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娟的美篇

童娟

<p class="ql-block"> "语"你同行 聚力成长</p><p class="ql-block">——二年级组语文教师优质课赛讲活动纪实</p><p class="ql-block"> 好课锋从磨课出,精彩纷呈亮相来。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夯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落实课堂革命与教学评一体化,根据学校安排,二年级组本周集中开展了优质课赛讲活动,语文组全体成员都积极参与,精彩展示,认真评课。</p> <p class="ql-block">  首先是马皎老师带来《坐井观天》一课。马老师的这堂课,语言表述不急不缓,井然有序,有很多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一、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总是习惯正向思维,总是带着学生一步一步,基本或是很少出错的情况下比较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p><p class="ql-block"> 二、课堂反馈形式多样,这节课马老师采用了小组交流,全班合作,学生板演,学生讲解、补充,教师评价等多种反馈形式。</p><p class="ql-block"> 三、教学评价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多数都能及时的给予评价。</p><p class="ql-block"> 总得来说,马老师这堂课教学流程自然,教学结构完整,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具有课堂教学实效,老师轻松教,学生们乐意学。</p> <p class="ql-block">  王燕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寒号鸟》一课。在上课前王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做了充足的准备,还特地制作了喜鹊和寒号鸟的板贴,足见其用心程度。教学过程中</p><p class="ql-block"> 一、注重朗读,读中感悟。</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在教学中十分注重朗读,不仅朗读的形式多样化,如: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等,而且循循善诱指导学生读出情感。</p><p class="ql-block"> 二、随文识字,理解字义。</p><p class="ql-block"> 随着精读课文的展开,识字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例如:王老师展开对生字"枯"的教学。首先,让孩子读准字音,接着由"枯草是什么草?"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枯"字的含义,最后指导书写,加深记忆。</p><p class="ql-block"> 三、适当拓展,关注表达。</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时,王老师不仅关注了课文内容,也注重学生表达能力地提升。</p> <p class="ql-block"> 童娟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教学中,童老师紧扣单元要素,抓住了寓言故事的特点展开学习。</p><p class="ql-block"> 一、明确一种思想——以读品文</p><p class="ql-block">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自己能读书的目的。童老师在教学中始终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p><p class="ql-block"> 二、找准一个切入点——以图导文</p><p class="ql-block">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童老师从插图入手,让学生比较葫芦枝叶茂盛的样子与被蚜虫咬过以后的样子,激发学习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三、明确一条思路——以"变"理文</p><p class="ql-block">文学作品都有一条线索,或为情感线,或为叙事线。在教学中,童老师始终抓住一条线:"变"。刚开始时叶子长得怎样?葫芦长得怎样?过了几天,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变化告诉我们叶子葫芦之间究竟有什么密切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整节课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或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在交流讨论中初步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深入浅出。</p> <p class="ql-block">  齐老师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口语交际课《商量》。语课标中指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本节口语交际体现了以下特点:</p><p class="ql-block"> 一、精心设计教学情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交际话题。</p><p class="ql-block"> 二、注重交际的互动性。</p><p class="ql-block">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只有在双方互动的情况下,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本节课设计了单向说﹣﹣双向说﹣﹣多项说,让学生在互动中完成交际,达到目标。</p><p class="ql-block"> 三、注重评价。</p><p class="ql-block"> 齐老师无论是在课前与学生的亲切交流还是课上与学生的真诚互动,都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她对孩子们倾听、表达、评价与合作能力的培养。</p> <p class="ql-block">  卢满红老师为我们展示了《语文园地五》一课。卢老师上的课让人感简简单单教语文,课上得真实、扎实和朴实无华。</p><p class="ql-block"> 一、有机整合、巧妙重组。</p><p class="ql-block">园地五内容有几部分,"我的发现""我会读"几部分。卢老师把这几部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学生结合日常的识字进行理解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从日常中让学生学习数量词,扩大学生的词汇。</p><p class="ql-block"> 二、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p><p class="ql-block">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卢老师主要都是通过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的观察,知道这些字的偏旁的作用,用偏旁帮助区别字词的意义。并结合实际,让学生运用观察偏旁来区分易混淆的字词,把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老师在整个过程只是充当了个引导者的角色。</p><p class="ql-block"> 三、轻松学习,趣味盎然。</p><p class="ql-block"> 老师的评价语丰富,语言亲切,让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非常高,非常大胆发言,课堂气氛了也随之很高涨。</p> <p class="ql-block">  韩云霞老师为我们展示了《难忘的泼水节》一课。韩老师本节课对于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如何落地是一次很好的尝试。</p><p class="ql-block"> 第一,学习情境的创设贯穿始终:每个任务支线层层递进,逐步推进语文要素的落实。 </p><p class="ql-block"> 第二,做到教学资源的深度整合:本节课中老师特别关注和善于运用课文插图,同时能够深入挖掘“周总理1961年到西双版纳参加泼水节”的历史背景并恰当地运用于课堂之中,更好地拉近学生与历史题材课文的距离,并通过多种资源的整合,落实本课的语文要素。</p><p class="ql-block"> 第三,有思维的深度延伸:在教师导下,学生初步尝试自己分析任务并搭建起执行任务的支架,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提供方法引领,培养层进式学习能力。</p> <p class="ql-block">  王雯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我要的是葫芦》一课。王雯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始至终以饱满的情绪感染着学生,用富有魅力的语言吸引着学生,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无拘无束的气氛,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整堂课的亮点很多,突出表现在:</p><p class="ql-block"> 一、以图导文,激发学生兴趣。</p><p class="ql-block">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有一个切入点。找准了切入点,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王老师从两幅插图着手,让学生找不同,比较葫芦枝叶茂盛的样子与被蚜虫咬过以后的样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二、以"变"理文,明确课文思路。</p><p class="ql-block"> 三、以读品文,突破教学难点。</p> <p class="ql-block">  杨小平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朱德的扁担》一课。这节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p><p class="ql-block">在这堂课中,杨老师明确提出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展开,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突出重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p><p class="ql-block"> 二、教学方法多样,效果显著</p><p class="ql-block">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讨论、提问等,使得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p><p class="ql-block"> 三、注重情感教育,培养爱国情怀。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元素,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朱德在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苦生活和无私奉献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革命精神。</p> <p class="ql-block">  课堂展示环节结束后,语文组组长齐老师组织全体语文组教师进行了研讨。评课初始,每位老师就公开课进行了简短地述说教学思路,之后评课教师们畅所欲言,既赞赏了每一节公开课的闪光点,又指出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p> <p class="ql-block">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本次赛讲活动的开展不仅为每位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也为所有教师创设了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良好氛围。相信老师们能以此活动为契机,凝聚起育人的智慧,共同书写好教育的奋进之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