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山风景区位于南京城西北,濒临长江,景区内有阅江楼、天妃宫、静海寺三大核心景点,是一个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全国知名生态旅游胜地。<br> 阅江楼是狮子山风景区的主景点,位于狮子山巅、扬子江畔;始建于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但明太祖朱元璋欲修未成,仅建有阅江楼地基后停工;1999年2月续建;2001年9月,阅江楼正式竣工;因明初文学家宋濂所撰《阅江楼记》而闻名,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有“江南第一楼”之称。<br> 阅江楼隐喻阅江揽胜之意,主楼通高52米,外观4层暗有3层,共7层,碧瓦朱楹、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古典皇家气派,为典型的明代皇家建筑风格,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岳阳楼,并称江南四大名楼。 仪凤门是南京明城墙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门之一,又称兴中门,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狮子山南麓与绣球山之间,坐东朝西,与钟阜门在不足一公里的地段项背而建,呈龙凤呈祥之形胜,现为阅江楼景区重要组成部分。<div> 仪凤门始建于明朝洪武初年,因取有凤来仪之意而命名为仪凤门,与钟阜门相对而建,有龙凤呈祥之形胜。仪凤门旧时为单孔城门,有一座门券,两翼城墙皆顺势依山而建,北侧包狮子山,南侧围绣球山,城门架两山凹之间,取地利之益,城下建有水洞两座,军事位置十分重要。1931年改仪凤门为兴中门,取振兴中华之意。1958年至1959年,席卷全国的拆城运动波及南京,仪凤门被拆除,但两侧城墙保存完好。2006年,仪凤门复建,两侧城墙重新连接。复建后的仪凤门为方便交通改为三孔城门,中间一孔略大通行快车道,两侧两孔略小通行慢车道,城门上有明朝官式建筑风格的城楼一座。</div> 天妃宫位于狮子山麓,是明成祖朱棣为感谢天妃娘娘妈祖等诸神护佑郑和航海平安而敕建,与静海寺相邻,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以及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历史遗存。<br> 天妃宫始建于明朝永乐五年(1407年),史称龙江天妃宫。郑和首次下西洋回国后,以海上平安为天妃神灵感应所致,奏请朝廷赐建。郑和在以后的六次下西洋出航前和归航后,都专程前往龙江天妃宫祭祀妈祖。天妃宫屡遭战火,历代均有修葺,解放后亦多次修缮,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由东西两轴线院落组成。每年妈祖诞辰之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南京民众便前往天妃宫赶庙会,该习俗一直延续。 静海寺位于仪凤门外,北倚狮子山、东接天妃宫、西临护城河,是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郑和航海的功德下令敕建的皇家寺院,是明朝十大律寺之一,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以及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历史遗存,现已列为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br> 寺名取“四海平静,天下太平”之意,明清时规模宏大,殿宇林立,气势恢宏,号称"金陵律寺之冠"、"金陵八大寺之最 "。为供奉郑和从异域带回的罗汉画像、佛牙、玉玩等物品,和奇花异木的活株而敕建。静海寺屡遭战火,历代均有修葺,扩建终成今制。<br> 静海寺又是1842年烂清政府签订的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的议约地,颇有讽刺意味。