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二0二四年十一月三日上午,我乘合肥地铁3号线在“渡江战役纪念馆站”下,前去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这是浩瀚无际的巢湖。</p> <p class="ql-block"> 渡江战役纪念馆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建设,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最南端,面向八百平方公里的浩瀚巢湖,规划用地22万平方米。2009年开工建设,2012年11月28日起对公众免费开放。</p><p class="ql-block"> 渡江战役纪念馆主体建筑体现了水与战舰的主题。主馆犹如两艘乘风破浪的巨型战舰,行驶在水面上,舰首直指前方长江。馆身向前倾斜49度,象征着渡江战役在1949年取得伟大胜利。馆内基本陈列《百万雄师过大江》通过场景式再现,与渡江战役相关的文物、图片和视频资料的展示,全景式描绘了400万军民奋勇向前的壮阔场景,讴歌了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p><p class="ql-block"> 渡江战役纪念馆长期为公众提供免费讲解、寄存、轮椅等便民服务,广泛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先后被授予合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国防教育基地、安徽省研学旅行基地、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等称号。</p> <p class="ql-block"> 就是他们在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直接指挥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长江。</p> <p class="ql-block"> 五虎上将啊!</p> <p class="ql-block"> 像不像战舰乘风破浪驶向前方?</p> <p class="ql-block"> “百万雄狮过大江”,经毛主席之口,成为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p> <p class="ql-block"> 渡江战役,又称京沪杭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继战略决战胜利后,对国民党军进行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强渡江河进攻战役。</p><p class="ql-block"> 战役自1949年4月20日发起,至6月2日止,历时43天。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华东、中原军区部分地方武装共100万人,以及以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组成的先遣兵团12万人,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及总前委的统一指挥下,在华东、中原两区党和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在江南中共秘密组织和游击队的密切配合下,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陆海空三军联合组成的长江防线,夺取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攻克了全国经济中心上海,解放了杭州、武汉、南昌等城市,以及苏南、皖南、浙江大部、闽北、赣东北、鄂东南的广大地区,歼灭国民党军共43万余人。渡江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政府 "划江而治"的迷梦,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反动统治的覆灭,大大加快了全国解放的进程。</p> <p class="ql-block"> 参观者中,不少年轻人,其中许多是初高中生、大学生。</p> <p class="ql-block"> “渡江烈士名录馆”墙壁上罗列的烈士我不太仔细地数了数,有7000余人。年纪大多在三十岁左右,以山东、江苏籍烈士为多。</p><p class="ql-block"> 我缓步走在这些烈士名录壁前,鼻子不禁酸酸的,眼眶不禁润润的,一股异样的情感在体内升腾。</p> <p class="ql-block"> 烈士名录中有一名荆门籍烈士。</p> <p class="ql-block"> “留言墙”上挂满了参观者的留言。我小心翻看,绝大多数都是我们的青少年所留言。谁说中国党的第三代第四代是垮掉了的几代人?用事实说话。</p> <p class="ql-block"> 渡江战役,以其特有的壮观雄伟的革命气势,辉煌卓著的战斗业绩,宝贵丰富的作战经验,载入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光辉史册。它记载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丰功伟绩,记载了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英勇奋战、前赴后继的革命献身精神,记载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革命战争无私奉献的历史功勋。 </p><p class="ql-block"> 在渡江战役中,25000余名人民解放军干部战士以及众多的支前民工、秘密战斗在各条战线的共产党员、各界人士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他们的伟大业绩彪炳史册,将永远教育和激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紧紧跟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而不断奋斗。</p> <p class="ql-block"> 从“渡江战役纪念馆”北门出来,跨过大道,就可以到“安徽名人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 安徽,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川流不息的淮河、长江、新安江和雄伟瑰丽的黄山、九华山、天柱山、齐云山、琅琊山等,孕育了铄古灼今的名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地域,以及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山水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p><p class="ql-block"> 安徽于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建省,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因境内有皖山、皖水,古有皖国而简称“皖”。现辖16个地级市、59个县(市)、45个市辖区。全省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6103万;省会合肥,面积1.14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近937万。</p><p class="ql-block"> 安徽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曾培育出道教文化、建安文学、桐城派、徽文化等。徽戏是京剧诞生的主要源流,黄梅戏是重要戏曲剧种,花鼓灯被誉为东方芭蕾。安徽文房四宝、活字印刷、万安罗盘、芜湖铁画等,无不闪耀着科技和智慧的光芒。灿若星汉的著名历史人物管子、老子、庄子、曹操、华佗、包拯、朱元璋、李鸿章、陈独秀、胡适……名垂百世,彪炳千秋。他们将穿越时空,在这里和您相会。</p> <p class="ql-block"> 八大展厅重点展示九十五组安徽名人。电子阅览室资料库收入五千安徽人物,蜡像馆、国学天地、互动体验区、3D影院,这一切,让您近距离接近安徽名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