 要上个山坡,公路拐弯处设有防撞的轮胎,路旁有醒目的标语,路中间常有一些地段,车轮压上会自动奏起轻松的音乐,让驾驶人员不感到寂寞。 山上有薄雾,进入了武隆山旅游度假区。 下山来到大裂谷游客中心,已经是阳光明媚了。大裂谷所属山脉为古老的武陵山,是苗岭分支,海拔在600~1980米。大裂谷为剧烈的地壳运动造就的绝壁裂缝景观。2024年2月,武陵山大裂谷景区被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我请服务人员介绍最快的旅游线路,因为我今天还要去816核工程景区,然后赶往万州。 服务人员介绍说,最快的的路线可以只走最精华的一个循环线路,即坐游览车到塘垭口索道口,乘索道下到谷底,再乘观光小车到情人谷舍身崖,然后步行到青天峡地缝内观光,1.5公里路程,再上索道到平安阁换乘中心,乘大巴回到游客中心。这段路以1.5公里长的地缝为主,将放弃另一个较小的循环线路,那里只有天门洞索桥照相还可以。 我同意了选这段路线,乘上大巴,先去到临近“景区门楼”处,但没有上石阶。 因为我被告知,我选定的大循环应该从右边下石阶到“塘垭口索道上站”。 索道下到谷底 在谷底搭乘观光电瓶车 经过忘忧谷、情人谷来到“舍身崖”观光车终点站。 进入峡谷 栈道是建在峡谷一侧的腰部,可以看到峡谷上下的悬崖峭壁。 核心景区的“青天峡地缝”入口,地缝全长1500米,地缝形成时间约在238万年前,形成初期是埋藏于地下的溶洞和地下河管道,与地表相连,存在天窗,后因构造抬升,在重力作用下,溶洞的顶板坍塌,加上一系列的物理化学风化作用,使其形成地缝。卡在半山腰夹缝中的巨石就是“开门石”。 从这里进去,观赏地缝两侧、底部和露出缝隙的天空,体会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感觉。 挂在峭壁上的栈道,也成为一道风景线。两侧壁面上看到类似钟乳石、石旗的次生洞穴沉积物。 又一块巨石卡在两个岩壁之间,这叫“镇天印”,整块石头就像一块方方正正的大印。 又是一个,这叫“将军石”,极像古巴国英雄巴蔓子将军的侧脸头像,相传为巴将军化石镇守武陵山的遗址。 栈道过桥来到另一侧岩壁,在桥上可以看到远处的洞穴。 这是“老君洞”,是地下水系溶蚀碳酸岩石而形成,溶洞全长8.3公里,洞内分布五彩斑斓,形状各异的石钟、石笋、石柱、石花等钟乳石,还有暗河、瀑布、间歇泉,出口一直延伸到乌江岸边。 将要结束青天峡地缝之旅 穿越400米长的时空隧道,让你感受2.5亿年前的古生代二叠纪。 回到现代社会,这里有索道上去。 结束武隆山大裂谷核心地缝之游 离开武隆山大裂谷景区,赶往816工程遗址处。816工程是1966年由中央军委、周恩来总理批准建设的。该工程是为制造原子弹提供核原料的地下核工厂,是密级很高的三线工程。工程打山洞用时8年,安装设备用时9年,总投资7.46亿元人民币。先后投入6万多人参与建设,工程历经急建、缓建、停建和转产4个阶段,1984年因国家战略调整,工程停建,2002年国防科工委同意对816工程解密。这个山洞门是818遗址的主导洞,参观的主入口。 洞口有个洞体现状三维模型图,我把它改成这个图,并加大字体。参观路线用有方向箭头的红线表示,但是可能处于不同的层次上。主导洞全长400米,为人员通行导洞,原设计有两道1.5米x2米手动逆转拱形钢筋混凝土门和消波装置,以应对原子和常规武器的攻击。 104核发电厂房长104.5米,宽25.0米。高31.2米,内设两台8万千瓦的汽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系统,一旦建成将是中国第一座利用核余热发电的核发电厂。9号引水洞洞长3公里,是整个工程的供水系统,输水管道长2862.2米,直径3.5米,从乌江直接取水,提水高度60米,主要用作冷却用水,供给反应堆三回路使用。 105堆工热工回路厂房,布置一回路系统设备。 在参观101工号主反应堆之前,有个“千古丰碑八一六”的展室。了解工程的时代背景、战略决策、跋山涉水选址、工程建设、奉命停建等的图片、实物等的展示。结束语《一个无法抹去的生命代号》中,引用了2015年6月《人民日报》里说到的:816,它既是一个历史名词,也是一种民族精神,一段共和国记忆,更是几代人的青春。这个历史名词叫做“三线建设”;这种民族精神叫做“无私奉献”;这段共和国的记忆叫做“备战备荒”;而几代人的青春记忆汇成一句话,就是---“当祖国需要的时候!” 101工号是816工程最大的洞室,也是主反应堆所在地,按工艺流程上下共有12层,最主要的核心区域是3楼反应堆锅底、7楼仪表室。8楼反应堆大厅、9楼中央控制室。这是3楼反应堆锅底,有桥跨过锅底,顶上嵌入作慢化剂与反射层的石墨棒。 反应堆锅底 角上进出的小门 到了小门另一侧,听一个专业人士讲,执行任务的工作人员在门内准备,一旦开了门,只允许在反应堆锅底呆2分钟,到时间必须出来,并且不允许第二次进入。工作人员的敬业、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和行动,可歌可泣,成为我们民族的历史丰碑。 7楼仪表室,以自动电位差计为主,目前还完整保存1034块仪表,主要用来测量工艺棒流量,一旦发现故障,仪表指示灯将会显示红色。 8楼反应堆大厅,是816工程主反应堆的堆芯部分、反应堆核心核能交换之处。反应堆采用“石墨水冷热中子反应堆”工艺,是我国第二套核反应堆,以天然铀元件为燃料,以石墨作慢化材料和反射层,以普通水为载热剂。在堆芯活性区石墨栅元柱上设有2001根工艺管道,每根上装有64块天然铀释热元件和60块铝垫块。铀元件总装载量为215吨。 石墨柱 49号支洞内有129洞内进风中心和103堆工排风中心 在巷道里可以看到不同层次的建筑结构,这都是工程兵的功劳。 最后从“永远的工程兵”巷道走出参观区,结束参观。 乌江沿岸、武隆山大裂谷和816工程遗址的参观,给人带来了不只是武隆山特殊风光的展示,更让人感到了无比的震撼。我曾是三线建设的科技人员,当然更有一种亲切的怀旧情感。我听说很多当年的建设者来到这里,都大声哭泣起来,因为只有参加了当年这么重大的三线工程建设的人,才会有发自内心的切肤感受,那就是我们党、政府和三线建设地区和人民是多么伟大。我相信,三线建设精神的光芒会永远激励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