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黑短脚鹎,这名字听起来就透着几分神秘。它属于鹎科短脚鹎属,体长约莫22至26厘米,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鲜红的嘴和橙红的脚,如同大自然精心点缀的宝石。它的尾部略呈浅叉状,仿佛是飞翔时划过天空的优雅轨迹。黑短脚鹎的羽色有两种色型,一种全身漆黑如夜空,另一种则头颈雪白,其余部分黑得深邃,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它有十个亚种之分,广泛分布于非洲、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以及中国的长江以南地区,偏爱栖息在低山丘陵或高海拔的次生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它的叫声多变,时而响亮尖锐,时而轻柔婉转,像是大自然的乐章中不可或缺的音符。它们的食物来源多样,既捕食昆虫,也不拒绝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展现出杂食性的特点。每年的4月至7月,是黑短脚鹎的繁殖季节,它们会在山地森林的树上筑巢,每窝产卵2至4枚,卵形卵圆,颜色从白色到粉红色不等,表面还散布着紫色、褐色或红褐色的斑点,如同大自然的调色板。</p> <p class="ql-block">黑短脚鹎不仅是大自然的精灵,更是国家的保护对象。自2000年起,它就被列入了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受到了法律的庇护。同时,它也被收录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提醒着人们要珍惜这一珍贵的生物资源。黑短脚鹎的存在,不仅丰富了生物多样性,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黑短脚”和“鹎”这两个词,道出了黑短脚鹎的独特之处。“黑短脚”形象地描绘了它以黑色为主调且脚短的特点,而“鹎”则表明它是鸟纲、鹎科的一员,属于中型鸟类。这个名字,既是对它外观特征的概括,也是对其分类地位的明确标识。</p> <p class="ql-block">黑短脚鹎的生活习性与鹎科的其他成员相似,喙尖细,食性广泛。每当暮春时节,它会品尝成熟的樱桃;夏秋之际,则享受槐树那串串如念珠般的果实;到了冬季,它会钻进山茶花中,沾满黄色花粉,享受这上等的美味。即使在没有茶花的季节,它也会寻找楝和乌桕的果实,这些对人类有毒的果实,却成了它的美食。除了素食,它同样捕食小昆虫,如蜜蜂或食蚜蝇,它们在茶花上忙碌采蜜时,往往成为黑短脚鹎的猎物。这种灵活多变的饮食习惯,使得黑短脚鹎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繁衍。</p> <p class="ql-block">黑短脚鹎的羽色变化丰富,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前额、头顶、头侧、颈、颏、喉等部位为白色,其余部分黑色,这种类型常见于东南亚种群;另一种则是全身黑色或黑褐色,上体羽毛边缘带有蓝绿色光泽。无论是哪种类型,黑短脚鹎都以其独特的外观和灵动的姿态,成为了森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在那片枝繁叶茂的树林里,黑短脚鹎与另一只鸟儿的争斗,仿佛是一场精彩的戏剧。黑短脚鹎一身黑羽,显得格外威武。另一只鸟儿也不甘示弱,尖喙利眼,双方互不相让,用尖喙啄向对方,争夺这片被视为珍宝的地盘。这场打闹打破了树林的宁静,却也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在这片绿意盎然的天地间,黑短脚鹎不仅展现了其勇敢的一面,更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与和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