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南竹海、僰王山

大川

<p class="ql-block">  翠甲天下的蜀南竹海,位于四川南部宜宾市境内,面积12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44平方公里,共有八大主景区、两大序景区、134处景点。景区内共有竹子58种,7万余亩,是我国最大的集山水、溶洞、湖泊、瀑布于一体,兼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的最大原始“绿竹公园”,植被覆盖率达87%,为我国空气负离子含量极高的天然氧吧。</p><p class="ql-block"> 11月5日一早7点,跟随黑鹰自助游开始了七天的旅程。途经南五台服务区、安康南服务区、达州南加油站、古路服务区,到达重庆索特兰纳酒店晚上7点半左右,安排好住宿休息。</p><p class="ql-block"> 蜀南竹海承宾楼酒店门口的木本蔓陀罗</p> <p class="ql-block">  6日早餐后,6:50分出发,到蜀南竹海承宾楼中午11点,安排好住宿吃午饭,丰富的全竹笋午餐令人垂涎欲滴,每一口都是大自然的馈赠。饭后到龙吟寺、蜀南竹海博物馆、忘忧谷参观游玩。</p><p class="ql-block"> 全竹宴</p> <p class="ql-block">  龙吟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相传,唐代著名高僧海天大法师云游到万岭九龙山,步履中听到地下发出咚咚空灵之声,顿感耳聪目明,席地静坐九天九夜,在龙吟声中豁然开朗,悟出了禅心始建灵寺。唐代天文学家、预测学家、星象学家袁天罡到此一游后认为:“此山不在五岳内,天下灵山当九龙”。</p><p class="ql-block"> 龙吟寺山门</p> <p class="ql-block">  今天天气不好,大雾加上下雨,能见度低,游玩龙吟寺都得打伞或穿雨衣,拍出来的照片看上去都是雾蒙蒙的。</p><p class="ql-block"> 龙吟寺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  龙吟寺铁塔</p> <p class="ql-block">  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  本来登上龙吟寺双子塔的最高处,能看到远处的景观。但今天上到塔顶,看周围白茫茫一片。</p><p class="ql-block"> 双子塔</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位于“忘忧谷”和“墨溪”交界处,距万岭镇政府一公里,是我国第一家“竹”专题博物馆。川南民居风格,园林式布局,亭、台、楼、廊相应相通。</p><p class="ql-block"> 蜀南竹海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蜀南竹海竹文化博物馆共分六个展馆,分别是:竹海馆、竹类资源馆、荣誉馆、竹文化馆、竹的开发利用馆、竹工艺馆。</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景色</p> <p class="ql-block">  《清明上河图》由六个竹编工艺大师,用薄如蝉翼、细如发丝的100万根竹丝,耗时一年编织而成。它以变化多端的线描为主,朴实典雅,艺术性极高,被誉为世界竹编巨著。可惜,这幅图太长,没拍下来。</p><p class="ql-block"> 竹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竹海竹簧工艺早在1941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就荣获金奖。如今,已有五大类近二百个品种,深得世界人民喜爱。</p><p class="ql-block"> 在博物馆参观,看到竹子的历史、作用,以及用竹子做成的一系列生产生活用品,还有用竹子做成的装饰、手饰用品、竹衣服等。</p><p class="ql-block"> 镂空雕</p> <p class="ql-block">  蜀南竹海,原名万岭箐。据传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到江安天皇寺游玩,见此翠竹海洋,连连赞叹:“壮哉,竹波万里,峨眉姐妹耳”!即持扫帚为笔,在黄伞石上书“万岭箐”三字,因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忘忧谷</p> <p class="ql-block">  整个竹海成“之”字形,东西宽,南北狭。山地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海拔600—1000米。蜀南竹海可谓是竹的海洋,7万亩翠竹覆盖了27条峻岭,500多座峰峦。</p><p class="ql-block"> 无夏亭</p> <p class="ql-block">  这里生长着15属58种竹子,除盛产常见的楠竹、水竹、慈竹外,还有紫竹、罗汉竹、人面竹、鸳鸯竹等珍稀竹种。今天在忘忧谷里游览,就看到了慈竹、绵竹、楠竹、苦竹等。</p><p class="ql-block"> 五叠屏</p> <p class="ql-block">  在茫茫的竹海中,还零星地生长着桫椤、兰花、楠木、蕨树等珍稀植物,栖息着竹鼠、竹蛙、箐鸡、琴蛙、竹叶青等竹海特有的动物。林中除了产竹笋,还有许多名贵的菌类,如竹荪、猴头菇、灵芝、山塔菌等。在忘忧谷游玩时,到处都有售卖竹荪蛋、竹灵芝、竹根菌、长裙竹荪的商家。据统计,竹海所产的中草药不下200种,堪称一个天然的大药园。</p><p class="ql-block"> 竹根菌、长裙竹荪</p> <p class="ql-block">  这块高4米,宽5米,长6米的巨石,刀斩斧劈般切开一道约60公分宽的石缝,周身挂满藤萝,却从石缝中冲出一排玉柱似的楠竹,撑破石崖,刺向天空,故名“石破天惊”。这是生命力量的体现,也是竹的品格。正如郑板桥在《竹石》中的诗句所赞:“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p><p class="ql-block"> 石破天惊</p> <p class="ql-block">  竹林七贤是指东汉灭亡后,魏晋时期名士集团里的七位文人,他们分别是:阮籍、嵇康、阮咸,王戎、山涛、刘伶、向秀。</p><p class="ql-block"> 竹林七贤塑像</p> <p class="ql-block">  下午六点左右回来,吃完晚饭后,回房间休息(在这里连住两晚)。</p><p class="ql-block"> 7日早餐后,到蜀南竹海景区索道,8点半开门,我们最先坐索道到观海楼,这里也是看蜀南竹海的最佳观景台。</p><p class="ql-block"> 观海楼门口黄庭坚塑像</p> <p class="ql-block">  观海楼,又名吊黄楼,原为纪念黄庭坚游竹海而建。原址恢复重建的观海楼为六边形,共8层,高25米。从1楼到7楼,分别以诗、文、图等形式,多方位地展示“竹之七德”。这里,是蜀南竹海观赏浩瀚竹海最佳地。登楼远眺,才能真正体会到“万顷波涛竹海涌”的壮阔之美。所以有“不登观海楼,枉到竹海游”之说。</p><p class="ql-block"> 观海楼</p> <p class="ql-block">  站在观海楼的最高处,看远处云雾缭绕,周围竹海波涛,仿佛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  从观海楼上看下面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从观海楼上下来,到翡翠长廊自由拍照。翡翠长廊是蜀南竹海的景观大道,道路两边种植着各种竹子,竹子上边自然形成了像隧道似的景观,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不会感到很热。</p> <p class="ql-block">  楠竹,生长速度快,每年3月份开始萌芽,4—5月份为生长旺季,每日可长80毫米左右,四年即可成材。成熟的楠竹采伐后,其地面下的竹鞭又重新发芽、长笋、成竹,持续不断的生长。</p><p class="ql-block"> 楠竹林</p> <p class="ql-block">  前往人面竹景区时,走过一个窄巷子,道路两边都是和竹子有关的商家。在一个竹器店门口,看到店里制作竹器,竹匠正在用工具刨竹,他的双手看上去很粗糙,看来,制作竹器也不易。</p><p class="ql-block"> 竹器店的竹子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  到人面竹景区坐车前往“竹尖漫步”景区时,看到了我从未看到的人面竹。</p><p class="ql-block"> 人面竹,节密而凸,如人面状,故名。明谢肇淛在《五杂俎•物部》:“其最奇者,有人面竹,其节纹一覆一仰,如画人面然”。</p> <p class="ql-block">  “竹尖漫步”是在竹海上修建了人工栈道,人走在上面,看下面及周围的竹子,就像是在竹尖上漫步,故名。</p> <p class="ql-block">  在“竹尖漫步”时,看到一种周围长着白色花瓣,中间是像鸡蛋黄色的花心,看上去很漂亮。看了树上挂着的牌子后才知道,这是四川大头茶树。</p><p class="ql-block"> 这是状元台</p> <p class="ql-block">  栈道下面是卧虎藏龙景区,那个弯弯绕绕的就是游龙吟景点。</p> <p class="ql-block">  蜀南竹海的主要景区有:忘忧谷、龙吟寺、七彩飞瀑、海中海、仙寓硐、青龙湖、观海楼、天宝寨、花溪十三桥、仙女湖、观云台、翡翠长廊、墨溪。这些景点各具特色,既有自然景观,也有人文景观,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领略到深厚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游览完“竹尖漫步”,坐景交车前往仙寓洞、天宝寨参观游玩。</p> <p class="ql-block">  仙寓洞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极佳,被誉为“竹海明珠”,位于蜀南竹海南部仙寓洞景区擦耳岩陡崖之中,是游览蜀南竹海一定要去的地方。这一带山势回环,丹崖如削。去仙寓洞要从构筑在悬崖边的小径上去,上行百余米即达洞口。洞高15米,进深约10米,内有石刻佛像和道教神像40余尊。</p> <p class="ql-block">  仙寓洞原是一个天然岩腔,长300余米,宽和高2—15米,洞上莽莽竹林,洞下是竹海大峡谷。隔竹海大峡谷与挂膀岩洞穴相望,时或烟波浩渺,时或云飞雾聚,仙寓洞也就时隐时现于烟霭云雾中。从洞中往外观,周围青绿翠蔓,碧浪无垠。若是天气晴朗,云消雾散,可鸟瞰数十里田园景色。</p><p class="ql-block"> 从仙寓洞回看,来时走过的路。</p> <p class="ql-block">  仙寓洞,又是一个依山靠岩建造的石窟寺庙。这里最早是一个道观,后来佛教兴盛。宋朝以后,相继建了观音殿、老君殿等活动场所。仙寓洞,实际上是一个佛教和道教共同存在的守教活动场所。仙寓洞临岩而建的木建筑已毁损,石洞的旧貌犹存,昔日旺盛的香火,依然可辨。</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  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  从仙寓洞南山门进洞,首先看到的是道家殿堂——凌霄殿。凌霄殿从左至右为灵官殿、老君殿、玉皇殿,是仙寓洞佛道合一的历史见证。清末民初,杜柴扉在岩上绝壁处题“凌霄殿”匾额,一统三殿。</p><p class="ql-block"> 凌霄殿</p> <p class="ql-block">  仙寓洞石刻佛像</p> <p class="ql-block">  1994年,香港作家、国际佛教学会研究中心研究员何洁居士,捐资修建了释迦牟尼卧佛和紫竹观音。1997年,长宁县文物管理所,又重修了大雄宝殿和小雄宝殿,逐渐恢复了昔日古貌。</p><p class="ql-block"> 云游廊崖下面挂满了祈福锁</p> <p class="ql-block">  午饭后,游览天宝寨的摩崖石刻。</p><p class="ql-block"> 天宝寨,又名天宝洞,地处竹海南缘仙寓洞东侧的悬崖峭壁中。据说,天宝寨是邵道人修仙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古寨长1500米,高20米,宽10米左右,洞的顶部均系岩石构成,大部分是半边天然山洞,部分是人工凿成的山洞。洞上绝壁凌空,洞下削壁千纫,陡不可攀。</p><p class="ql-block"> 摩崖石刻:声东击西</p> <p class="ql-block">  相传,天宝寨是古代“蛮军”屯兵的山寨。还有传说,天宝寨建于1862年清代咸丰年间,是地方官府为防御石达开太平军入川而建。寨内有独具匠心的13道坚固的石寨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民国初年,匪盗为患,地方豪绅为了防匪防盗,也曾搬到此地居住。</p><p class="ql-block"> 以逸待劳</p> <p class="ql-block">  1997年,当地政府又历时半年,在天宝寨的悬崖绝壁之上,雕刻了《古代兵法精华——三十六计》。一幅幅摩崖石刻,按照每计的内容,精选群众比较熟悉的战例,雕刻成巨幅图画,巍然矗立于雄奇险峻的绝壁之上,寓自然和人文景观于一体,蔚为壮观。</p><p class="ql-block"> 满天过海</p> <p class="ql-block">  三十六计分为六套,每套六计。前三套通常在占有主动权和优势时使用,而后三套则在处于被动和劣势时使用。这六套计谋分别是: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p><p class="ql-block"> 三十六计的六套计谋</p> <p class="ql-block">  三十六计分别是:满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灭虢、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美人计、空城计、离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p><p class="ql-block"> 天宝寨的隧道</p> <p class="ql-block">  今天,在游览天宝寨时,常能看到当地居民在岩壁下售卖竹子产品,团里许多团员都在景区里购买了竹子特产,带回西安。</p><p class="ql-block"> 暗渡陈仓</p> <p class="ql-block">  今天游览天宝寨时,天气下雨,好在景区基本上都在悬崖下,能为大家遮挡雨水。</p><p class="ql-block"> 昨天下午和今天一天,景区导游小刘为我们团员免费带路、讲解,为刘导点赞!</p><p class="ql-block"> 美人计</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天宝寨,又到七彩瀑布、花溪十三桥参观游览,还参观了宜宾市非遗展览。蜀南竹海花溪十三桥的景色,很像“桃花源记”的景观,可惜,我们碰上下雨,远近都是白茫茫一片。</p><p class="ql-block"> 七彩瀑布天晴时,有阳光的折射,看上去五颜六色。今天下雨,看到的就是本色。</p> <p class="ql-block">  宜宾市非遗展馆里,有宜宾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出。</p><p class="ql-block"> 花溪十三桥</p> <p class="ql-block">  晚上6点半回承宾楼吃晚饭后,回房间休息。</p><p class="ql-block"> 8日早餐后出发,前往僰王山景区。因景区9点开门,我们是第一批进景区游览的游客。</p><p class="ql-block"> 僰王山,又名博望山,位于宜宾市兴文县僰王山镇,博望村境内,为喀斯特地貌。</p> <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僰王山最早的土著居民,为一支神秘古老的南方少数民族,名叫五斗夷,为都掌族(即僰人)的一个分支。大约在北宋神宗政和五年起兵造反,僰人大部分被官军剿灭,一部分逃至深山老林。最后招讨吏赵通获胜后,命人刻石碑一块,上书“桃园深处”四个大字,立于僰人修建的大寨门口。</p><p class="ql-block"> 仙女池</p> <p class="ql-block">  僰王山核心景区面积18.2平方公里,主峰黑帽顶海拔1180米,属山岳生态型自然风景旅游区。</p><p class="ql-block"> 春雪瀑</p> <p class="ql-block">  景区内环境优美、清幽静雅,立体气候明显,有梦溪叠瀑、沧水岩瀑布、春雪瀑、龙泉湖、飞雾洞、唤雨岩、道洞等景观。</p><p class="ql-block"> 飞雾洞里的上落水洞</p> <p class="ql-block">  飞雾洞,是僰王山的标志性景观,由两个竖井状的落水洞组成,分别为上落水洞和下落水洞,两洞之间以一条地下暗河(地表上为天生桥)连接,上洞深约60米,洞口翠竹环绕,藤蔓丛生,溪水由此直坠洞底,形成罕见的侵蚀型漏斗瀑布。</p><p class="ql-block"> 下落水洞的千层岩</p> <p class="ql-block">  下洞深约70米,洞内外温度差异,洞口始年(志留系)的“千层岩”(薄层状泥质灰岩和粉岩互层),洞壁岩石薄如书页,层层垒叠,自成奇景。</p><p class="ql-block"> 沧水岩瀑布因正在维修,没法游览。</p><p class="ql-block"> 飞雾洞里从下往上看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走在飞雾洞景区道路上,看到路边用竹子做的《新竹》诗,是清代郑板桥所作: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p> <p class="ql-block">  蜀南竹海和僰王山里,山、石、竹、水是这里的“主人”,走在其中,除了观赏美景,也能了解这里的历史景观、人文景观,还知道了竹子的许多用途,以及“竹”字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过程。</p><p class="ql-block"> 竹字的演变</p> <p class="ql-block">  中午在景区“大自然”农家乐午餐后,坐车到道洞景区游玩。</p><p class="ql-block"> 道洞景区内有十二叠瀑、梦溪叠瀑、珠簾叠瀑、龙潭叠瀑、洗牛滩、道洞等景点。</p><p class="ql-block"> 洗牛滩</p> <p class="ql-block">  道洞,是一个呈漏斗型的洞穴,因溪谷流水长期沿岩层裂缝不断冲蚀和溶蚀而形成的一个洞穴。洞内飞瀑悬挂,深潭幽谷,溪流潺潺,清幽静谧。</p> <p class="ql-block">  据说,以前曾有道家一高人常年在此修炼,最后得道成仙,故名“道洞”。</p><p class="ql-block"> 道洞门小,进去别有洞天,有两个亭子,一个瀑布,一个水塘,地方还挺大。</p><p class="ql-block"> 道洞内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道洞,是僰王山最具特色的洞穴之一,人入其中,顿觉心旷神怡,尘世烦忧云飞雨散。道洞,是大自然赐予人间的世外桃源,是一处静心之地,也是一处净心之地。</p><p class="ql-block"> 道洞飞瀑景观</p> <p class="ql-block">  “唤雨岩”座落在陡崖半山腰石径旁,高30米,宽20—30米。人站在岩下,只要对着岩壁纵情连呼三声,顿时,岩壁上泉珠就会倾注如瀑,如一股百练映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  僰王山的石头很奇特,岩石主要由页岩组成。在道洞出口约三、四十米处,一岩高峙,俨然如书箱,被称为书箱岩。传说,道洞是僰王山龙君的书屋。龙君酷爱书,将书放在箱子里珍藏,并置于岩头,日久便形成了书箱岩。</p> <p class="ql-block">  这两天的天气不是大雾,就是下雨,川南的气候本来就湿润,下午在道洞景区的道路上有许多地方有苔藓,再加上雨水的侵蚀,一不留神就脚下打滑,团里有些团员不敢进景区。领队@思偲告诉大家,她在队尾收队,让大家放心游览,为@思偲的责任心鼓掌!</p><p class="ql-block"> 游览完道洞景区,我们坐车前往兴文县,入住石海景区旁的䗴海酒店,吃住都在这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